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員幹部作風建設,要突出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不斷增強黨性黨風修養。而幹部作風的一個重要方麵,就是幹部文風問題。
幹部文風,既是曆史問題,又是現實問題。
我黨自成立以來,就十分重視改進幹部文風。陳獨秀、李大釗、瞿秋白等都是白話文的有力倡導者和忠實實踐者。毛澤東同誌更加重視幹部的文風問題,早在40年代初,就深刻指出,危害幹部文風的“黨八股是藏垢納汙的東西,是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害人的,不利於革命的,我們必須肅清它”。正因為如此,在我黨的鬥爭史上,健康向上、求真創新的文風,始終是共產黨人為之捍衛、為之奮鬥的主線。實事求是地說,這幾年,受市場經濟大潮的猛烈衝擊,黨風、政風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似乎與市場經濟法則格格不入。反映到幹部文風中,一些幹部缺乏嚴肅認真的為政作文態度,嘩眾取寵,無的放矢,迎合流俗。要麼不忠於客觀事實,報假數字,造假典型,出假經驗;要麼隻有觀點,沒有事實,空喊口號,空洞說教;要麼照抄照轉,空話、套話連篇,重複政策,羅列現象,複述過程,無鮮明觀點,無獨到見解。或者老套呆板,流於簡單化、程式化,充斥學生腔、幹部腔,缺乏時代特點和生活氣息;或者脫離群眾,閉門造車,一味看上級的眼色行事,極盡迎合、阿諛之能事;或者冗長、累贅,詞不達意。有人形象地概括我們一些幹部的文章語言特色:“開會沒有不隆重的,閉幕沒有不勝利的,講話沒有不重要的,鼓掌沒有不熱烈的,領導沒有不重視的,接見沒有不親自的,看望沒有不親切的,進展沒有不順利的,完成沒有不圓滿的,成就沒有不巨大的,工作沒有不紮實的,效果沒有不顯著的。”真是再形象、再逼真不過了。
幹部文風,既是社會問題,又是政治問題。
幹部群體是支撐社會的脊梁,其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和推動力是不言而喻的。其文風也莫不如是,無不與社會的繁榮和發展密切相關,是社會生產力的現實反映,是社會曆史的客觀寫真。沒有,也不存在純文化現象的幹部文風,也不可能有脫離社會現實的幹部文風,它必然與一定社會的政體密不可分,是政治路線得以有效推行的基本保證。沒有務實、開拓的幹部文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也一定會大打折扣,代表人民意誌的政治方向就很難堅定、正確。
幹部文風,既是官風問題,又是民風問題。
在中國曆史上,讀書、做官、作文與做人,曆來都是統一的。曆史上的眾多大文豪多數都是為官者,他們的文章莫不與他們對政治、對人民的態度緊密相關,所謂“文以載道”,文風即官風。再說,迄今最有影響、能夠經久流傳的不朽之作,也大都是真實反映勞動人民生活和鬥爭的作品。為官者對勞動人民的愛、憎體會越深,文風就越鮮明、越成熟。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的著作之所以閃耀著不朽的曆史光輝,就是因為它始終為全人類的自由和解放而呐喊、而戰鬥,代表著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
幹部文風,既是幹部的作風問題,又是執政黨的黨風、政風問題。
從一定意義上說,幹部文風反映幹部的工作作風,一個腳踏實地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的幹部,其文風必然是樸實的、健康的;反之,一個華而不實、作風飄浮、追逐虛名、熱衷於形式主義的幹部,其文風必然是假話、空話、大話、套話連篇,言之無物,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進一步說,幹部是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主體,幹部作風決定執政黨的黨風、政風,而黨風、政風又決定文風。如果黨風正、政風清,文風就正,文風就新。否則,則相反。譬如,“大躍進”年代、“文革”時期,是攻擊、中傷,甚至謾罵充斥的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以鄧小平同誌《南巡談話》為代表的大批文章,則是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主流的。因此,幹部文風無不打上黨風、政風的深深烙印。如果我們認為“黨風是生死存亡問題”(陳雲語),那麼文風問題又該怎樣去認識呢?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
幹部文風,既是文風問題,又是學風問題。
雖然幹部文風不是整個文風的主體,但追求真實、鮮明、生動的文風,追求形式美和內容美的高度統一,為人民大眾創造出健康、文明的精神食糧,塑造和陶冶人民群眾的情操,凝聚和感召人民群眾的創造熱情,提高全民的文化含量和整體素質,也是幹部作文的題中應有之義。而好的文風必然來源於好的學風,如果一個幹部整日忙於事務,不注重學習,那麼他就不可能在政治上成熟,不可能深刻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可能跟上飛速發展的時代步伐,不可能自覺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實事求是、理論聯係實際、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良好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