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走到毛澤東床前,毛澤東的背後用被子和枕頭墊著,周恩來握住毛澤東的一隻手,大聲喊著:
主席啊,主席啊!我是恩來呀,主席,你聽見了嗎?!
周恩來的嗓音有些沙啞,而且還有些發顫。
但是,毛澤東臉色青紫,呼吸極其微弱,仍然是沒有任何反應。
經過緊張搶救,毛澤東的眼簾終於眨動了一下,慢慢地張開了眼睛,他看到眼前這麼多人,有些疑惑地問道:“你們這是幹什麼?”
不一會兒,毛澤東就知道剛才自己不省人事。然後他就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又顯出幽默的天性,說道:“我好像睡了一覺。”經毛澤東這麼一說,緊張了好一陣的工作人員也都輕鬆地笑了,周恩來也笑了。
吳護士長來到周恩來麵前,報告說:“剛才量了一下體溫,是38度多。”她稍微停頓一下,又說道:“看來還沒有完全清醒,現在還需要繼續輸液。”
0周恩來向她表示道:“護士長辛苦了,謝謝你!”
張玉鳳把周恩來、汪東興請到毛澤東跟前。
毛澤東喘著氣說:“謝謝你們!”並請他們到沙發上坐。
此後,中央決定,在毛澤東病重期間,由周恩來、汪東興等負責主席醫療工作的領導。
經過經心的醫治後,到了2月中旬,已經困擾毛澤東多時的下肢浮腫症狀,由於排尿順利而出現了明顯的消腫,肺內感染也同時消除了,劇烈的咳嗽和低燒症狀也隨之緩解。
周恩來為了鼓勵和嘉獎毛澤東身邊的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自己出錢請了兩桌飯犒勞大家。
毛澤東大病一場,周恩來的心情比誰都沉重,比誰都著急。警衛人員後來回憶說:
總理得知毛主席病危的消息後,坐車從他的住處西花廳趕到遊泳池時,許久難以從車上下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毛澤東的病情開始漸漸好了起來。毛澤東做白內障手術
1975年7月23日,天氣晴朗,毛澤東16時從睡夢中醒來。
張玉鳳向毛主席問道:“您今天休息得怎麼樣?”
毛澤東說:“我休息得很好,睡了一大覺。”
今天,毛澤東確實得睡了一個好覺,一共睡了6個小時。
張玉鳳看毛澤東的精神狀況非常好,便接著說:“主席,既然您休息的很好,今天我們就把那件大事辦了吧?”
毛澤東主席問道:“什麼事呀?”
張玉鳳說:“不是動白內障手術的事嗎?你不是已經答應過的嗎?”
那段時間,醫生隻說要做個手術,但沒確定哪一天做。好在毛澤東這天休息得比較好,於是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就動員毛澤東把這個手術做了。
此時,參加值班的唐由之大夫也說:“根據主席近幾天的身體狀況,可以實施手術。”
毛澤東點頭表示同意,手一揚,說道“做!”。
於是,醫生為毛澤東量了血壓,聽了心髒,又測了脈搏,一切正常。他們開始準備手術。
當時,毛澤東沒有像癌症那樣迅速導致人死亡的疾病,隻要是肺心病不發作,身體狀況還是可以的。
但是,由於毛澤東的視力銳減,使他不能看東西,這對手不釋卷的毛澤東來說,簡直如同盲人。讀書都改成了聽書,文件、書信多由張玉鳳給他念。毛澤東親自動手起草講話稿、批閱文件的習慣也改變了,開始由秘書按照他的意見在文件上畫圈或簽署指示。
白內障手術,一般要等其成熟了才能動手術。為了解除毛澤東的痛苦,根據毛澤東的實際情況,專家們提出給毛澤東做白內障針撥術,手術後需要3個月配戴眼鏡矯正視力。
這份報告經周恩來、鄧小平、汪東興等醫療組領導審批後,又征求毛澤東本人的意見,得以批準。
對於眼科大夫來說,“白內障針撥手術”是一個很小的手術,隻需10分鍾左右就可以完成。
毛澤東當時82歲,患有多種老年性疾病,已經不能承受當時的西醫白內障摘除手術,而是比較適合做中西醫的針撥術。這是一種中西醫合璧的手術,同當時西醫手術相比,具有手術時間短,切口小,創傷小,操作簡便,手術後恢複快等優點。
可是,現在要做手術的不是一般病人,而是億萬人民敬仰的領袖。對此,任何一個醫生的手術刀也會感到沉重。這對於主刀大夫唐由之也不例外。
唐由之第一次給毛澤東診治,那還是在1974年,那時唐由之先被領去參加了一個神秘的會診。這個會診比他以前參加過的任何一個國家領導人的會診都更加神秘。
後來,唐由之對此回憶道:
那天我一進三〇五醫院的會議室就感覺到情況有些異常,怎麼來了這麼多醫生?有皮膚科的、有心髒科的、有呼吸科的、還有眼科的,一共有好幾十位。按我們過去會診的習慣,報告完病例後就去看病人。但這次不一樣,由專人來報告病例,病人既沒有姓名,也沒有籍貫,更沒有職業,隻知道是個男性和大致的年齡。在報告病例的時候也不是專講眼科,而是把整個身體狀況係統性地講一遍。當時我想,這不是一般的會診,肯定是個重要的人物。
在報告完病史後,一位領導同誌就請各專家分頭進行討論。討論的內容,比如對這個病你們還需要了解些什麼?初步印象是什麼病?你們打算如何進行治療?等等,最後都報了上去。我們眼科組的意見很明確,這是典型的老年性白內障。但是這個人白內障究竟發展到了什麼程度還不十分清楚,根據病曆分析隻是知道他的視力看書已經很困難了。
之後,唐由之又接連參加了兩三次這樣見不到病人的會診。大家一致認為,白內障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是進行手術。這樣,參加醫治的人選初步確定下來,唐由之是其中的一位。
就這樣,在臨近1975年春節的一天,有人敲響了唐由之的家門。
對於當時第一次見到毛主席的印象,唐由之在回憶當時的情景時這樣寫道:
當我們進去後,看到一位老人身上穿了一件帶補丁的舊毛巾衣,腳上一雙拖鞋,頭發很亂,身子靠在沙發上。旁邊有位女同誌,後來才知道她叫張玉鳳。
張玉鳳說,“主席,醫生們來看你了。”
我們一一通報了姓名,第二個報名的是張曉樓,同仁醫院眼科專家。
毛主席很幽默,一聽他叫張曉樓便說,“那你住的房子永遠大不了了,你是小樓嘛。”
這一來,大家的情緒放鬆了許多,可此時我的心情卻有些難受。因為報紙上描寫的主席總是紅光滿麵、嗓音洪亮、神采奕奕的。所以一看到他那灰白而蓬亂的頭發,覺得反差太大。我更沒有想到主席這麼樸素,穿的衣服是帶補丁的,拖鞋也是舊的。
毛澤東雖然在病中,但依然保持著幽默的氣質,但毛澤東的幽默隻能緩解一時的緊張氣氛,卻不並能緩解唐由之對病情的緊張。
從主席那裏回來後,我們就開始了認真的討論。大家認為主席的白內障已經到了膨脹期,光用藥物肯定沒有效,最好的辦法還是進行手術。這裏關鍵是用西醫的方法,還是用中醫的方法,或是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手術。在給主席檢查的時候,我們發現主席咳嗽得很厲害,同時吞咽部位也沒有感覺。他咳嗽時痰很多,自己也吐不出來。主席身邊有個痰盂,他經常要趴下身子,靠地心的引力讓痰吐出來。對此張玉鳳倒有一個技術,她人很瘦小,手指很長,她用毛巾裹住手,伸進主席口腔,從嗓子眼裏把痰摳出來。
當時我們考慮,這個手術一般要縫5針,這時如果咳嗽得厲害,縫合處就容易裂開,哪怕隻裂開一兩針,都不得了,眼睛裏的其他組織如虹膜、玻璃體都有可能因受到擠壓往外跑,更嚴重的說不定還會出現問題。所以手術的風險很大。
最後,中央決定由唐由之來給毛澤東做這個手術,他得知後非常激動。
於是,1975年7月23日23時,在毛澤東臥室與客廳之間的房中,設好了手術室。這間房間經過嚴格消毒後,已經搬進了無影燈等醫療器械。
接到毛澤東準備做手術的通知後,負責毛澤東醫療組工作的周恩來等領導人立即趕到遊泳池。
張玉鳳看見周恩來也來到這裏,很是驚訝,便關切地問道:“總理,您有病,怎麼還來呢?”
周恩來笑了笑,說道:
我的病不要緊,應該以主席的健康為重。
在進行手術時,毛澤東讓秘書給他放嶽飛詞《滿江紅》的唱片: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毛澤東伴著唱腔,步履蹣跚地走進臨時手術室。毛澤東認出了唐醫生,便和他說笑了幾句,手術便開始了。
醫生一旦拿起手術刀,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刀尖上。他的耳朵裏什麼聲音也聽不見了。
而周恩來、鄧小平等中央主要領導人,都在窗外密切觀注著手術的進展情況。
手術做得非常順利,隻用了8分鍾便完成了。
手術後,毛澤東的眼睛上蒙上了一塊紗布。這塊小紗布也給醫生們的心裏纏上了很重的負擔,因為最後結果要等揭下紗布才能知道。
唐由之出來後向周恩來彙報。
周恩來說:“成功了,太好了!下一步一定要注意護理,不要有並發症。”
一星期後,醫生輕輕揭掉毛澤東眼上的紗布。大家都不由得屏住了氣息,注視著毛澤東的反應。
隻見毛澤東眨動了幾下眼睛,想盡量把眼睛睜得大一些。突然,毛澤東有些激動地指著一位工作人員的衣服,準確地說出了服裝的顏色。接著,毛澤東又指著牆壁說:“那是白的。”
大家看到毛澤東的視力已經基本恢複了,房間裏頓時歡呼雀躍起來,連平時在毛澤東麵前有些拘束或不愛說話的人都交頭接耳,欣喜不已。
此時的毛澤東仍是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看著他眼前活潑的年輕人,然後笑了。
那天晚上,唐由之就睡在毛澤東的外間。毛澤東睡了一會兒醒來後,唐由之便進來。
毛澤東的耳音非常靈敏,問道:“誰來了?”
服務員說是唐大夫,毛澤東便吟詩相迎: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這是魯迅悼念楊杏佛的詩。
唐由之笑著說“聽不懂。”
毛澤東就吩咐工作人員拿紙和筆來,親自把詩默寫在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