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結構增活力,培育財源快發展(1 / 2)

全縣經濟工作要以十五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針,以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動力,以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為總攬,按照“夯基礎,增後勁,求突破,創一流”的總體要求,千方百計克服不利因素,變被動為主動,變壓力為動力,大力開發畜牧養殖業、農特產品加工業和旅遊業三大產業,擴張乳品、服裝和建材三大產品,建設蘋果、瓜菜、“兩牛”三個基地,加強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城鎮建設三項建設,加快產業化、工業化、城市化三大進程,為實現富民富縣、財政翻番、山川秀美三大目標夯實基礎。

一、以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為突破口,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1.調結構、添活力。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一是加快果園建設步伐,推廣蘋果套袋技術,通過加強管理,大幅度提高全縣蘋果產量。二是大力發展黃花菜。三是積極發展畜牧業,堅持立草為業,以草促牧,不斷擴大多年生牧草、一年生牧草種植麵積,並全麵實行輪牧和舍飼圈養,提高黃牛、奶牛、羊、豬存欄數量和出欄率。四是擴大瓜菜、白瓜子、油料等種植麵積,突出發展二代日光溫室、西甜瓜、山野菜等生產。五是加快鄉鎮企業發展步伐。結合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以具有龍頭企業為特征的鄉鎮企業,積極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六是大力開展勞務輸出,搶抓西部大開發勞務市場活躍的機遇,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勞務輸出,通過勞務輸出增加農民收。

2.強基礎,增後勁。按照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的思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大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村經濟發展後勁。下大力氣完成造林及梯田整修任務,梯田化達標鄉鎮達到4個,占鄉鎮總數的26.7%。完成縣城供水管網改造、淨化設施及水源工程,新建人飲工程5處,新建集雨節灌工程6000處,累計達到46971處,戶均1.43處,新修鄉村道路100公裏以上。

3.搞示範,找路子。重點加強農業科技示範點建設。縣上集中技術、物資和資金抓好西華池鎮師家莊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實現“三通一平”,引進試驗示範新技術9項,示範麵積1000畝,並通過招商引資,創辦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龍頭企業,使示範園區初具規模。與此同時,各鄉鎮立足自身優勢,著眼特色產業開發,建成15個中心示範區,大力開展優質高效農業示範。通過加強科技示範工作,尋找符合我縣實際的農民增收之路。

4.抓減負,保增收。嚴格執行中央及省地關於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規定,加大對“三項製度”的落實力度,把農民負擔嚴格控製在199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以內。通過減輕農民負擔,保證農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

二、以財源建設為著力點,竭盡全力增加財政收入

1.加強財源建設。按照圍繞財政抓經濟,圍繞經濟抓產業,圍繞產業抓項目的工作思路,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綜合培植,積極構築基礎財源、工業財源、後續財源三位一體的財源建設新格局。一是大力培植、農業財源。重點發展蘋果、瓜菜、畜牧等應稅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特稅。二是大力發展地方工業。在全力搞好企業產權製度改革掃尾工作的同時,本著扶上馬,送一程的原則,集中力量把我縣有比較優勢的乳品、服裝、建材三大產品做大做強。與此同時,積極向上爭取財源建設項目,加大技改工作力度,以獨資或合資的方式,積極新上工業項目,大力開發新產品,壯大地方工業實力。三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及非公有製經濟。放寬條件,放寬政策,放手發展,不斷提升非公經濟規模和效益。加快太白夏家溝森林公園建設進度,力爭早日形成旅遊新興產業。積極支持長慶油田在合水境內實施石油開發,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財源建設項目。

2.深化財政支出管理改革。結合機構改革,嚴格核定編製,切實壓縮富餘人員和部門經費。不新增財政供養人員,進一步強化綜合預算、工資統發、罰繳分離、會計委派和政府采購五項製度,並加強專項資金監督和預算約束,促使財政支出管理規範化、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