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書記”(1 / 1)

在國家重點鐵路建設朔黃線一期工程施工中,鐵二十局管段率先開工,率先鋪軌,全麵創優,其中DK108+000~DK111+100被樹為朔黃線“免檢”的優質樣板工程。這些成績的取得,無不滲透著鐵二十局朔黃鐵路工程指揮部黨委書記劉綿峻的心血和汗水。

鐵二十局施工管區橫跨2縣(市)6鎮29個自然村,地處平原糧區,施工征地拆遷成了一大難題,個別單位因村民擋道不讓施工而發生糾紛。劉綿峻認為,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不讓動土是情理之中的事,關鍵是向他們講清道理,取得當地政府的支持。為此,他帶領有關人員沿線走鄉串戶做群眾工作,並主動與當地政府聯係協作,在重點鄉鎮召開縣、鄉、村三級有關領導幹部專題會議。所到之處,劉綿峻都大講修建朔黃線的重大意義,朔黃鐵路造價低、工期緊、施工時間短的特點,宣傳這支隊伍兵改工的戰鬥曆程和光榮傳統,組織路地共建、鄉村對手賽等活動,很快形成了一個“土地讓用”、大力支持朔黃鐵路建設的生動局麵。

去年4月以後,朔黃鐵路施工掀起大幹高潮,劉綿峻的辦公地點又移到了施工現場。被列為全線“控製工期”工程的石河口隧道、白村隧道、跨北同蒲鐵路特大橋、界河鋪滹沱河特大橋施工,都傾注了他很大的精力。他鑽隧道,跑現場,深入思想發動,組織開展勞動競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現場,做到職工群眾的心坎裏,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工地書記”。

去年6月,一個單位土方施工滯後拖了全局的後腿,他一竿子插到底,連夜組織召開隊以上幹部會議,分析問題,查找原因,製定得力措施,層層發動,狠抓落實,施工被動局麵很快得以扭轉。在路基填築施工中,有兩個單位為取土場發生爭執,他得知後立即趕赴現場做工作,使雙方“握手言和”。他還采用“激勵法”等,將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激發到一個超前的水平,使全局朔黃參戰單位你追我們趕,高潮迭起,施工捷報頻傳,從而確保了朔黃鐵路從該局管段提前鋪軌總體目標的實現。

(載1999年10月13日《工人日報》)

評述

劉綿峻為二十局紀委副書記,朔黃鐵路上馬,他出任二十局朔黃鐵路工程建設指揮部黨委書記。劉綿峻是一名老政工幹部,馬列主義理論水平很高,政治素質很強,善於做思想政治工作。在朔黃鐵路指揮部工作期間,征地拆遷受阻,他出麵破解難題;施工中遇到問題,他出麵逐一解決。他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靈活,入情入理,充滿關愛和人情味,深受幹部職工群眾的擁戴。

《工地書記》這篇文章,在1999年10月13日《工人日報》八版“政工新視野”北鬥星欄目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