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童星非常感激這次高考,高考不但改變了他人生的命運,也磨煉了他堅強不屈的意誌。他由衷地感激敬愛的鄧小平,感激偉大的黨撥亂反正,給他們提供了公平競爭、施展抱負的大好機會!因此,童星後來一直在努力地學習,拚命地工作著。

1977年10月25日,中央台新聞聯播播出一條令劉武元興奮不已的消息:“中央決定恢複高考”。人們激情蕩漾,彼此奔走相告。

1977年恢複高考時,劉武元30歲,當時是西安一家建築公司的工程隊指導員。此時的老三屆絕大多數都已結婚成家,孩子小,工作累,負擔重,工資低,住房差和對前途心灰意冷正是這些人命運和生活的真實寫照。

劉武元高考報名時一波三折,但總算報上了。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進考場了,可是過去的書本、教材一本也沒有了,於是去省圖書館借,去找當教師的同學要,憑著原來的記憶去想,劉武元總算回憶起一些依稀的印象。

由於報考對單位是絕對保密的,所以劉武元白天的工作照舊,指導員照常當著,晚上回來再抽時間複習。兒子隻有兩歲,父母又遠在外地,有大量的家務事要幹。為了給劉武元多擠出些複習的時間,他的愛人主動放棄第一次報考的機會,重點支持他。

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日子,艱苦的學習生活環境下,迎接一天天逼近的高考,劉武元是既喜又憂。

1977年12月5日,劉武元揣著準考證,第一次走進高考考場。坐在他身邊的是一位小夥子。開考前劉武元問他今年多大了,他說19歲了,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

劉武元又問他哪年上學的,他說1966年。

劉武元說:“我1966年就高中畢業了。當時我學完了所有中學的課程,而你卻一字不識,今天我們在同一個考場,同一張考桌上考大學。如果我考上了可能是現代的‘範進’了,但我祝願你考上,你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不過,劉武元至今也不知道他的同桌考上沒有,命運如何。

考前的日子不好過,得一天天地拚,考後的日子更不好過,得一天天地等,等待比拚搏更難受。劉武元說,因為命運不在自己手中,真是度日如年,天天都在胡思亂想。

從1978年的元月底到2月底,他周圍的同事不斷有人陸續收到高考錄取通知書,從重點院校到普通院校,從本科到專科。接到的欣喜若狂,接不到的則心急如焚,誠惶誠恐。

劉武元就屬於後一種,天天看傳達室的小黑板,天天沒有他的名字,想查卷子,查分數又不準。劉武元焦急得快要瘋了。他的愛人則天天勸他,不行咱明年再考,非當範進不可。

從2月等到3月,又等到4月,所有的高考錄取通知書都發完了,第二批高考又要報名了,劉武元也徹底心灰意冷了。

可是有一天,門衛突然進來,告訴劉武元:“你的通知書來了”。

劉武元將信將疑地打開一看,果然是他的,再看那封信上層層疊疊的傳遞單和那已撕破的信封,算是明白了一半,原來是粗心的招考官將他所在的單位“市建五公司三工區”寫成“市建三公司三工區”,應投太華路的寄到了辛家廟,一字之差差點兒使劉武元失望。

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劉武元的愛人和弟弟也通過高考,進入大學。

經過幾年的寒窗苦讀,夫妻二人相繼畢業,劉武元被分配到市委,妻子被分配到銀行。後來,劉武元擔任了領導職務,使人生的價值得到了一定的體現,改變了過去的命運。

劉武元說,1977年的高考重開了一個曆史的新紀元,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同時也讓許多人找到了自強不息的鑰匙。四、全國統考

●教育部明確表示:“繼續實行高考,並恢複全國統一命題。”

●教育部副部長高沂說:“要防止偏嚴或偏寬的傾向,切勿馬虎從事或在政審中采取不正當手段搞不實之詞。”

●國務院和教育部發出通知:“各地給報名參加今年高考的知識青年提供便利條件和複習功課的時間,使他們盡可能地做到生產、複習兩不誤。”

● 全國統考教育部打破政審枷鎖

1979年3月15日,《長沙日報》刊登一則《政審不可埋沒人才》的來信。

信中講述了何其美在1978年7月的高考中獲得了442分的高分。但是,因為哥哥搞地下包工隊,有“剝削之嫌”被判刑而受到牽連,政審不合格被拒之大學門外的遭遇。

何其美是長沙市第十九中學64屆的初中畢業生,具有極高的數學天賦,在校期間便多次獲得年度數學大賽第一名。

初中畢業後,何其美到江永當知青,9年後因病回長沙,1976年在街道泥木隊做小工為生。

何其美的天分引起了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南大學數學學院概率統計所所長侯振挺和著名數學家、原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孫本旺教授的關注。

侯振挺說:

何其美的確是個難得的人才。1978年世界奧林匹克中學生數學競賽的六道題,我和孫本旺教授都有一道題沒有解出來,可是隻讀過初中的何其美卻給我寄來了正確答案,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在得知何其美因政審沒過關,而被大學拒收後。在1979年湖南省科技界春節座談會上,兩位教授向代表們講述了何其美一事,相關媒體也做了報道。

不久,有關領導找來市招生辦的負責人,從而使何其美的政審問題得到圓滿的解決。

侯教授甚至在當天的座談會上就大膽表示:

何其美,我們要他!

在1979年的春天,何其美終於成為長沙鐵道學院數學係1978級新生。如今,何其美已是美國夏威夷大學一名專門從事生物統計工作的資深研究員。

在1977年,王代文因“政審”未通過,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

1978年夏天,王代文再次參加高考。考試的結果再次引起了轟動,全公社僅王代文一個人上線。一個愛開玩笑的青年農民說:“王知青,這是天意呀!公社不讓你走,可上天偏要讓你走。”

沒幾天,公社的婦女幹部譚主任找到了王代文,她是公社派來搞王代文的政審的。譚主任熱情地對王代文說:

小王,這次公社不會再為難你了。今年招生工作一開始,我們公社就受到了縣裏的嚴厲批評。我們公社隻有實事求是地介紹考生情況的義務,而沒有“不同意錄取”的權利。

王代文知道這不是天意,是黨中央撥亂反正的春風吹到了基層。因此,王代文的政審進行得很順利。

1978年9月初,王代文收到西南師範學院的錄取通知書。10月初,王代文終於進入了向往已久的大學校園,開始人生一段全新的旅程。

打破“政審”的鎖鏈,莘莘學子們還給祖國一片拳拳報國之心。教育部對高考進行變革

1978年4月22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1978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出乎意料地形成一場關於是否繼續高考的“小字報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