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榆樹市建成投資超千萬元項目134個,其中超億元項目12個,超10億元項目3個。中糧集團、吉糧集團、上海傑隆產業園、長春冠利生物工程公司等國內知名企業,相繼落戶榆樹,極大地推動了榆樹市工業和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

按照民營經濟3年騰飛的發展戰略,榆樹市緊緊依托農牧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全市形成了玉米化工、大豆生化、畜禽加工、白酒釀造、精潔米加工等龍頭產業。榆樹錢和榆樹神白酒、五棵樹幹豆腐、禾豐精潔米、四海豬肉製品、漢德牛肉製品,在東北乃至更廣闊的區域負有盛名,成為榆樹市農產品加工業的代表品牌。

2007年,榆樹市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北方酒業基地”。2008年,榆樹市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五棵樹開發區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農產品加工示範區”。

榆樹市還注重優化發展環境。

一是硬環境。構建工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平台,積極推進園區建設,把園區作為招商引資、承載項目的重要載體,實現“七通一平”。隨著招商引資項目在兩個工業園區的落成投產,榆樹市民營經濟總產值將會不斷提高。

二是軟環境。榆樹市製定了《榆樹市鼓勵投資優惠政策》,在土地使用、稅收征管、市場準入和技術改造等方麵對入園企業給予政策優惠。

2009年,榆樹市又製定了《關於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的若幹規定》等,對加強軟環境建設做出具體的規定,為榆樹市工業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

吉林省在2005年打響的國企改革攻堅會戰,其影響深遠。它帶動了其他國有工業企業和糧食、流通、建築等行業國有企業的改革,為全省的經濟發展開創了新的局麵。

改製後企業重新煥發生機,發展速度普遍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國有資本控製力明顯增強。到2008年末,全省國有企業資產總量達4118億元,比2004年淨增1318億元。

國企改革攻堅的另一重大收獲是帶動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大幅度增長。

吉林省投入水平一直較低,通過國企改製,培育和引進了投資主體,形成了一大批合格市場主體,優化了市場環境,吸引了大量外部和民間資本進入。

從2004年至2008年,吉林省5年投資總額是改革開放30年前25年總和的24倍,年人均投資已超過兩萬元,達到了發達省份水平。

依靠國企改革振興經濟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經濟體製改革的整體推進,國營企業改革問題,很快引起了領導層和各方麵的高度關注。

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由於傳統體製的長期影響、曆史形成的諸多問題、多年以來的重複建設,以及市場環境的急劇變化,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經營機製不活,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債務和社會負擔沉重,富餘人員過多,生產經營艱難,經濟效益下降,職工生活困難。

要想走出困境,改革就勢在必行。而且,越早進行改革,所需的改製成本就越低,越能減少國有資產的靜態流失;越晚進行改革,成本也就越高,資產流失也就越多。

對此,遼寧省撫順市政府,早已有了清醒的認識,並把國企改革作為撫順市脫貧解困、實現振興的重要措施,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國有企業改革,已成為整個經濟體製改革的中心環節。

但是,要想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實現公有製與市場經濟的有效結合,最重要的內容,就是使國有企業,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製和經營機製。

國有企業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對國有經濟布局,進行戰略性的調整,推進國有企業的戰略性改組,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製度,改善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減輕企業的社會負擔,加快國有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撫順市進行國企改革的原則是:

必須有利於推進經濟振興和發展,必須與對外開放相結合,必須為改革付出相應的成本,必須堅持開拓創新,必須與優化結構和大力發展非公有製經濟相結合,必須為國企改革增添動力,必須兼顧社會穩定。

撫順市國企改革辦,對撫順碳素有限責任公司等10家已改製的市屬重點工業企業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這些企業改製後,產權明晰、利益直接、機製靈活的優勢開始充分顯現,體製創新和機製創新帶來的發展動力,使企業迸發出勃勃生機和活力。

2005年,這些企業的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都出現大幅度增長。其中,完成工業總產值125億元,同比增長713%;實現銷售收入112億元,同比增長753%;實現利潤8640萬元,同比增長21倍;實現稅金7054萬元,同比增長12倍。

通過改革,吸引了大量外來資本和非公有製資本的投入,為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投、融資體製,開始呈現多元化的發展態勢,改變了長期以來單純依賴政府投資辦企業的陳舊模式。

撫順萊河礦業有限公司投入12億元,進行技術改造,生產能力由原來的8萬噸提高到了50萬噸。

撫順永茂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投入技術改造資3000多萬元,新建了245萬平方米的大型塔式起重機試驗場,改造擴建了加工廠房6800平方米,還引進了國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

撫順碳素有限責任公司,投入技改資金3078萬元,實現了產品的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高附加值產品生產比重,由改製前的30%提高到了70%。

此外,撫順市屬商業改製企業,也改變了過去依賴財政投資的狀況。自2002年以來,自投資金兩億元建成了裕民商貿裝飾城、暢通汽車城、今日裝飾城,改造擴建了商業城、商貿大廈、商海大廈等商場,為撫順市商品流通業增添了新的亮點和活力。

通過改革,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了保護與實現。長期以來,由於國有企業的舉步維艱,拖欠職工工資、醫藥費、取暖費和養老保險金等問題十分突出。

而在改製的過程中,撫順市始終把維護職工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使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了切實保障。

被調查的10戶重點工業企業,安置原企業職工上崗5000多人,提供社會就業崗位1200多個;職工工資收入大幅度提高,人均工資超千元的達到了70%。

通過改革,影響和製約經濟發展的體製性、結構性矛盾有所緩和;通過體製創新和機製創新,企業加速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明顯增強。

撫順市的國企通過改革,實現了脫貧解困和經濟的振興。

深化企業改革重顯生機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全麵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促進國有經濟健康發展,就日益顯得重要和緊迫。

福州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決議》明確指出:

全麵深化福州市國有企業改革,促進國有經濟健康發展,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需要,是促進福州市社會全麵進步和社會安定穩定的重要基礎,也是發展福建省會經濟、建設省會中心城市的客觀要求。

自1996起,福州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對全市國有企業進行脫胎換骨的重組,使有限國有資本逐步從虧損困難的行業和企業退出,向支柱產業、高新技術行業轉移聚集。通過持續吐故納新的運動、裂變、組合,使國有企業在量的萎縮中,實現質的升華。

從壘大扶強上看,通過采取改製、兼並、聯合、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大膽實施資本營運和資產重組,促進一批優勢企業迅速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