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二十局五處新菏複線建設巡禮
二十局五處在新菏複線承建的82公裏電力貫通線工程幹得很漂亮,建設單位又以議標形式敲定該線新鄉南北運轉場聯絡線工程。兩項工程造價4000萬元。
鐵二十局五處新菏複線工程指揮長李啟喜一口氣說出工程三大特點。其一,運轉場聯絡線工程橫跨新焦、京廣外包線,與京廣三線平行施工,上有電力架設線、毗鄰連接網,下有通信、軍用電纜線,全管區3.95公裏,多從爛泥水塘中穿過。其二,橫跨既有線,複線施工,這些都注定要與路局工務、電務、車務部門打交道,另外還有路外拆遷58戶,外部環境並不寬鬆。其三,全管段有大橋2座、中橋1座、涵洞8座、土方13萬方,其中朱召特大橋885.53米,金家營大橋386.52米。電力貫通線和運轉場聯絡線都屬短、平、快工程,工期都不足1年。
頗有大將風度的李啟喜風趣地說:“我這裏天上、地下、水裏都有了,是陸海空三位一體大兵團作戰哩。”
兩項工程交錯開工,指揮長李啟喜與黨委書記陳國權隻好各把一方。運轉場聯絡線工程自1998年1月22日上場後,李啟喜主要盯在這邊。好在他以前搞過站務,對行車、站務比較熟悉,但現在今非昔比,工程壓力,責任壓力,內外關係協調的壓力一起襲來,他都默默地承受著。
鐵二十局五處新菏複線工程指揮部一成立,就叫響了這樣的口號:不等不靠,自行加壓,主動出擊,強攻硬上,爭創一流。要求每一個員工提倡四種精神:愛崗敬業精神,主人翁精神,吃苦奉獻精神,敢為人先精神。正是這個口號和精神,把幹部職工的心緊緊地攏在一起,使其具有了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麵對繁重、艱巨的施工局麵和複雜多變的路內外環境條件,李啟喜思路清晰,決策果斷,用他的話就是“三抓”:一抓源頭。主要是協調外部關係;二抓人頭。下管一級,抓住並用好關鍵、核心人物;三抓成本。精打細算,增收節支。
來指揮部第二天清晨,我們見到了剛從工地值夜班回來的局原副總工程師王永清。他如今已退居二線,是被邀請來一線的。
我們看到的“老總”,還是那樣的作風:雷厲風行,風風火火,工作第一,敢抓敢管,敢較真敢負責。我們在指揮部兩天,看到他都在工地上值夜班,白天還要上工地,幾乎是連軸轉式的滿負荷運轉。
“有王總在場,我們就有‘主心骨’了。”指揮部的人都這麼說。
6月10日,在副指揮長陳獻合、辦公室劉洪亮、派出所長蘇本勝陪同下,我們來到工地現場,沿線徒步走完了全程,記下了這樣一組數字:朱召特大橋鑽孔樁156根,已完成92根;金家營大橋鑽孔樁69根,已完成56根;路外拆遷58戶,已拆遷28戶;自今年2月進場以來,已完成投資1000萬元。邊拆遷,邊施工,不等不靠,強攻硬上,在這裏得以充分體現。
在施工料場,一幅標語豁然映入眼簾:“今天的質量,明天的市場”!
鐵二十局五處新菏複線工程項目部,不正是靠質量、信譽和人格的魅力,贏得了市場的拓寬和滾動發展的嗎?
在項目指揮部辦公室裏,我們還看到新菏複線工程建設指揮部頒發的流動紅旗。辦公室的同誌說,在前不久召開的全線表彰大會上,他們還獲得“優秀項目部”殊榮,指揮長李啟喜榮獲“優秀項目經理”稱號。
鐵二十局五處逐鹿中原,如日中天。我們堅信,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載1999年7月11日《經濟參考報》)
評述
李啟喜同誌原在二十局建工處工作,後調入二十局五處。到五處後,他的長處和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很快榮升為五處副處長分管經營工作,後來又下去幹項目。
這篇通訊報道了新菏複線工程施工的進展情況,稱其巡禮,皆素描也,即用簡練的文字描繪出人或物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