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發現油田
●康世恩高興地說:“任4、任6井都是3269鑽井隊打出來的,這個鑽井隊是一支班子好、幹部思想好、幹勁大、技術過硬的隊伍。”
●張文彬宣布:“大會開始!”頓時,炮聲、鑼鼓聲、嗩呐聲響成一片。
●很多當地的農民也趕來觀看,並奔走相告:“我們這裏出油了!”
● 發現油田
共和國故事·創造輝煌燃化部組織找油會戰
1972年5月,新成立的燃化部召開專門工作會議,決定組織一場渤海灣石油大會戰。
頓時,正在幾千裏之外參加江漢油田會戰的萬名石油職工奉調北上,加入華北石油勘探隊伍。
於是,寂靜的華北大地上再次掀起了找油熱潮。
其實,在華北找油的曆史非常久遠,甚至可以追溯到1600年前的晉朝。
《文獻通考》曾經記載:“晉光照元年(公元三○六年)六月,範陽地燃……”
這裏的“範陽”,即今河北省定興縣。“地燃”是燃燒的天然氣苗,並已被作為燃料。
20世紀30年代,李四光從地質力學理論的研究中預測,在中國東部遼闊的平原下,埋藏著“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沉積物”,這“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沉積物”,就是指石油。
1945年,著名地質學家謝家榮認為平原區有石油儲存的可能,並建議在唐山、矩野等處先進行鑽探。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當時我們從國民黨手裏接收過來的是一個爛攤子。1949年全國石油產量不過12萬噸,其中有5萬噸還是人造石油,天然石油不過7萬噸。
發展國家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處處都需要石油。
而石油從哪裏來呢?過去,長期靠進口“洋油”,中國成了帝國主義國家傾銷洋油的市場;現在解放了,中國人民還能靠洋油過日子嗎?顯然不能。
麵對這種情況,當時許多地質學家都向人民政府建議,應該加強石油地質勘探。
1955年初,根據專家們的建議,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召開了第六次全國石油勘探會議,會上決定在華北平原開展石油勘探工作。
與此同時,地質部也將原普查委員會的任務,從一般的礦產普查改為石油和天然氣普查、勘探。為此,地質部還專門召開了第一次全國石油普查工作會議。
在此次會上,與會人員一致決定,由普查委員會組成新疆、柴達木、鄂爾多斯、四川、華北5個石油普查大隊。
其中,華北平原石油普查大隊的組成,主要以地質部華北地質局物探局226隊為基礎。226隊工作範圍東至渤海,南至北緯35度,西至太行山麓,北至冀東山地。
1956年,石油部西安地質調查處成立了華北鑽探大隊,並在南宮縣明化鎮打了華北平原的第一口基準井華1井。
接著,又在固安牛駝鎮打了冀中坳陷上的第一口探井固1井。
1963年,地質部第一石油普查大隊京津區隊,在鑽鳳1井時,在埋深為735至1153米的沙河街組,見到了良好的油氣顯示,這是冀中最先見到油氣顯示的探井。
同年,石油部製定了在華北進行綜合性區域勘探規劃,決定以大慶勘探隊伍為主,組織華北會戰,並提出“區域展開、重點突破、各個殲滅”的勘探方針。
1964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批轉了石油部黨組《關於組織華北石油勘探會戰》的報告,批示中指出:
這是繼大慶油田大會戰之後的又一次重要的會戰。
同時,中央同意把原華北石油勘探處擴組為華北石油勘探會戰指揮部。
華北石油勘探會戰指揮部成立以後,這個地區的石油勘探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
1964年7月,黃驊坳陷港l井奧陶係獲工業油流,這是華北第一口古生界出油井。
1965年9月,地質部第一石油普查大隊3203隊在任丘地區所鑽的冀參4井,在沙河街組獲得良好的油氣顯示,證實下第三係具有生油能力。
1969年3月,為了大規模地開展冀中地區的石油勘探工作,迅速拿下冀中坳陷,中央同意在霸縣成立冀中石油勘探指揮部。
指揮部按照“區域甩開,重點突破,快速找到大油田”的原則,決定抓住冀中坳陷中的隆起帶和深坳陷邊緣的斷階帶進行勘探。
隨後,雄1井、岔1井、寧1井等相繼投入鑽探。但卻沒能發現像樣的油田。
不久,由於大批勘探力量揮師北上參加遼河石油會戰,冀中石油勘探工作,處於停頓狀態。
找油道路上的幾次曲折,並沒有使在華北勘探的同誌失去信心。
燃化部決定組織渤海灣油田大會戰後,加快華北石油勘探工作進度。
1972年冬,受勝利油田沾11井奧陶係石灰岩層中噴出高產油流的啟示,華北石油勘探指揮部所屬鑽井二部的32103鑽井隊,跨過津浦線,踏上了冀中平原,成為20世紀70年代重上冀中,紮根勘探的第一個大型鑽井隊。
從此,冀中平原的石油地質勘探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勘探
1972年底,冀中的冬天異常寒冷,凜冽的北風把在室外工作的勘探人員的手,吹裂了大大的口子。
然而,困擾32103鑽井隊的,不是寒冷,而是方向,隻有有了正確的勘探方向,才能盡快找到石油。
在當時,32103鑽井隊重上冀中,在麵積達3萬多平方公裏的冀中平原再度展開石油勘探工作,應該往哪裏打?如何下手?這是一個重要的、十分審慎的問題。
根據燃化部“大戰凸起,猛攻灰岩”的勘探方針,32103鑽井隊首先對凸起奧陶係石灰岩進行了鑽探。
很快,32103鑽井隊就先後打了大1、大2兩口井,然而,在灰岩層中都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
隨後,轉入裏坦地塹打的大3井,也隻在石炭至二迭係地層中見到微弱的天然氣顯示。
勘探的結果令32103鑽井隊很失望,一時間不知道該向何處鑽井。
與此同時,另一支鑽井隊石油物探局成立的鑽井大隊,也用中小型鑽機先後在牛駝鎮凸起、徐水凹陷、桐柏鎮構造等處打了一批淺井,有打進第三係的,有打進奧陶係、震旦係的,但都沒有見到好的含油顯示。
於是,冀中勘探又出現了暫時的僵局。
1973年6月,燃化部石油勘探開發設計規劃院組織召開了有石油物探局、華北石油會戰指揮部、河北省地質局參加的專門會議,也就是後來為人所知的“突破口會議”。
在會上,有關人員認真總結了冀中地區多年來的勘探經驗和教訓,對地下情況進行了較為周密的、科學的分析。
最後,各路專家共同研究決定,將高家堡、辛中驛(即任丘)、高陽、留路四個構造作為冀中地區尋找第三係油氣藏的突破口。
同時,會議還確定了家1井、冀門1井、高1井、留1井等一批探井井位,並陸續投入鑽井施工。
突破口會議為下步的冀中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正是在此次會議精神的指引下,冀中地區的油田很快被勘探了出來。
會議結束後,勘探人員在高陽構造上,打的第一口井不太理想。
接著的高2井就見到了好的油氣顯示,高3井則更好,發現了一個第三係油藏。
1973年10月,鑽井二部3269鑽井隊在高家堡構造上開鑽了家1井。
1974年6月,家1井於井深3481米完鑽。6月30日,這口井在沙三段地層中噴出日初產原油633噸,天然氣4379方的高產油氣流。
家1井噴油,突破了第三係高產關,使多年堅持冀中勘探的人們堅定了信心,也使正在和將要投入冀中勘探的人們受到很大的鼓舞。
同時,家1井的這一成果,對後來勘探工作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因為它不僅是冀中中部的第一口工業油氣井,而且是整個冀中坳陷第一口日產超過50噸的高產井。它說明,隻要人們不斷去探索,去開拓,在廣袤的冀中平原上能夠找到高產油氣藏。
家1井噴出高產原油後,華北石油會戰指揮部重新擬定了冀中地區的勘探部署,包括24口探井的一個新的勘探方案很快投入實施。
一場激烈的勘探之戰開始了。鑽成日產千噸高產油井
1974年夏天,家1井噴油後,冀中地區的勘探重點轉移到霸縣至任丘一帶,僅在這個帶上,就布了14口探井。
1974年秋天,除在外圍的高1井、澱1井等相繼開鑽外,任丘構造上也在10月投入鑽探任3井。
這年冬天,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的32個地質隊,在北起涿縣,南到石家莊,西自太行山麓,東達裏坦地塹的廣大區域內,打了一場勘探大仗。
這32個地質隊與先期展開的鑽井隊伍攜手並進,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1975年春節的前夕,剛剛結束了白洋澱邊一口井鑽探的3269鑽井隊,奉命轉戰任丘。
3269鑽井隊,是一支具有優良傳統、積累了豐富勘探經驗的鑽井隊。在這個隊裏,無論是幹部還是群眾,是技術員還是普通工人,他們都有理想、有幹勁,為發展祖國的石油工業屢建功勳。
很快,3269鑽井隊的人和機器乘著幾十部汽車開進了任4井井場。
此時正值深冬時節,任4井井場滴水成冰,除夕之夜,北風呼號。
就在剛剛支起的帳篷裏,3269鑽井隊的工人們決心要在任丘這塊土地上再幹一番事業。
為了早日開鑽,在春節的幾天假期裏,3269隊的職工就開始抓時間搶裝機器設備。
1975年2月17日,在辛中驛構造上的任4井破土動工,飛速旋轉的鑽盤將一根接一根的鑽杆送入地層深處。
5月27日,在鑽至任4井3153米處時,鑽井隊人員遇到了震旦係霧迷山組地層。按常規,出現這種情況,這口井就該結束鑽探試油了。
但鑒於冀門1井取心見油的情況,當時任鑽井二部副指揮的成雪峰、葉秉三同誌,根據地質隊同誌的意見,及時作出了“任4井一定要加深,打進灰岩完鑽”的決定。
0於是,任4井在換了鑽頭之後,又繼續向灰岩深處鑽進。
與此同時,鑽井二部地質組的技術員和工人密切配合,認真錄井。
從井深3162米開始,在成千上萬粒細碎的岩屑中,地質人員找到了閃爍著油脂光澤的白雲岩含油岩屑。很快,一包砂樣接著一包砂樣,從幾顆到十幾顆再到更多,油砂的數量逐次增加。
勘探人員心裏有底了,任4井與冀門1井取心的結果正好相互得到了印證,這套地層的含油性也更加確定了。
當鑽頭打到井深3177米時,井下出現了漏失泥漿的現象,這是地層中儲集空間良好的標誌。這個現象客觀上表明了任4井白雲岩層中縫洞發育具有一定的規模。
6月4日,在白雲岩層中打了4個鑽頭以後,鑽至井深320064米的任4井宣告完鑽,至此,已鑽開白雲岩層47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