所謂世道,可以這樣來理解,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都在做的,或是都在想的,也可以說是大多數人都在過的一種生活方式。
世道不完全等於表象,可以這樣舉個栗子說: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遵紀守法,然而不能說遵紀守法=這個時代的世道,這句話怎樣來理解呢?的確,我們現在還真得遵紀守法,為什麼呢?
首先說下,法律是統治者用來舒服人的行為以此來達到某種目的的工具,有利有弊,好的一方麵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類生存,還是舉個例子:假設世界沒有法律,為了獲得日常的生存資料,人會采取一定的行動,行動分兩種,一種就是生產者的行為,自己來生產自己所需的生存資料;另一種就是掠奪者的行為,自己不生產,直接消費其他人的生存資料。兩者相比起來,我個人認為後者更為省事,畢竟生產生存資料可是需要時間、精力、勞動才能得到結果的,而直接去搶所需時間短,換句話說叫做簡單粗暴。那如果人人都去搶,搶奪生存資料成為“世道”的話,人類會滅亡。原因很簡單地球上的資源有限,大多數人不去生產生存資料,那麼總的生存資料的增長率非常低,而需要消費的生存資料總數非常多,最後人類會因為沒有生存資料而滅亡。所以說出台法律的重要性就在於此。
但是法律也不都是起好作用的,仍然舉個栗子:晚清,清政府受不平等條約的限製,出台過一條法律:禁止參加任何反清活動。客觀上說,這條法律阻礙了曆史的發展,也阻礙了中國的發展,當然是消極作用。(但是相信在哪個朝代都會出這種法律……目的就是長治久安嘛~可以理解)接著這個例子來說,在當時想推翻清廷的人越來越多,直到後來成為了大多數人,那麼“反清”變成了當時的世道。由此可見世道≠法律。
世道可以被分為兩部分來理解,第一層就是表象,就是大多數人都在做的;更深一層就是思維,也可以說是大多數人的眼光。這兩方麵會因時代不同而發生變化,在同一之間內不同環境下不同,也受各類世事的影響,也算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世道,以人作為基礎平台,受環境影響。沒有人類也就沒有世道,而環境則分為兩部分,其一為時間,其二為空間。
世道隨時間改變而不同,這個好理解,簡單來說就是用1000年前的眼光看當今簡直不可思議,而現如今這些事對於我們來說簡直平淡無奇,反而1000年前的世道很……
空間不同,世道也不同。這個就舉個栗子說吧,各國法律都不一樣,為什麼呢?首先各國所處地理位置不同;其次,各國的領土上發生過的曆史事件也不同,所以淬煉出來的一國之風也不同。再者說,同一件商品在不同的地域的價格不同,這也是源於地理位置的差異所導致的。
人類社會的環境影響著世道,而當人類想要改變環境的時候,世道也會對此產生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