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二十局一公司通啟項目部成本管理模式調查
工程項目效益流失的弊端在許多施工單位由來已久,以至於常常有“黑洞”之說。如今,這個“黑洞”卻被中鐵二十局集團一公司通啟項目部“堵”得嚴嚴實實、滴水不漏。
二十局一公司通啟項目部承擔著全長108公裏的通啟高速公路5標段施工任務。其中小海互通立交是南京至啟東高速公路的樞紐工程之一,該橋采用苜蓿葉定向型,有“縱一”主線與12條匝道線,總裏程計13.35公裏,現澆箱梁2.79公裏。該項目自2000年9月開工至今,累計完成投資6313萬元,占合同總投資的50%,實現利潤317萬元,利潤率達7.4%,利潤指標超過了評估指標。同時,在2001建設總指揮部開展的“百日大幹”勞動競賽中,該項目部被評為優勝單位,在今年開展的“通道、橋梁、路基”攻堅戰中,三次大檢查又都名列前茅,受到業主的高度評價。
那麼,如此驕人的“堵漏”戰績何以取得?究其原因,主要有四:
其一,有一個團結戰鬥、堅強有力的項目領導班子。今年32歲的項目經理白建偉,至今已幹過7個工程項目,其中蘇州工業園區青秋浦大橋被國家評為“銀質獎”,他當時是負責該橋施工的項目總工程師、項目副經理。他說,我很幸運,在項目上摸爬滾打了10個年頭,打一仗進一步,幹一個項目積累一套經驗,可以說是仗越打越精,對此,我充滿信心。項目部黨委書記王誌信原是公司紀委副書記,去年放棄了大機關的舒適環境,毛遂自薦來到通啟項目部。他政治素質高,自身修養好,與白建偉堪稱一對好“搭檔”。還有項目總工羅萬祿、副經理黃新義,個個都是“實幹家”、“明白人”。人是最重要的資源。有如此堅強團結的核心力量,項目盈利創優就具備了極為重要的先決條件。
其二,有一套精細的施工方案和項目成本核算管理辦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套科學完備的施工方案,一套翔實可行的成本管理辦法,為其項目部獲取利潤插上了成功的雙翼。比如在成本管理上,該項目部製定了《通啟項目部財務管理暫行規定》、《內部隊伍成本核算辦法》、《成本核算實施細則》等,將其印發給各隊、科、室,組織工班長以上業務骨幹進行培訓。成立成本核算領導小組,堅持每月召開不少2次的成本運行分析會。項目部相關科室到現場清點材料,核準所幹工程質量,核實各類機械使用台班及油料消耗,以單機、單車、單位工程作為成本核算對象,堅持人工費總成本倒推法的核算製度,查找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及時采取措施糾正改進,保證了工程成本的有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