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自攬工程施工中,筆者發現有的同誌對甲方代表不夠尊重,稱他們是專門挑刺的“監工頭”,是故意刁難人。因而常和甲方代表產生抵觸,甚至把關係搞得很不融洽,造成工作上的被動。
甲方代表是建設單位選派出來的全權代表,他們對乙方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是履行職責,工作認真的表現,既是對國家和建設單位負責也是對乙方負責。其目的無非是要求乙方要保質保工期。同時,甲方代表及時給指出毛病挑出刺,便於乙方及時采取措施加以糾正,可以促進乙方堅持高標準施工。相反,如果甲方代表看到問題不指出,隻是記在賬上,等到工程後期算總賬,到那時再糾正損失可能就更大,甚至會直接影響乙方的信譽。
由此看來,我們應該感謝甲方代表,要歡迎人家挑刺。
(載1987年9月9日《鐵道工程報》)
評述
新聞評論是針對某一新聞事實發表的理性認識及其論證。評論就是議論說理的文章,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議論文或論說文。新聞報道和新聞評論一虛一實,構成報紙的兩大文體。新聞報道是主體,是基礎;新聞評論是旗幟,是靈魂。
新聞評論的類型,一般分為社論、評論員文章、編者按(語)、短評、述評、雜文等。
新聞評論的主要特性:一是評論性。“評”是評判和評價,“論”是論述和論證。作者通過“評”和“論”,表明對某一新聞事件的觀點和態度。二是新聞性。它一般以新聞事實為基礎,以新聞事件為評論對象,新聞事實是整個評論的“由頭”,評論一旦失去了事實的依托,也就沒有什麼針對性了。三是權威性。新聞評論是報紙的靈魂,引導輿論,指導工作。四是群眾性。新聞評論麵向社會,麵向人民群眾,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而發,通俗易懂,形式活潑,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五是精練性。新聞評論一般都比較短小,語言精練,角度巧妙,意蘊深刻,以小見大。
“應歡迎甲方代表‘挑刺’”,從新聞評論的類型看應屬於短評,即我們通常說的“小言論”。短評貴在短,一般三五百字為宜。特點是一事一議,新鮮獨特,生動活潑。這篇短評選擇的論題是如何對待甲方代表“挑刺”,內容集中,簡明扼要,貼近實際,針對性強,讀後給人以啟迪。
這是作者發表的第一篇評論,也是一個嚐試,從事新聞寫作又多了一門武藝。為什麼學寫言論?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由於某些人認識不到位,施工中與建設方、監理“較勁”的現象比較多,對項目建設、企業發展影響比較大。怎麼寫?寫消息顯然不行,於是試著寫言論,想以此闡明主張,影響群眾,引導輿論。首發命中,使作者感慨萬端。看來,寫言論也是被“逼”出來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