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合水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41所,其中中學3所(含職中),初中12所,小學98所,幼兒園17所,村學111所,共有在校學生36447名,教職工2072名。多年來由於教育管理體製滯後,教師端的是鐵飯碗,吃的是財政飯,工作無壓力,部分教師缺乏敬業精神和工作責任心,無故長期不上班;有的不鑽研業務,素質不高,違法違紀事件時有發生。這些矛盾和問題的存在,嚴重製約了我縣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教育成本居高不下,僅去年教職工工資支出2249.9萬元,占全縣財政收入的102%,處在高投入、低績效的滯後地位。
對策
針對存在問題,今年以來,我們對全縣小學推行了以校長負責製、教師聘任製、結構工資製、崗位責任製為內容的“四製”改革,加快了教育事業發展。
製訂方案 成立了縣、鄉兩級“四製”改革領導小組,明確工作任務,靠實領導責任。製訂了《合水縣中小學、幼兒園“四製”改革暫行方案》,提出了“四製”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工作原則、方法步驟和時間要求,細化了教師聘任製的聘任原則、條件和程序,整個工作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同時,采取掛橫幅、刷標語、做專欄、辦板報、發簡報等形式擴大宣傳,在全縣上下營造了“四製”改革的良好氛圍。
核編定員 縣上抽調工作人員18名,分成3個工作組,深入鄉鎮、縣城各學校調查摸底,核實在校學生和教職工人數。一是對長期不上班、小病大養、久假不歸、雇人頂替等各種違紀問題的65名教職工進行了清理;辭退長期脫崗或申請離崗的代課教師30名,辦理病退休25名,對4名私自脫崗進修和6名違紀教職工進行了處理。二是擬定了《合水縣中小學、幼兒園教職工編製方案》,依照編製方案逐校核編定員。教職工與學生的比例按縣城高中(含職中)1∶13,鄉鎮高中1∶13.5,縣城初中、鄉鎮中學1∶23,縣城小學1∶21,農村小學1∶23,幼兒園1∶25—30的標準進行核編。全縣241所中小學、幼兒園共核編教職崗位1856個,嚴禁突破編製招聘教職工。
公開聘任 堅持先校內、後校外的原則,優先聘用本鄉(校)教職工,縣直學校中學聘用本校教職工要達到80%以上,小學(以鄉鎮計算)聘用本鄉鎮教職工也要達到80以上。在聘任上,實行雙向選擇,按照“考試考察——公示——簽訂責任書”的程序分三個步驟進行擇優錄取,競爭上崗,公開、公平、公正招聘。第一步縣直學校招聘,第二步各鄉鎮初中招聘,第三步各鄉鎮小學、幼兒園招聘;徹底打破職稱終身製,實行職稱評聘“地方糧票,動態管理,一年一聘”。全縣共有2017名教職工參與公開應聘,經競爭上崗聘任1856名,簽訂協議書1856份,有161名教職工落聘。對落聘教職工實行待崗,待崗期間第一年月發職務工資和物價福利補貼,第二年月發職務工資80%以上,第三年月發職務工資的50%,三年後仍未聘用上崗的,按規定處理;對辭退的136名代課教師一次性發給辭退補助費。
規範管理 合水縣各級各類學校全麵推行“四製”改革,進一步規範了教育管理體製。一是校長負責製。按照教師選擇、主管部門選擇、社會公示選擇相結合的辦法,民主推薦校長人選。中學校長任期3年,小學校長任期5年,校長要對學校負總責。二是教師聘任製。嚴格按照“擇優聘任、依編定崗、依崗定員、公開招聘、平等競爭、合同管理”的原則聘任,優化教師隊伍。三是結構工資製。公派教師每月從工資中的津貼部分提出50%,代課教師每月從工資中提取20元,用於工作量獎金、工作過程獎金和效益質量獎金,以體現多勞多得、以質量定報酬的分配原則。四是崗位責任製。製定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建立健全各項管理製度及考核辦法,對教職工實行月考、季考、年考,全麵準確衡量教職工的工作質量和效果。對校長和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的考核,由組織部門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考核,從而保證學校各項工作高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