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籌劃實施

●有些工人不住地抱怨說:“新的製度實施後,大家的獎金扣得比較厲害。”

●周冠五躊躇滿誌地對首鋼工人說:“今年我們用節省下來的能源多煉些鋼鐵,多軋些鋼材,大幹一場,為國家多做貢獻!”

●張彭看了看大家說:“今年市裏的日子過不去,就是要給你們加加壓。”

● 籌劃實施

共和國故事·騰飛準備中央同意首鋼進行改革

1979年初,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第一個春天到來了。和煦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吹綠了祖國的萬水千山,更吹動了華夏兒女的心。

在此時,中國經濟改革的星火,已經在農業領域,在安徽小崗率先點燃,而工業領域的改革雖然還沒有開始,但是種種跡象告訴人們,一場工業領域改革的風暴即將來臨。

在這種環境下,作為當時國內超大型企業的首都鋼鐵公司,也將在此次大變革的浪潮中,成為改革的急先鋒,創造更大的輝煌。

首鋼始建於1919年,屬於中國較早的幾個鋼鐵廠之一,原來叫石景山鋼鐵廠。然而,在當時的環境下,首鋼發展比較緩慢,到新中國成立前夕,首鋼30年累計產鐵286萬噸。

新中國成立後,首鋼迎來了新生,翻身做了主人的首鋼人勞動積極性大增,從而使首鋼走向快速發展階段,各項發展指標不斷刷新。

1958年,首鋼建起了我國第一座測吹轉爐,從而結束了首鋼有鐵無鋼的曆史。

1964年,首鋼又建成了我國第一座氧氣頂吹轉爐,這也是在我國最早采用高爐噴吹煤技術。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首鋼像其他國有企業一樣,都麵臨一些相同的問題:企業自主權小、工人勞動積極性低等問題。

在當時,擔任首鋼總經理兼黨委書記的周冠五,雖然管理20萬職工,但他甚至連簽字改造一個廁所的權力都沒有。

與此同時,企業沒有額外自主獲取利潤的權力,國家下達多少任務就生產多少,職工的積極性也比較低,上班期間喝茶聊天,人浮於事等問題使這個昔日風光無限的大型企業,走入了它的低穀。

因此,在當時,為了企業的發展,首鋼領導層對企業自主權的追求變得格外迫切。

1978年底,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傳達,首鋼的領導層看到了希望,他們決定乘此東風,大幹一場,推動首鋼再創輝煌。

1979年初,敏銳的周冠五意識到首鋼不改革不行了,而現在國家對待改革上又表示支持。於是,他親自組織報告,送交北京市和冶金部領導,主動請纓,爭當改革試點單位。

5月25日,國家經委、財政部、外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物資總局、國家勞動總局等部門聯合發出通知,確定京津滬8個企業為國企改革試點。首鋼作為大型企業,名列這批8個國企改革試點首位。

就這樣,周冠五的申請,成功了。

7月13日,國務院一口氣印發5個文件,對擴權予以明確,其中最重要的有兩條:

一是在利潤分配上,給企業以一定比例的利潤留成;

二是在權力分配上,給企業以一定的生產計劃、產品購銷,資金運用、幹部任免、職工錄用等方麵的權力。

當時,國家給這8個企業的權力和活力是很有限的。

但是,對於周冠五來說說,他終於有一種鬆了綁的輕鬆感覺,長期被捆、被壓、受束縛而得以解脫的感覺。

隻要有一方可以馳騁的空間,不怕它小,周冠五會拓寬它。

從此,周冠五的改革,有了“尚方寶劍”,一場轟轟烈烈的首鋼改革拉開了帷幕。首鋼推行三個百分百

1979年下半年,首鋼開始進行了改革,首先試行利潤留成。

新的改革提高了工人的積極性,這使改革很快就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1979年12月15日,一座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二高爐順利投產,並且不到一年半就收回了全部投資。

1980年,首鋼又實行以稅代利,但是這種試行還是小範圍的,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僅僅是對原有政策上的一些鬆動,還存在“旱澇保收”的弱點,政策的激勵作用不大。

然而,就是這種小範圍的鬆動,仍然給首鋼帶來了不小的成功。工人的麵貌變化了,企業的效益提高了。

於是,周冠五決定按著既定的思路,繼續進行改革,力爭取得更大輝煌。

1980年夏天,周冠五迅速推行一項聞名於中國工業界的“三個百分百”:

1、每個職工都必須百分之百地執行規章製度;

2、出現違規違製,都要百分之百地登記上報;

3、不管是否造成損失,對違製者要百分之百地扣除當月全部獎金。

和以往國有企業裏提出政策,常常卻沒有認真執行不同,這次周冠五提出的“三個百分百”確實是認真執行了。

推行“三個百分百”後,首鋼的各項工作都要按著這個標準執行。就連遲到一分鍾,或者在車間不戴安全帽,都會被扣獎金。一般的違規最少扣罰一個月的獎金,嚴重的則要罰去3個月甚至更多的獎金。同時,最嚴重者,還會被降職、撤職。

“三個百分百”的實行,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多年在全民所有製企業裏工作的工人,一下子很難適應這麼嚴格的規定。

有些人不住地抱怨說:“新的製度實施後,大家的獎金扣得比較厲害。”

盡管有個別員工抱怨,但這項政策的最終結果“很成功”。據首鋼石鋼鑄造廠原總工程師高伯聰後來回憶說:

這種責任、考核,獎懲三者結合一體的管理方式,使首鋼的生產和工作秩序很快恢複。

“三個百分百”的認真執行,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實行之前,首鋼一個月違章違紀的曾達2000多人次,有了“三個百分百”後,違章違紀頓時減少了60%。

與違規違紀減少相伴隨的,還有首鋼的生產秩序和日益提高的生產效益。

1980年,首鋼實現利潤和上繳利稅都比曆史最好水平的1978年有較大幅度增長。

看到小小變動帶來的巨大成功,周冠五心裏更有底了,他看到了改革的巨大作用,更看到了首鋼將會有的輝煌明天。

1981年初,周冠五躊躇滿誌地對首鋼工人和幹部們說:“今年我們用節省下來的能源多煉些鋼鐵,多軋些鋼材,大幹一場,為國家多做貢獻!”

然而,就在周冠五準備大幹一場時,首鋼卻遇到了一個不小的麻煩。首鋼率先實行承包製

1981年,我國國民經濟進行調整,中央要求全國基建壓縮,鋼鐵限產。

1981年4月,國家經委、財政部、物資總局、冶金部等8個單位聯合發出通知,對全國鋼鐵實行嚴格限產。

蓋著8枚8個單位印章的通知指出:

第一季度重工業產品超產太多,能源、交通和原料供應緊張,輕工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限製。

當務之急,必須立即削減重工業產品的產量,為輕工業讓路……

在此次大刹車中,剛剛嚐到改革甜頭的首鋼也未能幸免,根據中央的要求,首鋼當年需要減產任務是33萬噸鋼鐵,綜合減產9%。

麵對這個突變,周冠五等人似乎沒有任何思想準備。但中央的政策必須執行,畢竟首鋼作為國有企業,必須要以國家大局為重。

於是,首鋼的二號高爐停了。

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首鋼改革的轉機出現了!

原來,在當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開始全麵鋪開,此時,國家對經濟建設投入大增,這樣一來,國家財政顯得緊張起來。

於是,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工交會議上,會議提出,國家麵臨著財政困難,各地都要盡可能多交利稅,北京市作為全國大企業比較集中的城市,必須要超計劃上繳1億元利潤。

會後不久,參加會議的副市長張彭就來到首鋼,來落實北京市計劃外的1億利潤問題。

張彭和首鋼幾位領導在紅樓招待所坐下後,開門見山地說:“冠五,原先市裏要你們今年力爭上繳國家27億元,現在我看不要力爭了,幹脆來個包幹27億元算了。超額多留,虧損自負。怎麼樣?”

減產9%,卻要首鋼上繳利潤增加。麵對這個要求,首鋼的領導們都沉默了。

張彭看了看大家,他心裏的那本經比首鋼更難念。

於是,他又說:“今年市裏的日子過不去,就是要給你們加加壓。”

最後,還是周冠五打破了這個沉默,他從坐凳上站起來,衝著張彭說:“同意。承包!”

接著,周冠五又重複地說了一句:“張市長,我們同意包幹27億元。不過要全體職工討論同意後,才能正式打報告。”

張彭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下了。他狠勁地握了一下周冠五的手,什麼話也沒說。

張彭走後,首鋼幾位領導的眉頭皺成了一團。他們默默地坐著,都想著心事。

一個領導把首鋼所有的家底全抖了出來,它對周冠五說:“周書記,滿打滿算,首鋼的利潤最多隻能達到265億元。全部上繳也不夠呀!”

其他幹部也說:“是啊,這樣一來,咱們首鋼的留成一個也沒有了,怎麼再生產?還有職工的福利呢?”

周冠五聽罷,搖搖頭,微笑著說:“這麼算賬當然沒有錯,但是僅僅這樣算顯然不夠,很不全麵。因為它沒有把承包後給職工帶來的積極性創造力算進去。而算上這一點又是多麼重要啊!”

在當時,對於工業戰線來說,承包製還是個新事物,到底承包製有多大威力誰也吃不準。

0於是,首鋼公司再次召開領導班子和一部分業務部門領導參加的骨幹會,專題研究如何攻克27億元的這個問題。

在會上,周冠五首先明確表態:“國家有困難,首鋼也有困難。但是,國家的困難比首鋼更大,我們要義不容辭地為國家分憂。”

停頓了一下,周冠五攥緊拳頭,大聲地說道:“為了保證完成財政上繳任務,咱們要把減產減收變為減產增收!”

這“增、減”二字的一刪一改,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但是,周冠五卻信心十足,他說:“我們被逼上梁山了,唯一的出路是改革。深化改革,要堅持承包製。我是相信這個包字的,它可以把大家的積極性和智慧調動起來,挖掘出來。企業的潛力會在這個包字中很充分地顯示出來。”

接著,周冠五又給大家算了一筆賬:1981年首鋼將要完成的利潤不能是27億元,而應該是312億元。因為除了上繳利潤外,還有擴大再生產的資金,職工的工資、獎金以及其他集體福利事業。

於是,3.12億元增利目標就這樣在首鋼提出來了。

這個目標對於此時的首鋼來說,可是個大數字啊!要完成這個目標,必須做好戰鬥前的動員工作。

在首鋼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周冠五開始了動員講話。他鏗鏘有力此說:

我們是首鋼人,首鋼人與別人有什麼不同嗎?有。這就是我們是企業改革的先行廠之一。國家把權利放給了我們,把條件交給了我們,同時把責任也就轉到了我們身上。

1981年要完成利潤3.12億元,這既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也是必須要攻下來的一個碉堡。

拿下312元,不僅對國家有利,我們企業本身也會搞更多的福利設施,包括每個職工的獎金都會有所增加。一句話,312億元的利潤我們一定要完成,除非就在首鋼的地下發生地震我們才改變這個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