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老子的基本概念(2 / 3)

老子在這裏闡明了兩個主題。一是道的最基本的對立統一的準則。世間萬物都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每一個作用一定有它的反作用,一個極端一定有另外一個極端,而極端與極端之間又存在不同的變化形式,極端的盡頭就是向反方向轉化,中華文化中的太極圖就簡單明了地展示了這一本質。二是宇宙間的一切取決於人類看不見的能量和無形能量顯現為有形萬物的循環轉換,無形的能量呼出的是有形的萬物,吸入的是有形破滅轉化為無形的能量。宇宙的一切處於無限的動態平衡循環之中。

世間有形的物質都是由無形的能量創造而來,它的創造之路徑為道“零”生成宇宙統一場“一”,由“一”化分為兩個對立的基本元素,這兩個最基本的“陰”“陽”元素構成無限的循環,二元素的對立循環生成“三”、最為微小的物質塵粒,至此有形的物質才開始顯現。由微小塵粒在有形空間中不停地運轉,形成無數星係,星係間相互吸引,按一定規律運轉,而這一運轉之根本依然為無形,又有極強引力的“靜”根,老子將這一萬物之根稱之為“道”。老子在第五章中一句就點破了這一根源的處處轉化循環的形式,“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老子在這裏說明了“無”到“有”的轉化與循環,即宇宙間無到有也是一呼一吸,呼出的就是萬物的顯示,而吸入的就是物質的破滅,由有形轉化為無形能量、純宇宙意識能量。

宇宙間的一切都處在呼與吸的動態平衡當中。人是如此,動物是如此,植物如此,山石如此,海河如此,微塵亦是如此,無到有是如此,有到無亦如此,這是宇宙間基調。

2.5 道的玄虛與顯而易見

道是形而上的,無形的,本源的意識能量。

道是有形世界的各種規律:天道、地道、人道、政道、商道、醫道、為學之道、為君之道、為臣之道……

道是呼吸,道是日出日落,是潮漲潮落;道是魚,是鳥,是野鹿,是蜜蜂;道是平衡,道是抽象和具體,普遍和特殊,整體和個體,物質和精神,可見與不可見,生與死,時間和空間,對立和統一的平衡。宇宙間的點點滴滴都是道的體現。

2.6 道的存在及“無”,“有”循環

按老子《道德經》所述,宇宙萬物的生成是有一個完整的體係的,也就是說宇宙萬物都源於一個老子稱為“道”的宇宙能量,這一能量是物質與精神的一元化,它是萬物的源頭,同時又是最大的管理體係,由“道”能量在靜極狀態下產生振動,逐漸形成一個統一場,完成了從太極到無極的轉化,在宇宙統一場中化生出兩種對立統一的基本元素,也就是陰和陽,陰陽兩種元素相交,就發生了從無到有的根本改變,宇宙無形能量轉化為有形的微粒子,微粒子成為無形能量的物質顯現。在完成從無到有的轉化同時,宇宙的基本循環模式也形成了,那就是無形的能量不斷地振動彙集到一點上就轉化為有形的物質顯現,無形“道”能量吐出的是有形的微粒子,吸入的是無形的能量。在這一循環模式下,無形的能量不斷地吐出有形的微粒子,不斷地放大下去,微粒子與微粒子之間便產生碰撞,不斷地碰撞出由小到大,成無限的星係。宇宙究竟有多大,人類還無法描述,隻不過在科技的推動下,所觀察的範圍在擴大。就我們目前所掌握的太空信息來看,在無數個星係間有個銀河係,銀河係中有個太陽係,太陽係以太陽為中心,有八個行星圍繞它轉動,其中有個地球,地球上有了空氣、陽光和水,在海洋的底層就產生了微生物,微生物不斷繁衍、進化,便產生了大量的海洋動物群,海洋動物爬到陸地,便出現了陸地生物的大爆炸。直到數萬年前,有種動物具有了語言

和思維能力,也就具備了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種動物便是人類,人類跨越了狩獵、農業、工業、信息等各個進化階段。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人類對自身的研究也不斷加強,對應宇宙本源的陰和陽,人的大腦也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隻占腦意識能量的5%,主要功能是邏輯推理,屬理性的,右腦占腦意識能量的95%,稱始祖腦,記錄著家族延續的曆史,右腦是感性的。左右腦融合得越好,右腦的潛意識能量就能更多地釋放出來。促進左右腦融合的依然是通過呼吸冥想,進入忘我狀態,切斷個體思維,定期地回到本源意識能量,這便是“回家之路”更深層的修煉,也就是潛能開發的根本。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模式:

道(0)---宇宙場(1)---宇宙的兩個基本元素(2,陰和陽)---陰,陽相交(3)--萬物生成---生命的形成---植物---動物---人---左腦,右腦---感知與邏輯思維

解析:

1.宇宙間存在著一個人類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的創造宇宙萬物的本源, 老子把它叫作"道"。道(0)雖然是人類不可見的,但它確實是一種能量存在,它的存在和運動產生了宇宙的一切可見萬物。道同時又是宇宙運行的一整套密碼,地球上隻有一本直接總結宇宙運行密碼的書,這本書就是中華民族祖先一脈傳承下來的《易經》。

2.由無邊的道德能量積聚產生了一個基本的宇宙場(1),當今的物理學已經對“場”有了科學的解釋,這一“場”的變化和呼吸形成了人類意識上的“有”與“無”,而這一對對立統一的循環是宇宙轉換的基調。

3.宇宙場的進一步運動變化產生了宇宙由“無”到“有”的兩個基本的對立統一元素, 即陰和陽。陰和陽是中華祖先對宇宙密碼的直覺感知,記錄下來,並以此為基礎演繹為八卦,而後為六十四卦。孔子又用語言為六十四卦作了“易傳”,《易經》彙聚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智慧與傳承,它是唯一一部用陰和陽兩個符號描述宇宙發展規律的密碼體係,也是唯一一部密碼加文字彙聚而成,流傳最久的書。

4.宇宙場中陰和陽的相互作用促使無形的意識能轉換為有形的物質世界,完成了意識能量的物質顯現,而這種“無-有”——“無-有”的無窮的循環過程展示了宇宙千變萬化妙不可言。

5.在有形的宇宙框架下,開始有生命的形成:從無到有的生命循環——物質的生命——植物生命——動物生命。動物生命可以追溯到28億年前海洋中氧氣的產生,地球上所有生物都由微生物而來,微生物靠吸氧氣而生存,微生物的不斷進化繁衍構成地球上的動物生命體係。

6.動物生命的進化、繁衍使已知的寂靜的宇宙有了生命由生到死的循環,使物質宇宙有了更多的色彩。在生命初級存在下,生命不具備意識能量,生命在道的規律中自然而然完成宇宙意識能量的顯現,由無到有,由生到死,即完成生命意識能的“無-有——無-有”。在此狀態中生命與道同在,即生命與道合一。一切都是在宇宙的智慧中完成。

7.各種動物生命依道而完成其生命循環,動物在物種的不斷變化中有基本的食、色功能,也有感知自然規律的基本功能,而這些功能到此為止。

8.人是無數動物種類之一,在其初期階段,與所有野生動物一樣,自然而然的生死,無語言,無自主的創意行為,有序地完成生命循環。而在時空的一個點上,人開始具有本源的能量,即語言和思維能力,從此一切都改變了。

9.人是宇宙意識能量的一個粒子。人類成為宇宙的萬物之靈是因為有思維、有思想、能創造能量;也恰恰是有了這種能量,人類才不斷地建立其文明的曆史,並不斷地在解釋自然規律。

10. 人是萬物的尺度,宇宙間有了人,才有了反觀宇宙萬物及其本源的渠道。

11. 人類的思維能量同樣來源於宇宙的造物主——純宇宙意識能——道,人是宇宙意識能量的一個粒子,他的任務是直觀並體驗的物質生命循環,體驗道的無窮創造力,同時要感知道的能量本源,弘揚道,效仿道,實現完美的人類生命循環。

12. 人與本源是有一個橋梁的。人類同純宇宙意識能量本源有一個交流的橋梁,在人類文字出現以前就存在了,今天人類普遍將其稱之為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