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海背靠大西南,毗鄰港澳台,麵向東南亞,是中國大陸走向東南亞和歐洲的最近口岸,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使北海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末漢初,就成為聞名於世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
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又將北海辟為對外通商口岸,北海一度成為中國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之一。但是,由於地處戰爭和海防前線,北海也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發展機遇。
在改革開放前,北海的發展極其緩慢,經濟基礎相當薄弱,現代工業幾近於零。
1983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僅為209億元,不足近鄰廣東的一個鄉鎮,僅僅是一座人口不過10萬、城區麵積不到10平方公裏的邊陲小城。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加快西南地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和環北部灣地區的開放開發成為中國開放戰略的必然選擇,北海曆史性地被推向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
1984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北海的曆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經濟和社會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1984年4月2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召開關於建設北海市經濟開發區的專題會議,決定把北海建設成為廣西“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對外開放的窗口”,並成立開發北海經濟區辦公室,在自治區黨委領導下負責各項開發工作。
同年11月27日,批複廣西壯族自治區關於《開發建設北海市、防城港的規劃報告》。
批複中闡明了開放北海的重要意義,明確了北海的發展方向:
北海市(包括防城港區)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對於加速廣西以至大西南的經濟開發,增強民族團結,都具有重要意義。
雖未批複在北海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但規定了北海市全市範圍內的外商投資企業不論是生產性還是非生產性的,在合同有效期內,企業所得稅一律減15%征收。
同時,中央考慮到北海基礎差、底子薄,給予了北海比其他沿海開放城市更特殊的政策支持。
1986年14日到16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中共中央委員、前自治區黨委書記喬曉光和自治區主席韋純束等領導的陪同下到北海市視察。
胡耀邦在北海期間,聽取了時任北海市委書記王慶錄、市長梁自衛等領導關於北海開發建設情況的彙報。
胡耀邦察看了正在加緊施工的北海新市區的建築群,北海港萬噸級碼頭工地,防城海港港區工地和規劃中的海濱浴場等,並揮筆題寫了“北海港”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胡耀邦詳細詢問了北海市從1984年4月開放以來的生產和建設情況,稱讚北海市的發展是比較順利的。
同時,胡耀邦就北海開發建設的指導方針和指導方向等問題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要以港口城市模式建設。
胡耀邦說:
北海市不同於沿海其他開放城市的最大特點是,它是廣西和我國大西南腹地四川、雲南、貴州與海外聯係的通道。北海港、防城港兩個港兩三年內貨物吞吐能力將達到幾百萬噸,北海市的工作要首先考慮怎樣為港口服務得好,要圍繞著港口的需要建立運輸、倉儲、貿易、包裝加工和其他第三產業等方麵的設施。這是涉及廣西和我國西南地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一個大課題。這項工作做好了,將會刺激我國西南地區經濟的發展。北海市有許多外地外省所不及的特殊資源,可通過“外引內聯”,進一步開發。
從1984年以來,北海市曆屆黨委、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堅持“建設出海通道、服務西南經濟”的發展方向,致力於出海通道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先後共籌集資金70多億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相繼建成了4個萬噸級深水海港泊位、全天候中型機場、欽州至北海鐵路、南寧至北海高速公路,建設了一批現代化通信設施和供電、供水、環保等城市公共設施,構築了初步現代化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進入了中國城市投資硬環境40優行列,成為西南地區唯一既通鐵路、高速公路又有機場和深水海港的城市。
1992年,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作出了“要發揮廣西作為西南地區出海通道作用”的戰略決策,國務院在北海召開西南、華南部分地區區域規劃會議,明確提出把北海市建設成為西南出海大通道主要出海口,這為北海的開放開發和加快發展提供了曆史性的機遇。
在鄧小平視察南方談話精神的鼓舞下,北海市解放思想,抓住機遇,充分發揮區位和地緣優勢,引鳥築巢,聯內引外,推進區域經濟協作,將土地推向市場,實行土地成片開發,吸引了國內外大批資金、人才,共同開發建設北海。
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4600家內聯企業,300多家外資企業相繼搶灘北海,投資總額逾300億元,四川、貴州、雲南、湖南等內陸省紛紛在北海建立開發區“借船出海”,積極參與出海通道建設。
北海迅速成為海內外投資者關注和投資的熱點,掀起了對外開放和開發建設的高潮,實現了曆史性的跨越式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進入新世紀以來,北海市進一步確立了堅持通過發展來解決遺留問題,通過解決遺留問題來推動發展的新思路,堅定不移地培育和做大做強旅遊、高新技術、海洋產業和現代化農業等四大支柱產業,積極盤活積壓房地產,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努力改善投資環境等,推動國民經濟進入了加快發展的新階段,出現了新一輪大發展的新態勢。
2001年8月,北海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北海市工業園區。
2003年3月,北海市工業園區被批準為省級開發區,並列入重點扶持經濟園區行列。
2005年12月8日,北海市工業園區成為全國第一批通過國家審核的省級開發區。
三、加速發展
●濱海新區的戰略布局引起江澤民濃厚興趣,特別是在塘沽區、開發區實地考察時,江澤民笑容滿麵,頻頻點頭。
●開發區管委會的工作人員立刻就拿出正在施工的開發區大劇院的圖紙,向美方詳細介紹了劇院的功能與水平。美方在認真地了解了大劇院的情況後,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江澤民強調:“濱海新區的戰略布局思路很正確,把工業集中在這樣一個新區,以戰略和長遠的構思發展新區,肯定大有希望。”
● 加速發展
天津加快建設建濱海新區
1994年3月,時任天津市長張立昌代表市委、市政府在天津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鄭重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