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會 談 篇(1)(2 / 3)

在3月20日的會議上,張聞天作了題為《共產國際“七大”與我黨抗日統一戰線的方針》的報告。報告在談到當前形勢時說到:“南京政府內部和一些軍閥也在與我們接洽談判”,並指出地主買辦集團內部“分化很明顯”。②《張聞天年譜》上卷,第308、309頁。

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任務是,準備開展大規模民族革命戰爭,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目前的關鍵,是建立統一戰線――抗日的人民統一戰線。”②。

就在晉西會議開始舉行的當天,毛澤東、彭德懷致電王以哲轉張學良及抗日東北軍全體官兵,指出:“敝軍迭次宣言,全國紅軍、白軍亟應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乃閻錫山置若罔聞,不顧民族國家之存亡,甘心依附仇人,而與同胞為敵,誠不識是何居心?諸公深明大義,抗日救國早具同心,應請仗義執言,責閻錫山以叛國之罪,勸其即刻悔悟,撤其攔阻紅軍之兵,開赴張家口,與紅軍一同執行抗日。敝軍本民族大義,決不追究其既往。”“至於陝甘蘇區(包括陝甘邊區及關中區)為抗日戰爭之後方。堅決鞏固此後方,使我抗日將士安心殺敵,應不獨紅軍與全蘇區抗日人民之責,諸公近在接壤,自亦具有愛護維持之心。倘有搗亂此抗日後方者(例如毛炳文輩),願諸公與敝軍聯合製止之”。②《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523―524、525頁。

毛澤東在23日的會議上發言時指出:中央提出的“國內革命戰爭與民族革命戰爭聯係起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紅軍集中河北”,“爭取迅速直接對日作戰”這些口號,是布爾什維克的,不是冒險主義的。超過會冒險,不足會右。我們現在的口號是恰如其分的。②

周恩來在同一天的會議發言中指出,要正確運用上下層統一戰線,推動和組織國防政府、抗日聯軍。周恩來還提出中共同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的原則是:不放鬆準備建立,但又不麻痹群眾;在抗日討逆、停止內戰原則問題上決不退任,並要求國民黨有實際行動;我黨保持批評的自由;在同國民黨上層談判的同時,不放棄爭取下層群眾官兵的工作。《周恩來年譜(1898―1949)》修訂本,第309―310頁。

毛澤東在27日的會議上作關於外交(統一戰線)問題的報告。報告指出:國民黨破裂為民族反革命派與民族革命派。民族反革命派,以蔣介石為代表,堅持其自大革命失敗以來的反動路線,他們可能在民眾逼迫下假裝抗日,其作用在瓦解抗日陣線。民族革命派中的右翼(其中又分為左派和右派),是民族改良主義,不相信有力量抗日,不同意蘇維埃與土地革命,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政策,讚成聯俄聯共。民族革命派中的左翼,包括宋慶齡等和中下層軍人、中小工商業者、中小資產階級,他們堅決聯俄聯共,有堅決進行民族戰爭的勇氣,讚成土地革命,在我們的領導下可以堅決走上抗日。這一派很有勢力,是我們同反革命派爭奪的中心。毛澤東在報告中指出,中共中央的外交(統一戰線)方針是:(一)不但要把民族改良主義與民族反革命派區別開來,而且要把民族改良主義的左派和右派區別開來,要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口號下,使民族改良主義中的右派同蔣介石進一步分離,使其中的左派同蔣(介石)決裂。(二)同民族革命派的左翼建立堅固的同盟。(三)向蔣介石提出的五個條件(即3月4日毛澤東、張聞天、彭德懷致秦邦憲轉周繼吾電報中提出的與南京當局談判的五條意見――引者注),是同一切人交涉的基本。(四)中央對李克農的外交訓令,今天仍然適用。對張學良的策略是:(1)蔣(介石)、張(學良)分開;(2)互不侵犯;(3)堅持抗日救國代表大會,對蔣(介石)召集的會議原則上反對;(4)不破裂,求得實際利益;(5)(如張學良)提出“取消蘇維埃”,則以“取消國民政府”相對;(6)(如張學良)提出“取消暴動”,則以“取消國民黨壓迫”相對;(7)不反對紅軍集中河北。(五)蘇維埃成為問題時,由人民投票。(六)不管任何派別,都與其進行外交談判。(七)在基本原則上不能讓步妥協。(八)對民族反革命派采取各個擊破,對民族革命派采取各個爭取。(九)外交談判隨時準備破裂,屆時宣布談判經過與內容,以擴大我們的影響。(十)發表普遍的或個別的請求書。②《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528頁。

報告最後指出,關於外交(統一戰線)工作的領導,軍事外交集中於軍委,政黨外交集中於常委,全部由常委指揮。②會議一致通過了毛澤東的報告。會議決定派周恩來為全權代表去同張學良會談。會議根據有些同誌的提議,決定中央不再隨軍行動。《張聞天年譜》上卷,第309頁。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晉西會議召開期間,蔣介石於3月24日委任陳誠為太原綏靖公署第一路總指揮,調集10個師,號稱20萬人,分兩路增援閻錫山。蔣介石還同時命令黃河以西的國民黨軍隊與之配合,企圖徹底消滅紅軍,摧毀陝甘根據地。26日,陳誠所部進至三交、留譽、石樓等城鎮。

3月28日,張聞天、周恩來、秦邦憲、王稼祥、鄧發、林伯渠和李克農等離開石樓,經義牒、延川、永坪等地,於4月初回到瓦窯堡。在張聞天和周恩來等離開石樓之後,陳誠指揮的國民黨中央軍即占領了黃河以東的各個渡口。

4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在瓦窯堡召開,討論對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的統一戰線問題。出席會議的有張聞天、周恩來、秦邦憲、何克全、張浩、李維漢和吳亮平。周恩來在會上介紹了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的情況。張聞天在發言中就東北軍方麵的工作指出,如若張學良的部隊向蘇區前進,我們也還是要抓緊對其“外交活動(統一戰線)”,同時加強自身的武裝力量,並利用宣傳口號,做爭取其下屬士兵的工作。《張聞天年譜》上卷,第210頁。

第二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會議討論蔣介石出兵山西後的形勢和後方的動員問題。周恩來在會上作“戰爭動員”報告。鑒於蔣介石已命令張學良、楊虎城北上進攻蘇區,會議作出了相應的軍事部署。

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軍事部署的當天,毛澤東、彭德懷在山西東征前線複電王以哲並轉張學良:“敝方代表周(恩來)同誌偕(李)克農依約於8日赴膚施(延安)與張學良先生會商救國大計。”“雙方會談之問題,敝方擬定為:一、停止一切內戰,全國軍隊不分紅白一致抗日救國問題。二、全國紅軍集中河北,首先抵禦日帝邁進問題。三、組織國防政府、抗日聯軍具體步驟及政綱問題。四、聯合蘇聯及先派代表赴莫斯科問題。貴我雙方訂立互不侵犯及經濟通商初步協定問題。”《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5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