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當時國家體改委的規範意見,這份廣告應該叫招股說明書,他們起草時學習海南的叫法寫成“招股通函”。
廣告印出去後,證監會副主席先看到了,馬上給國家體改委和人民銀行打了電話,國家體改委與人民銀行又給北京市打電話,讓他們去彙報情況。
於是,潘石屹到了中南海邊上的體改委。
一進門,潘石屹就發現體改委幾個處長都在,一人手裏拿個複印件,都是他們在報上登的廣告。
此時,社會上風言風語的傳說,這讓潘石屹等人對於召見的事情很緊張。
潘石屹一到會上才發現,外麵說的和體改委關心的,完全是兩回事。
在此時,全國各地都在搞定向募資,體改委關心的是文件下發後,定向募資到底怎麼做,政策怎麼進一步製定。
於是,體改委的幹部就問潘石屹,潘石屹就拿著資料一邊流汗一邊說,滿臉是汗地彙報了一個多小時。
當時有個司長說,小夥子你別緊張,慢慢說。他問潘石屹:“你給你的股東發的股權證是什麼樣?”
潘石屹回答說:“我已經印好了,每人發了一張。”這個股權證我是在印人民幣的白紙坊印的,用與人民幣一樣的紙張,還帶著水印,就是尺寸比人民幣大一點。背麵是一個一個框,誰轉讓給誰都可以蓋章,並且把國家體改委關於股權證的規範意見一條條都印了上去。
這個司長看了之後說:“這還真不錯。”
接著,潘石屹又拿出一個海南做的股權證,說這就是街上買的收據,代股權證。
司長又說:“我們這政策剛出台,還得總結經驗,不要出問題。”
潘石屹覺得一個人在一個環境裏呆久了,會變得懶惰,因為聽同樣人的話,接觸水平一樣的人,就會形成思維定勢,跳不出去。
做萬通新世界廣場主要靠廣告,當大家還沒開始打廣告時,一打廣告的效果,就像沒吃過藥的人第一次吃感冒藥,再重的感冒一片藥就治好了,沒抗藥性。
當初潘石屹他們在廣告上打了大約有1000萬元的廣告,在當時來說是天文數字,《人民日報》海外版、《文彙報》、《大公報》上都是整版整版的廣告。
於是,廣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工程還挖坑時,萬通廣場就銷售得差不多了。
萬通廣場一做完,大家有了錢,就開始了收購高潮。他們先後收購了貴州航空公司,武漢國投,陝西證券,還收購了一家上市公司,投資了幾家金融機構、保險公司,並且成為民生銀行的大股東。
1995年9月,潘石屹離開萬通與妻子創辦紅石實業,隨後開創出一片大好的局麵。
和潘石屹一樣,在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潮中,又有一大批私營企業主誕生了。
此時,民眾都盯著利用各種機遇發起來的富豪們。他們的成功令一些人羨慕,也令一些人感到心中極不平衡。
一時間,“人怕出名豬怕壯”這一傳統諺語,已經為人們公開拋棄,“大款”們紛紛嶄露頭角,成為社會上的英雄。
上海股市的成功人物“楊百萬”,不僅公開其玩股發財的經驗和收入,還舉辦講座傳授生財之道。
1993年春節前後,隨著人們對富有者的再評價,北京和各地的報刊,紛紛刊出有關“大款”的各類文章,諸如“中國超級大亨”,“1992年大陸富豪們”,“天下第一街的首富”,“富豪花錢各有門道”等等,而發行者看到的實際效果是:銷量如雨後春筍節節上升。
因此,隨著一批批富豪的誕生,中國的經濟實力也獲得了很大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富豪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對私營經濟的觀念,從此,私營經濟在中國發展的步伐更加強勁了!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國史全鑒》本書編委會編團結出版社
《共和國五十年珍貴檔案》中央檔案館編中國檔案出版社
《共和國經濟風雲》趙士剛主編經濟管理出版社
《華夏金秋》柏福臨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
《風雲七十年》郭德宏主編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難忘這八年(1975-1982)》程中原著世界知識出版社
《轉折:親曆中國改革開放》吳思李晨著新華出版社
《鄧小平的最後二十年》餘瑋吳誌菲著新華出版社
《中南海三代領導集體與共和國經濟實錄》王瑞璞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
《改革開放搞活一百例》《北京日報》總編室編《北京日報》出版社
《改革開放30年重大決策紀實》湯應武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大浮沉1987-1997中國改革人物追蹤》邢軍紀等著中國稅務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