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老子的基本概念(1 / 3)

第三章 老子的基本概念

一 老子其人

老子生於春秋末期,為周朝的收藏史官員,為人類留下了一部以整個宇宙及其根源為描述對象的巨著《道德經》。這本書鑄就了中國文化的根源之一,並越來越多地影響著人類世界。浩浩2500多年,人們孜孜不倦地研究這一巨著,並用老子的智慧來指導日常的生活。

當代人類科學的研究更進一步地驗證老子所講的精確和適用。盡管有些人沒有讀過《道德經》,甚至不知道有這樣一部著作的存在,但大多數中國人都在生活中不同程度地應用老子的智慧,中國文化精髓的根深植於百姓之中,正如古人所言“百姓日用而不知”。中華文化精髓絕不僅僅停留在文人的筆下,中國各家族留下的家風恰恰體現了這一點。

老子告誡人類有形的物質存在是由無形的“道”化生而來,實際上老子也講了,他不知道這種人類看不見的能量的名字,勉強地稱其為 “道”。老子在《道德經》的第一章講述了“道”的概念。在老子看來,道是一種人類看不到、摸不著的能量,而且是一整套擁有整體規律及係統的規則。道這種能量具有兩個層次,即陰與陽兩麵,陰的一麵看不見,陽的一麵是可見的物質萬物,由陰的能量顯現為有陽性的宇宙萬物,而這“無”到“有”的循環轉換構成了宇宙的基本定律,也正是“無”與“有”重疊循環構成為了宇宙奧妙。

踏入這一門,才可能對宇宙間有形萬物及其根源有一個根本的認識, 弄通了老子“道”的基本概念,也就容易理解《道德經》了。老子在第一章就明確指出,人類的語言文字不足以描述宇宙萬物本源“道”的存在,但有一個渠道人們可以親身去體驗和感悟它。老子在第十六章指明切斷思維活動,禪定而進入本源能量場,回到原本空明寧靜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外部的私欲及由此而來的各種煩惱都煙消雲散,個體能量粒子融入“道本源-純宇宙意識能量”, 並在其中獲得道本源能量的滋養和充電。這個方法不是後人的創造,在人類沒有語言、思維之前就存在,在人類脫離與道同在狀態時,是一些聖賢仍願意停留在原來那種生存狀態的方法。我認為,這是人類通往道本源的橋梁,也是人類獲得休息的最好方法,優於睡眠,因為睡眠休息的是肢體,而“致虛極,守靜篤”是讓身和心得到淨化和休息。中國的氣功都源於此,古代中國稱之為“吐納術”、“導引術”,印度稱“YOGA”, 但古印度的瑜伽更多的是超越冥想,實際內容遠不止今天的形體訓練。老子就在十六章中把人類個體回歸到永久家園的橋梁表述得十分清楚了,關閉六門,堅守本源寂靜,就可以回到無形的本源家園去體驗從無到有, 如此就明白了宇宙萬物複歸於道本源能量的必然道理。返回根源寧靜,叫做遵從自然大道的客觀規律。遵從自然大道的客觀規律,便能清楚地認知到宇宙公理及人類應遵從的大德。認知到宇宙公理及人類應遵從的大德, 便可以大徹大悟。不認知宇宙公理及人類應遵從的大德,縱欲妄為必生凶險禍患。相反,通曉宇宙運行常理才可以包容一切,包容才可以天下為公,天下為公才可以和諧平衡,和諧平衡才符合天理,符合天理才可以符合宇宙大道,符合宇宙大道才可以長久,終生免於危難。

二 老子的道

道是一種存在的能量。

道是人類見不到、聽不見、觸摸不到的一種純宇宙意識能,是宇宙意識能本源和其物質顯現的根本,是一整套宇宙從無到有,以及有形萬物循環轉化的各層次規則。

2.1 道的特性:道的循環運動---呼吸

作為純宇宙意識能的“道”,是通過能量粒子振動來完成它的呼吸循環的。它呼出的是純宇宙意識能量的物質顯現,既由人類不可見的意識能量轉變為物質的、人類可視的宇宙萬物。而相反,它吸入的則是物質體的幻滅和消失,由物質體轉化為意識能量體,回歸到純宇宙意識能本源。今天,英國的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對宇宙的起源作了大量的考證,提出宇宙的運行體係起源於大約一百七十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的一切還在向外膨脹。霍金對宇宙的起源提出了一個解釋,是目前科學界較為認可的一種學說,可他依然沒有說清楚大爆炸又起源於哪裏,爆炸前是什麼,宇宙的無數星係要膨脹到何處。

老子的宇宙學說則形成了一個無限轉換的循環體係。根據老子的《道德經》,我們人類隻能看到宇宙的有形的一半,還有一半是人類看不見的能量,老子給它命名為“道”,這種能量在靜寂的狀態下開始振動,振動是道能量運行的基本規則,到了一定的臨界點後無形道能量就轉化成為有形的微粒子,吸入的是無形的能量,由此形成了一個對立統一、無限循環的動態平衡體係,有形微粒在循環體係的引力下相碰撞形成了無數個星係,銀河係中有個太陽係,太陽係中有地球,地球上有了空氣、陽光和水,這樣才有了生命,最終出現了智力人類。這一宇宙循環體係同樣解釋了牛頓發現的地球引力的根源,也解釋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能量轉換和時空的相對性。人類以及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都運動在一個龐大的、從無到有的、對立統一的、循環往複的動態平衡體係中,宇宙間一切有形的物質都有不同層次的生命,都源於無形的道能量,人類源於道能量的最高層意識能量,而人本身又有不同層次的意識能量,體現不同層次的智慧。

2.2 道是科學皇冠上的明珠

有史以來,人類就道、純宇宙意識能量的存在提出各種各樣的說法和推測,因為是人類不可見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充分地發揮了人的想象力,創造出各種解釋和學說。人類麵對不可知的純宇宙意識能的存在,因不知而產生了恐懼,各民族也由此造出了很多擬人化的偶像,琳琳種種,有的體現了道的本源特性,構建了人類精神生活體係,有的卻存有偏見,甚至誤導人類,給人類生活造成巨大的傷害。隻有中國的先人老子把整個宇宙意識能和其巨大的體係作為對象進行了完整的描述,精辟地闡述了宇宙間的一切從無到有的過程及其循環規律,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人類社會的依道奉德,無為而治的治理體係;今天人類越來越多地發現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其用無窮。人類生存在宇宙間數百萬年,在其有思維和語言之前,是生存在與道同在的天人合一狀態中。當人類依自然規律獲得思維和語言後,並開啟彰顯有限的,建立在滿足自我的人類文化曆程後,人類的生活就離道的本源越來越遠。當人從天人合一的狀態中分離出來,更多地依貪欲的牽引,便脫離了本源道德。《道德經》恰恰是人類在其曆史中脫離天人合一的史前文化時,中國遠古聖人用其感知純宇宙意識能本體和其無盡的顯現記錄了下來,這是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2.3 道的兩重性

道具有兩重性,同一主體,但又有不同的顯現變化形式。

物質顯現(道)

有名

有形

有欲

可見

變化無窮

物質千變萬化 動態平衡

意識能 (道)

無名

無形

無欲

不可見

奧妙無限

無-有的循環

道首先是無形的意識能,它是人類用肉眼看不到的。它是所有“有”和“無”的本源。道本源無形能量不斷振動,顯現為有形的宇宙萬物。由道的物質顯現,人類可以觀察道的物質千變萬化,可以將所見的物質及現象加以命名。人類經曆幾千年的歸納總結,正在不斷地解釋道的物化規律,而且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這方麵是以西方的左腦邏輯思維作為基點的。而另一方麵是以東方古國右腦的自然感知為基點的,在人類脫離天人合一的狀態時,中國的古人感知“道”的存在和呼吸,並做了記錄,形成經典流傳到今天。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越來越多地印證了《道德經》的精確和無窮妙用。

2.4 道是無限的動態平衡

老子在《道德經》的第二章中專門闡述了天地間對立的統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