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評人士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新聞媒體向投資大眾發表自己對股市行情走勢的分析、潛力股的推薦、公司投資價值分析等,其作用具有新聞效應和權威性影響力,投資大眾的投資行為自覺不自覺地會受其影響。所以說股評也是影響股市行情以及投資行為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投資人需要對股評所產生的行情效應,以及股評的一些規律有一個準確的認識,才能正確利用和對待股評。那麼。股評的效果究竟如何?股評在市場中能產生何種效應?投資人如何對待股評?這些問題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投資人所關心的,當然也是非常複雜的問題。不過以下幾點股市事實可以幫助我們對這些問題有一些認識和了解。
center股評的誤區
廣大證券專業人士對事業的熱愛、追求是非常崇高和無私的,他們希望能夠準確預測行情,並與廣大股民分享自己成功預測後的喜悅。而且廣大股民也非常希望股評專家們能夠準確分析預測,從而按照專家的正確指導來準確操作輕鬆賺錢。如果股評人士真能料事如神,那他們將成為股民們的偶像。可見股市本身客觀需要這樣一群文化人,一方麵給股民指點迷津,另一方麵也可以提高股市的整體水平。然而由於股市本身的獨特性以及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股評的實際效果並不盡如人意,也就是說股評的準確性並不高。我們把這種由於非主觀原因造成的股評不準確,叫做股評誤區。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center股評專家自身素質
造成股評不準的原因與股評專家的素質有很大關係。據國外的經驗,要培養一個成功的投資人需要10年的時間。而中國股市自設立至今僅10年左右的時間。在這短短的時間內要培養出大師級的專家,顯然不現實。從知識、經驗、心理等的積累與成熟都達不到。從我國目前股評隊伍的現狀看,股評人士年齡普便偏輕,多屬於學校剛畢業不久的碩士、博士。他們有一定理論基礎,但實踐經驗欠缺,心理不成熟,有人甚至沒有經曆過完整的牛熊市,做起股評來顯得幼稚而冒進。有些股評人士雖有一定股市經驗積累,但理論水平不夠,概念含混,長期停留在低水平上不能升華,其所做股評目光過於短淺。再加之其他原因,股評隊伍不穩定,淘汰率較高。所以很難形成一支高素質的股評隊伍。“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要提高股評質量,首先得提高股評人士本身的素質,不過要提高我國股評人士的整體業務水平尚需時日。
center股評形式
股評的準確性還與股評的形式有關。目前股評主要通過電視、廣播和報紙的證券欄目發布。這些節目每天跟蹤股市行情製作發布,這是新聞媒體的特點,然而這也是導致股評不準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跟蹤股市行情過近,很容易犯近視病的錯誤,股評的準確性必然降低。從趨勢的規律來看,時間越長趨勢越有序而明顯,時間越短趨勢越無序而雜亂。這跟天氣預報一樣,讓你說出春夏秋冬的天氣特征,誰都能說準,而要你說出明天是否下雨、溫度多少,風力多大這些具體問題,即使氣象專家也沒有絕對把握。新聞媒體在製作證券節目時,往往關注和提問一些過於近視過於實惠而且非常難於回答的一些問題,比如明天是漲還是跌?買哪隻股票好?某隻股票如何?等等。這類問題本身就很難回答,如果非要回答這樣的問題,隻有去猜,這是街頭算命先生才能做的事情。
center股民對股評運用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