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青藏線(1 / 2)

——中鐵二十局青藏鐵路建設座談會側記

江澤民總書記說:青藏鐵路要盡快開工修建

王景柱(中鐵二十局黨委副書記):最近,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青藏鐵路的重大決策,江總書記批示“盡快開工修建”。這不僅是西藏人民的殷切企盼,也是全國各族人民和幾代鐵路建設者的共同願望。

青藏鐵路被喻為中國鐵路之夢。它的修建,將進一步改善青藏高原的交通條件和投資環境,促進西藏資源開發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加強內地與西藏資源開發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加強內地與西藏的聯係,促進民族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民族團結,造福沿線人民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意義非常深遠。

我們中鐵二十局與青藏鐵路有不解之緣。在修建青藏鐵路一期工程建設中,曾三上青藏高原,二上風火山,在青藏鐵路建設中做出過卓越貢獻,是其他施工單位不能比擬的。

鐵十師:三次挺進青藏高原

王成忠(中鐵二十局黨委宣傳部部長):青藏鐵路,舉世矚目。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長、最為壯觀的高原鐵路,從柴達木盆地的格爾木南行躍上昆侖山,穿可可裏西,過風火山,翻越唐古拉山,進入西藏的安多、那曲、當雄,到拉薩。它將穿過965公裏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550公裏高原凍土地帶,跨越5072米高的唐古拉山口。

青藏鐵路東起青海省會西寧,西至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全長1956公裏,其中一期工程西寧至格爾木段814公裏已於1984年5月建成通車。青藏鐵路一期工程建設中,中鐵二十局曾三次奉命挺進高原,曆時14年之久。第一次是1959年,第二次是1962年,最後一次是1973年。第三次上山擔負哈爾蓋至蓮湖段396公裏施工任務,一幹就是10年。這期間還兩次挺進風火山,擔負高原高寒凍土地段路基試驗任務。線路修通後,這支隊伍還擔負了新線臨管運營任務,在共和國鐵路建設史上寫下了最悲壯、最輝煌的一頁!

五十團十三連:鐵道兵授予“風火山尖兵連”

李從夫(中鐵二十局督察特派員):為滿足格拉段工程建設及運營需要,鐵十師五十團十三連於1975年4月奉命挺進風火山。我當時任五十團政治處幹事,27歲,在風火山施工實驗工程指揮所負責政治工作。

風火山,位於唐古拉山和昆侖山口,海拔高度5010米,是一個厚層地下冰發育的多年凍土腹部地區,1.2至1.5米地表層以下是全是冰塊,素有“冰雪倉庫”之稱。雷陣雨和冰雹不分季節,“六月雪,七月冰,一年四季分不清”正是風火山的真實寫照。風火山最大風力為10級,這裏因海拔高,雲層低,一打雷便形成一種“滾地雷”,“滾地雷”滾過之處,草皮被燒糊一片。

路基試驗工程段全長483米,分兩種原則設計施工。其中一段460米,按保持凍結法設計施工,另一段23米,按允許融化法設計施工。另外還進行了橋梁基礎凍脹試驗,房建和給排水試驗等。

部隊在山上幹了兩年多,住棉帳篷,搭火爐,一年四季都是烤火期,晝夜溫差特別大,可謂“早穿棉,午穿紗,晚上圍著火爐吃西瓜”。風火山沒有西瓜,生活用水、施工用水都相當困難,夏季,在河溝邊挖坑積水;冬季,到160多公裏外拉水。生活用品,蔬菜之類大都從格爾木、甘肅柳園拉運,買的時候是新鮮菜,路上是幹菜,拉回來成了“壓縮菜”。風火山無人煙,夏季偶爾可以看見個別流動放牧人員,野兔多,黃羊多,一群一群的。空氣稀薄,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僅為內地的50%至60%。上山後一是嘴唇發紫,血色素在內地正常值大約為12至16,在那裏一般在20左右,高的達到24;二是手指甲凹陷,可盛一滴水;三是氣短,胸悶,呼吸困難;四是心電軸偏移,我下山時偏位36度。

就是在這樣異常難苦、惡劣的環境條件下,英雄的鐵十師五十團十三連發揚鐵道兵前無險阻的精神,科學施工,艱苦奮戰,成功地建成了風火山試驗段,開創了我國高原、高寒、凍土地帶鐵路施工的先河,為青藏鐵路二期工程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做出了特殊貢獻。1978年11月20日,鐵道兵黨委作出決定,授予五十團十三連為“風火山尖兵連”,並記集體二等功。

四十八團副團長梁忠孟:中央軍委授予“雷鋒式的好幹部”

陳大生(中鐵二十局三處原工會主席):梁忠孟是我們四十八團副團長,是為攔驚馬保護人民群眾而壯烈犧牲的。為了表彰他舍己救人、英勇獻身的英雄事跡,鐵道兵黨委決定給梁忠孟追記一等功,鐵道兵、鐵道兵第一指揮部和師黨委都作出決定,在部隊中廣泛開展向梁忠孟學習的活動。中央軍委授予梁忠孟“雷鋒式的好幹部”榮譽稱號。時任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中央軍委主席的華國鋒還為梁忠孟題詞:“為我人民事,犧牲命和家,繼承先烈誌,建設新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