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諸侯”至“即位”。正義曰:《王製》雲:“天子七日而殯,諸侯五日而殯。”自癸亥至戊辰五日,殯訖則嗣子即位,故定公以此日即位也。《公羊》、《穀梁》皆雲:正棺於兩楹之間,然後即位。案正棺兩楹之間,即《禮》所謂“夷於堂”者也。《喪大記》君薨之禮雲:“既小斂,男女奉月夷於堂。”鄭玄雲:“諸侯之小斂,於死者俱三日。”此戊辰去癸亥五日,非正棺之日,不得為正棺即位也。《雜記》雲:“諸侯行而死,歸,至於廟門,遂入,適所殯。”鄭玄雲:“‘適所殯’,謂兩楹之間。自外來者,正棺於兩楹之間,屍亦夷之於此,因殯焉。殯必於兩楹之間者,以其死不於室,而自外來,留之於中,不忍遠也。”鄭取二傳之說,言死從外來者,殯在兩楹之間。若謂殯為正棺,則與杜言合矣。
季孫使役如闞公氏,將溝焉。闞,魯群公墓所在也。季孫惡昭公,欲溝絕其兆域,不使與先君同。闞,曰暫反。惡,烏路反,又如字。
[疏]“闞公氏”。正義曰:闞是先公葬地。《春秋》言氏,猶如言家,故謂公之墓地為“公氏”,言是公死之家宅也。玄卿以為“闞”屬上句,“公氏將溝焉”,猶言將溝公氏焉,古人多倒語。公氏則昭公。
榮鴐鵝曰:“生不能事,死又離之,以自旌也。鴐鵝,魯大夫榮成伯也。旌,章也。鴐音加。鵝,五何反。旌音精。縱子忍之,後必或恥之。”乃止。季孫問於榮鴐鵝曰:“吾欲為君諡,使子孫知之。”為惡諡。
[疏]注“為惡諡”。正義曰:知者,下雲“死又惡之”,所以知也。
對曰:“生弗能事,死又惡之,以自信也。將焉用之?”乃止。秋,七月,癸巳,葬昭公於墓道南。孔子之為司寇也,溝而合諸墓。明臣褒貶君之義。惡之,如字,又烏路反。焉,於虔反。
[疏]“以自信也”。正義曰:信,明也。以自明巳之不臣也。“溝而”。正義曰:孔子之為司寇,在定公十年以後,未知何年溝之。
昭公出故,季平子禱於煬公。九月,立煬宮。平子逐君,懼而請禱於煬公,昭公死於外,自以為獲福,故立其宮。
[疏]“禱於煬公”。正義曰:既毀其廟,而得禱者,蓋就祧而禱之。
周鞏簡公棄其子弟,而好用遠人。簡公,周卿士。遠人,異族也。為明年鞏氏賊簡公張本。鞏,九勇反。好,呼報反。
[疏]“簡公”。正義曰:諡法:“平易不從曰簡。”
【經】二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辰,雉門及兩觀災。無傳。雉門,公宮之南門。兩觀,闕也。天火曰災。觀,古亂反,注及下同。
[疏]注“雉門”至“曰災”。正義曰:《明堂位》雲:“庫門,天子皋門。雉門,天子應門。”是魯之雉門,公宮南門之中門也。《釋宮》雲:“觀謂之闕。”郭璞曰:“宮門雙闕。”《周禮-大宰》:“正月之吉,縣治象之法於象魏,使萬民觀治象。”鄭眾雲:“象魏,闕也。”劉熙《釋名》雲:“闕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為道也。”然則其上縣法象,其狀魏魏然高大,謂之象魏;使人觀之,謂之觀也。”是觀與象魏、闕,一物而三名也。觀與雉門俱災,則兩觀在雉門之兩旁矣。《公羊傳》曰:“其言雉門及兩觀災何?兩觀微也。然則曷為不言雉門災及兩觀?主災者兩觀也。主災者兩觀,則曷為後言之?不以微及大也。”《穀梁》亦雲:“災自兩觀始,先言雉門,尊尊也。”《公羊》稱子家駒雲:“設兩觀,諸侯僣天子。”其意以其奢僣,故天災之。《左氏》無此義。案《禮器》雲:“天子、諸侯台門。”此以高為貴也。《郊特牲》雲:“台門,大夫之僣禮也。”唯言大夫異於諸侯,不言諸侯異於天子。兩觀為僣,禮無其文,天之所災,不可意卜。言主災兩觀,以門尊先門,若災先從門起,又將何以為異?丘明無文,或是災起雉門,而延及兩觀也。“天火曰災”,宣十六年傳例。
秋,楚人伐吳。囊瓦稱人,見誘以敗軍。囊,乃郎反。
冬,十月,新作雉門及兩觀。無傳。
【傳】二年,夏,四月,辛酉,鞏氏之群子弟賊簡公。(傳言棄親用疏,所以敗也。)
桐叛楚。桐,小國,廬江舒縣西南有桐鄉。吳子使舒鳩氏誘楚人,舒鳩,楚屬國。曰:“以師臨我,教舒鳩誘楚,使以師臨吳。我伐桐,為我使之無忌。”吳伐桐也,偽若畏楚師之臨已,而為伐其叛國以取媚者也。欲使楚不忌吳,所請多方以誤之。為我,於偽反,注及下同。
[疏]“桐叛”至“無忌”。正義曰:桐是小國,世屬於楚。桐今叛楚,楚有間隙,故吳子因是而謀之舒鳩。自是楚之屬國居吳楚之閒,亦兩取其意,故吳得使之也。吳子使舒鳩誘楚人,又教舒鳩為辭曰:“令楚以師臨我。”我,吳自稱我,令楚臨吳也。我當偽若畏楚,為楚伐桐,女舒鳩當為我誘楚,我軍楚師。或曰:“囊瓦本出師伐吳,見吳欲伐桐而不設備,遂被吳敗之,又擊楚巢邑,潛師圍而克之,獲其守邑大夫。”“為我使之無忌謂為我之畏楚形狀使楚人無複防忌於我也。若楚不忌吳則師不設備欲因其無備而掩襲取之耳。下雲“吳人見舟於豫章”,偽欲伐桐也。“吳軍楚師於豫章”,掩其不備也。“潛師於巢”,吳人詐巢邑人雲:“此師將伐桐也。”其實本擬取巢,故下“遂圍巢,克之”。言“潛”者,對豫章之師稱潛。
秋,楚囊瓦伐吳師於豫章。從舒鳩言。吳人見舟於豫章,偽將為楚伐桐。見,賢遍反。而潛師於巢。實欲以擊楚。
冬,十月,吳軍楚師於豫章,敗之。楚不忌故。遂圍巢,克之,獲楚公子繁。繁,守巢大夫。
邾莊公與夷射姑飲酒,私出。射姑,邾大夫,出辟酒。射音亦,一音夜。閽乞肉焉,奪之杖以敲之。奪閽杖以敲閽頭也。為明年邾子卒傳。閽音昏,守門人也。敲,苦孝反,又苦學反。《說文》作毃,雲,擊頭也。《字林》同。又一曰擊聲也,(被禁止)反,又口卓反;訓從高攵雲,橫擿也。又或作茅,或作刜,(被禁止)反。
【經】三年,春,王正月,公如晉,至河乃複。(無傳。)
[疏]“公如”至“乃複”。正義曰:三傳皆無其說,不知何故乃複。賈逵雲:“刺緩朝見辭,失所不諱,罪巳。”賈雖為此解,於傳無文,不可從,故杜不言。劉炫謂公以六月即位,此年便即往朝,於事未為緩也,晉人何以辭之?若以緩見遣,當退謝罪,何由此後更無謝處?空言罪已,經無孫謝,自罪之狀複安在乎?晉若以緩致辭,必當要有譴責,何由明年會次複得依常班序?“乃複”之意,不可縣知。
二月,辛卯,邾子穿卒。再同盟。穿音川。
[疏]注“再同盟”。正義曰:穿以昭二年即位,十一年盟於祲祥,二十六年於鄟陵,皆魯、邾俱在,是再同盟也。
夏,四月。
秋,葬邾莊公。六月乃葬,緩。
冬,仲孫何忌及邾子盟於拔。拔,地闞。拔,皮八反。
【傳】三年,春,二月,辛卯,邾子在門台,(門上有台。)臨廷。閽以瓶水沃廷。邾子望見之,怒。閽曰:“夷射姑旋焉。”(旋,小便。廷音庭,下並同。瓶,步丁反,本又作瓶。)命執之。(見其不潔,執射姑。)弗得,滋怒,自投於床,廢於爐炭,爛,遂卒。(廢,隋也。爐,力吳反。炭,他旦反。隋,徒火反。)先葬以車五乘,殉五人。(欲藏中之絜,故先內車及殉,別為便房,蓋其遺命。先,悉薦反,又如字。乘,繩證反。殉,辭俊反。藏,才浪反。)
[疏]注“欲藏”至“遺命”。正義曰:以人從葬謂之殉。邾子好絜,以人為殉,欲備地下埽除。若令與柩同入,恐其汙履藏內。欲其藏中之絜,故先內車及殉,別為便房處之。傳言此事,意在非責邾子者,是葬者自為,則非莊公之罪,無為輒說此事,故雲“蓋其遺命也”。邾子隊爐而卒,不應得有遺命。疑其是遺命者,《禮》國君位而為椑,初立即營死事,當是平素之時,先有此命,葬者奉行之。
莊公卞急而好潔,故及是。卞,躁疾也。卞,皮彥反。好,呼報反,下文及注同。躁,早報反。秋,九月,鮮虞人敗晉師於平中,平中,晉地。獲晉觀虎,恃其勇也。為五年士鞅圍鮮虞張本。
冬,盟於郯。郯即拔也。郯音談。脩邾好也。公即位,故脩好。
蔡昭侯為兩佩與兩裘,佩,佩玉也。以如楚,獻一佩一裘於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侯亦服其一。子常欲之,弗與。三年止之。唐成公如楚,有兩肅爽馬,子常欲之,成公,唐惠侯之後。肅爽,駿馬名。肅如字,又所六反。爽音霜。駿音俊。
[疏]注“成公”至“馬名”。正義曰:宣十二年傳有唐惠侯,故雲“唐惠侯之後”也。《釋畜》於馬無肅爽之名,爽或作霜。賈逵雲:“色如霜糸九。”馬融說:“肅爽,雁也。其羽如練,高首而脩頸。馬似之,天下稀有。”故子常欲之。杜以馬名臨時所作,本意不可得知,故直雲駿馬名。
弗與,亦三年止之。唐人或相與謀,請代先從者,許之。飲先從者酒,醉之,竊馬而獻之子常。子常歸唐侯。自拘於司敗,竊馬者自拘。從,才用反,下同。飲,於鴆反。拘,九於反。
[疏]“請代”至“許之”。正義曰:謂請楚,楚許之也。如非請唐侯者,若唐侯許之,自合養馬,何須言飲先從者竊馬以獻乎?
曰:“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隱,憂約也。弄,魯貢反。棄國家。臣請相夫人以償馬,必如之。”相,助也。夫人,謂養馬者。相,息亮反。夫音扶,注同。償,市亮反。唐侯曰:“寡人之過也。二三子無辱。”皆賞之。蔡人聞之,固請而獻佩於子常。子常朝,見蔡侯之徒,命有司曰:“蔡君之久也,官不共也。言楚所以禮遣蔡侯之物,不共備故。共音恭,注同。明日禮不畢,將死。”遣蔡侯之禮。蔡侯歸及漢,執玉而沈,曰:“餘所有濟漢而南者,有若大川!”自誓言若複渡漢,當受禍,明如大川。沈音鴆。複,扶又反。蔡侯如晉,以其子元與其大夫之子為質焉,而請伐楚。為明年會召陵張本。質音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