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的領導聽到鄧小平為珠海特區題詞後,深深感到了很大的壓力。鄧小平視察深圳特區後,究竟怎麼想?怎麼評價深圳?能不能也請他題個詞,打一打“分”,看“及格”“不及格”?

0

深圳市的領導焦急不安,打電話向省裏求助。

當得悉鄧小平將在廣州過春節的消息後,深圳市委緊急召開常委會議,決定派人到廣州請求鄧小平為深圳特區題詞。

深圳市領導把任務交給市委接待處長張榮,對他說:“你同省委接待處關係熟,人頭也很熟,方便見機行事,我把市領導和全市人民的重擔都交給你了,一定要完成這個重任啊。”

張榮深知道此行的重要性,他匆匆忙忙地趕到廣州珠島賓館,先找楊尚昆說明來意,拜托他安排。楊尚昆表示會盡快找機會向鄧小平轉達深圳市的要求。

兩天過去了,張榮仍然沒有得到回音,深圳方麵不斷來電話催問。張榮被搞得寢食不安。

2月1日早上,張榮忍不住去找楊尚昆,但得到的答複仍不是十分肯定。

楊尚昆認為當天早飯後是個好機會,他要張榮做好準備。楊尚昆找機會對鄧小平說:“你說珠海經濟特區好,深圳經濟特區不是更好嗎?”

10時左右,鄧小平在珠島賓館內小花園散步回來,一進門,鄧小平的女兒鄧楠就說:“爸爸,深圳的字還沒寫啊,深圳的同誌還在這裏等著。”

鄧小平說:“不是回北京寫嗎?”

等他們吃飯的時候,鄧楠就講了:“現在他回不去,拿不到題詞這個春節不好過。”

鄧小平坐在沙發上想了一下,起來就走到台前,台上早擺好了筆墨紙硯。鄧小平拿起筆來提筆就寫:

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鄧小平

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鄧小平的題詞一氣嗬成,字字遒勁有力,渾然一體。鄧小平十分細心,在落款時,沒有落在廣州下筆時的時間,而是把時間稍稍提前了一點,落在他離開深圳的那一天。這是他經過幾天深思熟慮的結果,表明他在深圳時已經有了這個評價。

張榮懷著萬分高興的心情,首先將題詞送給廣東省領導傳閱。省領導反複看了幾遍,個個喜笑顏開。接著,張榮立即打電話給深圳報喜。隨後他趕回深圳。

當熱切等待的市委領導看了鄧小平的題詞之後,無不喜出望外,歡欣鼓舞,深刻體會到鄧小平對深圳的評價,寄托著一份大海般深沉的厚愛。

第二天,恰好是甲子年大年初一。一大早,鄧小平為深圳特區的題詞,就通過深圳電視、廣播及《深圳特區報》和大家見麵了。和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電視台立即轉播,每隔5分鍾播放一次。

鄧小平的題詞在海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鄧小平為深圳經濟特區題詞之後,2月2日又應邀為即將竣工開業的廣州花園酒店題寫店名。花園酒店是以香港第一位華人議員利銘澤等港澳方股東與廣州市政府各占50%的股份興建的。

在當時,正值中英兩國就香港回歸談判處於重要關頭,港澳商家人心浮動,鄧小平欣然題詞,除了對廣東改革開放的成就表示肯定外,也表明了他對港澳愛國商人投資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支持,穩定了外商在中國投資的信心。這次看似不經意的題名,在當時的港澳商界引起了轟動的效應。

2月5日,鄧小平離開廣州,乘專列前往廈門視察。劉田夫、梁靈光、宋誌英等到火車站為鄧小平送行。

2月7日這天,一列客車從廣東方向駛來,徐徐進入廈門火車站。

列車停穩後,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帶領省市黨政軍主要領導高興地迎上前去。

鄧小平視察廈門特區的時間安排得十分緊湊,他雙腳一踏進廈門島,視察便正式開始了。

在從廈門火車站到廈門賓館的路上,鄧小平一麵聽取項南對廈門市情的簡要介紹,一麵不時向窗外兩邊張望,心情顯得格外開朗和喜悅。

與廣東情況相比,不同的是,廈門是福建唯一特區,起步晚,難點多,需要更多關懷。

2月8日,鄧小平在項南等同誌陪同下,首先來到東渡港區。這裏是一處剛建立不久的極具現代化雛形的新型碼頭,一座座高大的龍門吊車,一排排整齊排列並與國際航運接軌的標準集裝箱,一艘艘正在裝卸貨物的遠洋貨輪,一組組聚精會神操作機械的碼頭工人……所有這些,都使鄧小平倍感欣慰。

緊接著賓主一起登上“鷺江”號小型遊艇。

此時此刻還是王震想得周到,他特意挪了一下自己的位置,讓項南坐在小平身旁,以便創造良好條件方便他們彼此交談。

項南代表省委彙報說:“小平同誌,廈門特區現在實際上隻有地處廈門島北端名叫湖裏的25平方公裏,實在太小了,太束縛手腳了!在這塊小小的地方即使很快將它全部建成,也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

鄧小平說:“那你們的意思是……”

“我們建議把特區的範圍擴大到全島!”項南明快地回答說:“使整個廈門島都對外開放,這對加快引進外資和國外先進技術,對改造全島的國有老企業,對加強台灣海峽兩岸的交往,都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

鄧小平邊聽彙報,邊仔細察看放在他身邊的廈門特區規劃圖。然後肯定說:“我看可以,這沒得啥子問題嘛!”

接著,鄧小平又對廈門島與金門島近在咫尺,問道:“怎樣才能使兩地直來直往?”

項南胸有成竹地說:“建議廈門特區搞自由港……現在台灣、金門同胞到大陸,都不是直來直去,要從香港或者日本繞道而來,這太麻煩了。如果能把距離金門、台灣最近的廈門特區變成自由港,實行進出自由,這對海峽兩岸中國人的交往,一定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王震在旁插話:“應該考慮這個問題。”

鄧小平立即接過話題說:“可以考慮。”但他又反問:“搞自由港應當實行哪些政策?”

針對這個問題,在場的福建省市領導你一言我一語,大夥集中議了一下,然後由項南作出歸納:“搞自由港主要有三大自由:人員來往自由;貨幣兌換自由;貨物進出自由。”

鄧小平認為搞自由港是個大政策,問題比較複雜,涉及到方方麵麵,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為此,這時他對這個問題僅作了“可以考慮”的謹慎回答。

同一天,鄧小平、王震與項南等人還特意到中國人民海軍東海艦隊廈門駐地碼頭,親切看望了水警區官兵,並和他們合影留念。

2月9日,大清早,鄧小平在項南等省市領導陪同下,驅車來到著名的五老峰下的廈門大學。

離開廈大,鄧小平和項南等人隨即驅車來到湖裏工業區,這裏就是當年廈門特區的發祥地。

按1980年10月國務院批示,劃定湖裏25平方公裏山坡地為廈門特區,接著於1981年10月正式破土動工。

幾年過去,此處在平整土地基礎上,通路、通話、通電、通水,並蓋起了一批標準廠房,供外商選擇使用。至1983年底止,外商來此投資落戶,特別是已開業生產的企業還為數不多,所劃定的特區範圍也確實太小,拳腳施展不開。

鄧小平在特區管委會辦公大樓會議室裏聽取了特區領導簡要彙報,察看了特區規劃模型和正在建設中的湖裏工地現場,然後,在眾人熱切期盼下,欣然揮毫題詞:

把經濟特區辦的更快些更好些。

這個堅挺有力的題詞,寓意深,份量重,影響大,對特區的領導者和建設者,都起到了極大的鼓舞和鞭策作用。

2月10日上午,鄧小平在項南等省市領導陪同下,冒著蒙蒙細雨來到著名而頗具特色的廈門風景區萬石植物園,帶領大家精心種上了一棵珍貴的雲南香樟。

隨後,福建省市領導陪同鄧小平和王震一行,來到廈門火車站,依依不舍地歡送他們登車北上。

鄧小平的談話,像一陣春風,澄清了對特區工作的許多迷霧,開創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又一個裏程碑。

召開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

1984年3月26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在北京聯合召開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

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總參負責人出席了會議,鄧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領導會見了全體到會人員。

沿海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八個沿海城市、四個經濟特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建議:

進一步開放天津、上海、大連、秦皇島、煙台、連雲港、南通、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青島和北海14個沿海港口城市,在這些城市中,有些可以劃定一個有明確地域界限的區域,興辦新的經濟技術開發區。

4月6日,會議結束。

在當時,沿海大中港口城市,交通方便,工業基礎好,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較高,科教文化事業比較發達,既有對外開展經濟貿易的經驗,又有對內進行經濟技術協作的網絡,是我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

通過放寬某些政策,改革現行的某些管理製度,增強這些城市及其企業開展對外經濟活動的活力,把積極利用包括資金、物資、技術、知識、人才在內的國外資源、擴展國際市場,同市內工業結構改組、企業技術改造、管理體製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必將大大加速經濟的發展,使整個地區、企業和人民群眾更快地富起來。

這些港口城市和4個經濟特區,在沿海從北到南聯成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又必將在發展科學技術,推廣管理經驗,繁榮國內市場,擴大對外貿易,傳遞經濟信息,培養輸送人才等方麵,支援和帶動各自的腹地,有力地促進全國的經濟建設。

5月4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批準《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紀要》關於進一步開放沿海14個港口城市的建議,並發出通知指出:

我國在新的曆史時期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沿海港口城市由於其地理位置、經濟基礎、經營管理和技術水平等條件較好,勢必要先行一步。進一步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和辦好經濟特區主要是給政策,一是給前來投資和提供先進技術的外商以優惠待遇,二是擴大沿海港口城市的自主權,讓它們有充分的活力去開展對外經濟活動。

文件除了要求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更好和將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以外,對14個港口城市10個方麵的政策和措施作了優惠規定,成為這些城市對外開放工作的主要實施綱領。

其中具有曆史性意義的措施之一就是:

這些城市,有些可以劃定一個有明確地域界限的區域,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

文件並對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任務、要求,發展方向,優惠政策、支持措施、審批程序、加強監管及注意事項等都作了原則規定。

文件特別提出:

中央國務院決定委托穀牧同誌監督、檢查執行情況,並協調、仲裁執行中可能出現的矛盾。為此國務院特區辦公室的力量也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