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思想將繼續指導各國人民和各民族的命運,一直到太陽永不再升起。如果僅僅是從中國的範圍來衡量他的劃時代的功績,那將有損於對這位非凡人物的紀念。

在埃及,全國致哀7天,中國大使館前哀聲如潮,排成長龍的吊唁隊伍中,歎息聲、哭泣聲和哀樂聲交織著……。

一位婦女說道:

毛澤東在短短的時間內使他們祖國恢複了尊嚴,使這個國家成了貫徹全人類為之奮鬥的原則的典範。

著名教授卡德爾寫道:

這是整個世界的巨大損失,特別是我們渴望進步和正義的被壓迫人民的巨大損失。

在坦桑尼亞,全國致哀9天。18日,首都一萬名青年舉行致哀遊行,在北部塔玻拉市25萬人舉行了遊行。一萬多名桑給巴爾男女青年在桑島舉行了集會,在多多馬、坦葛等15個市和專區也都舉行了悼念活動。

在我國使館,一支來自達羅斯薩拉姆大學的400人隊伍,集體在毛澤東遺像前宣讀唁電,還沒有讀完,師生員工已是哭聲一片……。

在塞內加爾,桑戈爾總統和迪烏夫總理親自到我使館吊唁。

桑戈爾總統發表談話說:

我不是共產黨人……,我認為,在政治上,2000多年來,列寧和毛澤東是最偉大的革命家。

在塞拉利昂,全國哀悼10天。

在剛果,國家最高領導機構決定,今後每年都要在9月9日由國家舉行紀念毛澤東活動。

法國總統德斯坦說:

由於毛澤東的逝世,人類思想的一座燈塔熄滅了。

美國總統福特說:

毛澤東的著作給人類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確實是我們時代的一位傑出人物。

墨西哥總統埃米略·希爾說:

毛澤東通過他一生的偉大教導,不僅給中國人民而且給全世界留下了十分重要的遺產。

菲律賓作家巴洛西亞說:

世界曆史上沒有哪個人能真正地說他留下比毛更大的業績。

阿根廷的努涅斯教授說:

我們失去了我們的精神之父和偉大領袖。

可以說,毛澤東把自己全部的心血、智慧和情感都獻給了全世界被壓迫的人民,因此,他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崇敬和熱愛。

我們應該提到,1999年美國時代生活出版公司組織了一個24人的小組,在“聽取了數十名專家的意見,開出了一個列有數百個事件和人物的名單。

經過幾個月熱烈的會議討論,終於定出了”從1001年到2000年1000年間的“100個最具影響力的事件和人物”。

編輯出版了一本名為《人類1000年》的精美畫冊。

引人注意的是,在書中所列的100位人物中,既沒有“二戰英雄”羅斯福、邱吉爾和戴高樂,也沒有美國的“建國之父”華盛頓。

然而卻給了毛澤東以雙倍的稱頌,他既置身於100位人物之中,他所領導的二萬五千裏長征又成為100個事件之一。

這種雙雙入選的現象在這本畫冊裏是不多見的。尤其耐人尋味的是,在100位人物中唯一選登了毛澤東的一條著名語錄: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

三、深深緬懷

●中華民族艱苦創業、鐵骨錚錚的英雄氣概,撥動著毛澤東的心弦,激蕩著他的胸懷。看了《創業》後,他寫下批語:“此片無大錯,建議通過發行,不要求全責備。”

●毛澤東說:“沒事兒,你接著讀報,我這人感情越來越脆弱了。我一聽到天災人禍,就忍不住傷心。”

●毛澤東堅持黨的原則,不徇私,秉公辦事,作風正派,雖然大權在握,但決不濫用強行,以身作則,一切為人民與國家著想。

● 深深緬懷毛澤東數次流下熱淚

毛澤東是意誌如鋼的革命偉人,平時輕易不流淚,當著如此眾多的人流淚還從來沒有過,而這次,這麼多紅軍幹部看到了毛澤東這麼傷心地流淚。

孟錦雲在主席身邊工作的日子裏,她曾看到過這樣的情景:在主席的客廳裏,為他放映故事片《創業》。電影開始不久,他便被影片中所表現出來的民族的奮發精神所感動,影片的主人抬著上千斤重的機器一步步向前走去的時候,當他們喊出“帝、修、反要卡我們的脖子,我們怎麼辦?”時,毛澤東的眼睛裏早已噙著淚水。

中華民族艱苦創業、鐵骨錚錚的英雄氣概,撥動著毛澤東的心弦,激蕩著他的胸懷。

看了《創業》後,他寫下批語:

此片無大錯,建議通過發行,不要求全責備。

還有一次,孟錦雲等陪主席看電影《雷鋒》。畫麵上出現了風雨中雷鋒送一位抱著孩子的大嫂回家的情景。毛澤東看得那麼聚精會神,簡直是種入迷的神態。這是小孟沒有想到的。

《雷鋒》是一部很普通的片子,講的是一些人們早已熟悉的故事,然而,當畫外音傳來了雷鋒的聲音:“我是人民的兒子,我是公社的兒子,您一定要收下兒子這點心意”時,毛澤東竟然用手帕擦著眼淚。

一次,孟錦雲給毛澤東讀當天的報紙。主席一般要求讀些各地區的新聞。小孟便選擇了河南的一段新聞。

這段新聞報道了河南水災的情況。講到河南縣有成百上千的人仍處在危難之中,解放軍的大隊人馬已趕到求援,但已有幾十人喪生,幾千人背井離鄉。

讀著讀著,小孟聽到了抽泣聲,她很奇怪,也很害怕,馬上放下正在讀著的報紙,忙走到毛澤東麵前,急切地問:“主席,您怎麼了。”隻見毛澤東眼睛裏飽含著淚水,極為傷心的樣子,小孟趕緊拿起沙發旁小桌子上的消毒毛巾,給主席揩揩眼淚。

毛澤東說:

沒事兒,你接著讀報,我這人感情越來越脆弱了。我一聽到天災人禍,就忍不住傷心。

聽到主席這些話,小孟才明白是怎麼回事。打這以後,她就一般不給主席讀這類消息。考慮到主席歲數大了,經受不住這樣的刺激。

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周恩來的心髒停止了跳動。在這之前的10多個小時內,周恩來的病情報告便不斷送到毛澤東這裏來。毛澤東靜靜地看著這一份又一份的病危報告,治療方案、搶救方案的報告。

當天15時,政治局派人送來了周恩來逝世的訃告清樣。按照慣例,這時小孟給主席讀報,讀文件。

她先讀了些別的內容,然後她覺得再也沒法隱瞞了,便稍稍停頓了一會兒,拿起那張訃告清樣,“中國人民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周恩來同誌……逝世。”

毛澤東聽著,慢慢地閉上了眼睛,眉頭緊鎖,任淚水默默地流淌,淚水流過了麵頰,流到了嘴角,流到了脖頸。無聲的悲哀彌漫在毛澤東的臥室裏,仿佛這裏的空氣都凝固了。

周恩來的追悼會在1976年1月15日下午召開。在這之前,輪椅、氧氣袋,一切搶救的措施都準備好了,準備毛澤東去參加追悼會。然而,14日的晚上,早已病重的毛澤東,身體又多次出現反複,他根本坐不起來,更不用說是站立了。

小孟打電話請示汪東興:總理追悼會的事,要不要告訴主席參加,汪東興回答說:“政治局未發出通知請主席參加追悼會,你們就不要問主席參加不參加了。”就這樣,毛澤東沒有去參加周恩來的追悼會。

追悼會前一天,也就是1976年1月14日的下午,又是小孟給主席讀報的時間。小孟給主席讀了追悼會上由鄧小平同誌致的悼詞清樣。

小孟讀著,忍著眼淚。毛澤東不再是默默地聽著,他淚如泉湧,失聲痛哭,他依舊沒說一句話,他又能說些什麼呢?男兒有淚不輕彈,隻緣未到傷心處。

他的痛哭,已訴說了他深厚的情感,這裏有對患難與共的戰友的哀傷,有對幾十年來交往的回顧,有對自己暮年多病的悲涼,有對自己已無力回天的沮喪。周恩來的謝世,也許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一代人的退出。毛澤東大概也感到了一種“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的悲傷。

聽悼詞時的嚎啕大哭,能不是一種真實感情的流露,這裏麵能沒有對周恩來的沉痛悼念?

在後來幾天每次給毛澤東讀有關悼念活動的文章,各國的唁電,他都會默默地流淚。

周恩來逝世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毛澤東都未能擺脫悲傷的情緒。本來,還可以說說笑笑的毛澤東,因為周恩來的去世,仿佛一下子帶走了他本已不多的歡樂。

那段日子裏,他臉上幾乎已無笑容,他常常沉默著。毛澤東的簡樸生活

1960年12月26是毛澤東67歲生日,這天他起床後,他不吃不喝,隻是一個勁地抽煙。

一會兒,他對值班衛士說:“去把子龍、銀橋、高智、敬先、林克和東興同誌叫來,今天在我這裏吃飯。”

人們都知道毛澤東是從來不允許為他過生日的,7個人到齊後,果然發現桌上沒有酒,也沒有肉,隻是多了些油和鹽。

人們就座後,毛澤東心情沉重地說:

“現在老百姓遭了災,你們都去搞些調查研究。那裏到底有些什麼問題啊?把情況反映上來……”

“人民公社、大辦食堂,到底好不好?群眾有什麼意見?反映上來。”

那天晚上,毛澤東流著淚對衛士封耀鬆說:“小封啊,我不放心呐。他們許多事情瞞著我,我出去到哪裏,他們都能有準備。你們要下去,你們能看到真實情況,要告訴我真實情況。”

從1964年到1976年毛澤東去世,他的工資原來是610元,後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毛澤東就帶頭把自己的工資降下來了,40480元。

毛澤東有幾大項開支。吃飯,100元左右,包括他請客,如請民主人士吃飯等。毛澤東的民主人士朋友特別多,黃培炎、章士釗等這樣的請客都是他自己掏錢。

另一個開支是抽煙,每個月將近100元,還要有幾十元茶葉。那時李敏、李訥上學,費用都從這邊出。原來一個孩子一個月15元,隨著物價的上漲,提高到30元,花起來很嚴格,這個月花多了,要從下個月扣回來。

另一個大項開支,是房租、水電、家具租用費,包括孩子的、江青姐姐的、江青的,一個豐澤園的房租都是毛澤東出,江青不出。毛澤東的家具都是租來的,這些費用每月84元左右,冬天要交取暖費30多元,一共是120多元。

還有一筆開支,是老家來人,有經濟困難要補貼的,有來看病的,他們的交通費,吃飯費,走時還要給一點。所以錢很緊張。

錢不夠用,怎麼辦呢,隻好從稿費中開支。毛澤東的稿費是單獨管理的,需要的時候得打報告,後麵附上賬單,一筆筆,清清楚楚,由毛澤東簽上字,工作人員到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去取錢。

毛澤東從來不吃補品,不吃山珍海味,就是一日三餐。從他一生的吃飯上也可以看出他是人民的領袖。他有個小灶,他對他的家裏人說:“小灶是人民給我安排的,你們都無權享用。”他的女兒、姐姐,都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一樣到中南海的食堂排隊打飯。

毛澤東家一個星期團聚一次,周六晚上團聚。毛澤東的子女不是那麼好做的,毛澤東嚴格要求他們。每次吃飯時,在社會上聽到什麼要講給爸爸聽,讀了什麼書也要講出來,如果毛澤東有看法就交流一下,緊接著布置任務,還要讀什麼書,下個禮拜再來講。一頓飯一般吃的時間比較長。

毛澤東吃飯四菜一湯,一個葷菜,一個半葷半素,一個全素。

毛澤東有兩難,吃飯難、睡覺難。工作人員不叫他,他不吃飯,文件沒看完,他不放下。工作人員說:“主席,吃飯了。”“等一下。”他還跟你商量:“再等一會兒吧。”

工作人員不能幹擾毛澤東的思路,這一等就沒準了,菜就涼了,又不能反複熱。後來,工作人員專門訂做了瓷器,盤子上碗上加個蓋,保溫,也衛生。

毛澤東原來用的碗都是景德鎮的,有一次他說:“我們湖南有個醴陵,那個地方的瓷器很不錯。”工作人員很快訂購了醴陵的瓷器,他們讓最好的工匠來製作,一個碗重124克,很輕很薄,透明的,裏外有花。

毛澤東第一次拿這個碗很高興:“這好啊!”

鄉情啊!毛澤東很愛他的家鄉。

毛澤東吃飯跟國內外形勢也有關。工作人員每天翻大參考,一有大事,以素為主,這時毛澤東吃不下飯,葷的肯定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