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討論完井方案時,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僅從完井施工的角度考慮,認為鑽井任務已完成,目的層沙河街組已打穿,井下情況又比較複雜,主張將油層套管下到第三係地層中固井,試上部地層的油。
另一種意見以任4井白雲岩含油為依據,以冀門1井取心成果為佐證,認為應當把試油重點放到古生界碳酸鹽岩地層這個新領域中,必須把套管下至潛山頂。
兩種意見同時擺上桌麵,分歧很大。
當時,地質隊副隊長柴桂林等地質技術人員,以及鑽井隊地質組的同誌,都主張采取第二種方案。
第二種意見得到葉秉三和在大港參加華北石油會戰指揮部生產會的成雪峰同誌的支持,並很快得到鑽井二部黨委書記兼指揮孫德福同誌的同意。
隨後,一個把油層套管下到潛山頂麵的方案很快製定出來。
在下油層套管前,需要先在任4井井深3017至3152米井段打個懸浮水泥塞,之後,鑽開水泥塞,把套管下到313553米固井。
6月底,鑽井二部試油一隊派出小分隊到任4井幫助試油。
7月初,開始原鑽機裸眼試油作業。
7月3日淩晨,散發著濃烈油香的黑色油流奔湧而出,頓時使整個井場沸騰起來。
很多當地的農民也趕來觀看,並奔走相告:“我們這裏出油了!”
油田領導接到彙報後,十分重視,隨後組織了對任4井的酸化作業。
9月,經酸化後的任4井日產原油達到1014噸,這是華北油田第一口日產千噸以上的高產油井。
任4井噴出的高產油流,給冀中勘探前線帶來一片生機。
隨著這口井的誕生,一個全新的勘探局麵出現了。康世恩定名任丘油田
1975年7月,石油部規劃院副院長閻敦實召集石油物探局、大港油田的有關人員開會,專門討論研究調整冀中地區的勘探部署。
最後,會議決定收縮西線的勘探隊伍,集中鑽機加速任丘—辛中驛構造的鑽探。
任4井出油後,石化部副部長張文彬立即責成大港油田抽調精兵強將,搶上任丘新區。
來自大港的精兵強將,在任丘縣城南麵的一大片鹽堿灘上安營紮寨,這裏很快出現了一個由帳篷、板房組成的石油會戰基地。
對一線井隊,張文彬要求從任6井開始,堅持做到“三個必須”:
每口井必須指定人員卡風化殼;每口井必須組織工程技術人員上井;每口井必須派工作組,嚴格落實技術措施,特別是要組織好先期完井試驗。
當時,盡快地查明任丘油藏的規模大小和油藏形態,是地質勘探的當務之急。
為此,地質專家們在展開的任丘構造圖前,產生了一個科學的大膽的構想:任丘構造可能是下古生界至上元古界基岩風化塊體大麵積含油,這塊土地下有埋藏一個大油田的可能性。
為了集中鑽機迅速探明任丘油藏,冀中坳陷西部勘探戰線立刻收縮,幾個鑽井隊東調任丘。
3269隊也從任4井搬到任6井,隻用了短短幾天就開了鑽。
在勘探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日產上千噸的任6井打成了。
1975年10月26日下午,任6井的成功使冀中探區沸騰了。
為了慶祝任6井的成功,會戰指揮部新區前線為任6井祝捷的誓師大會即將召開。
井場周圍人山人海,鮮豔的紅旗迎風招展,喜慶的鑼鼓震天動地。
用幾輛大型平板車搭就的主席台兩側,懸掛著一幅幅巨型標語:
學理論,抓路線,大上新區創樣板;
鼓幹勁,爭上遊,高速拿下大油田。
主席台正中央懸掛著毛澤東的巨幅畫像,畫像兩側分別飄展著5麵紅旗。
滄州地委、任丘縣委和任6井所在公社的負責同誌,與石化部、物探局、河北省地質局的領導同誌一起在主席台就座。
14時50分,張文彬宣布大會開始。頓時,炮聲、鑼鼓聲、嗩呐聲響成一片。
石化部部長康世恩在會上講話。
在講話中,康世恩講述了任6井喜噴高產油流的重大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之後,向參加會戰的鑽井二部、戰區各二級單位的工人代表、支援油田建設的農民代表表示熱烈祝賀和親切問候。
接著,康世恩說:
任4、任6井都是3269鑽井隊打出來的,這個鑽井隊是一支班子好、幹部思想好、幹勁大、技術過硬的隊伍。
最後,康世恩要求參戰單位都要向3269鑽井隊學習,把“豆腐隊”煉成“鋼鐵隊”。
在一陣熱烈的掌聲中,張文彬宣讀了石油化學工業部的賀電:
華北石油會戰指揮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並轉鑽井二部、新區前線全體職。
同誌們:
獲悉你們繼打出千噸高產任4井後,連續作戰,又打成了日初產1500噸以上的高產任6井,消息傳來,振奮人心。特向做出出色成績的3269鑽井隊致以熱烈的祝賀!向參加物探、試油、測井、地質、後勤供應等工作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致以熱烈的祝賀!向支援會戰的地方領導、民兵同誌表示感謝!
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你們發揚石油工人革命加拚命的精神,大幹社會主義,敢想敢幹,敢拚敢上,在饒陽坳陷下古生界石灰岩中,連續打出高產油井,為渤海灣地區的石油勘探打開了新的領域;為加速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希望你們乘勝前進,繼續認真貫徹執行毛主席的三項重要指示,發揚大慶“兩論”起家的基本功和“三老四嚴”的革命作風,搞好“三基”工作,取全取準各項資料,把地下油藏情況搞清楚,不斷擴大戰果,盡快打出一個場麵來,高標準、嚴要求、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新區大油田!
石油化學工業部
一九七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張文彬讀完賀電後,會場上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和此起彼伏的叫好聲。
康世恩笑眯眯地直起腰來,走到台前,用手勢止住了人群的沸騰。
此時,康世恩用洪亮的聲音,向大家提議把這個新發現的油田叫“任丘油田”。說罷,康世恩還把一麵繡著“鋼鐵鑽井隊”字樣的錦旗亮相似地向台下展示了一番,莊重地授予3269鑽井隊。
接著,康世恩邁著穩健的步伐,走到油池旁,為任6井噴油剪彩。
霎時,人們奔跑著、歡呼著,裏三層外三層圍在油池旁,不約而同地屏住呼吸,靜靜等待著那放噴的時刻。
一位老工人,顫抖著一雙激動的手,用力搬動了閥門。
刹那間,一陣轟隆隆巨響,油龍從海碗粗的油管噴射而出,搖頭擺尾,在空中騰起漫天油霧……
這罕見的奇觀炸開了人群,他們互相擁抱著,跳躍著,歡呼著。有的工人還把鋁盔拋向空中,釋放著難以抑製的激情。
鑽井二部生產科科長李延材,就像當年在五十七師從軍時打了個大勝仗似地,搖著前邊一個小青年的肩膀,喊響了當時流傳的順口溜:
誰說會戰苦,我說最幸福。
天天傳捷報,越幹勁越足。
隨著任4井、任6井的出油,任丘這塊土地上不斷有油井被勘探出來。
從10月下旬到次年的元月下旬,任7、任11幾口井先後建成千噸高產油井,其中任7井日初產高達4600多噸。
任9井,任13井鑽進潛山後也先後見油,並且繼續向潛山深部鑽探。後來,任9井酸化後放噴,獲得日初產5400噸以上高產,成為任丘油田曆史上初產量最高的一口井。
最後,任13井在3510米探到了任丘油藏的油水界麵。
至此,任丘油田大局已定,“六口井定大局”一時傳為美談。
伴隨任丘油田這一新的找油領域的開拓,在全國範圍內的一場潛山找油熱迅速興起。在渤海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以及全國許多油田,也都找到了古潛山式的油氣田和油氣藏。
任丘油田的發現,成為我國石油勘探史上的一塊新的裏程碑。
二、勘探會戰
●張文彬鏗鏘有力地說:“要不要實現開門紅,能不能實現開門紅,決不是無足輕重的小問題。”
●一位中央領導指著石化部當時主管生產的副部長孫敬文質問:“你們石化部過去每年都超額完成任務,惟獨今年完不成,為什麼?”
●張會智披著衣服來回踱了幾步,說:“任丘油田的油,就像河,嘩嘩地流。我們是搞采油的,不盡快去采、去管理,誰去!”
● 勘探會戰穀牧批準大會戰報告
1975年12月27日,廣闊的華北大地,雪後初晴,陽光燦爛。會戰指揮部在大港油田,冀中新區前線分別同時召開了“奪取明年首季開門紅誓師動員大會”。
誓師會上,鑼鼓喧天,紅旗招展,標語醒目。戰區各條戰線的職工、家屬2l萬人在主會場和30多個分會場參加了大會。
張文彬、任成玉及華北石油會戰指揮部冀中會戰領導小組成員馬永林、毛華鶴、孫德福、唐克倫等出席會議。
張文彬在講話中強調指出:
要不要實現開門紅,能不能實現開門紅,決不是無足輕重的小問題,而是關係到如何對待毛主席和黨中央一係列重要指示的態度問題。我們一定要認清形勢,緊急行動起來,橫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群策群力,大幹快上,堅決打好開門紅這一仗……
對於冀中會戰,這次誓師動員會更像一針強心劑,它鼓舞了士氣,振奮了人心。
1月1日,誓師會議剛剛結束,任丘至滄州輸油管道開工儀式隆重舉行。
10天後,南馬莊馬2井中途測試,下古生界地層油管自溢出油,這是繼任丘油田後外圍地區古潛山的第一次突破。
在油田現場喜報頻傳之時,會戰指揮部也在忙著籌劃更為重要的事情。
1月17日,石油化學工業部向國務院彙報了關於任丘地區打出高產油井的情況。
接著,根據石化部召開的“關於冀中1976年部署會議”精神和部領導的指示,冀中會戰領導小組編製出了《冀中坳陷1976年勘探部署》。
根據這一部署,會戰指揮部提出了“拿下任丘、解剖東部、外圍廣探、準備戰場”的冀中會戰任務。
這一勘探部署,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作為組織者張文彬,自然沒少費心血。
說起張文彬,參加過新中國石油戰線工作的同誌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張文彬1919年出生於山西省岱縣一個農家小院,1936年參軍。1952年,接受毛澤東號令,成為了中國石油第一師政委。從此,離開了軍事戰場,來到了石油戰場,曾先後參加過玉門、大慶等多個油田會戰。
作為一名老軍人,作為一個有20多年油田工作經曆的張文彬,他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是非常多的。
然而,作為幾萬石油大軍的主帥,張文彬的擔子並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