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萬眓語不更先生(1 / 1)

楚萬眓(1)語不更先生(2)曰:“鼩(3)之在田也,彈丸欲擊,盧犬(4)欲磔(5),山狸(6)欲咬。鼩苦之。其黠者(7)乃往依稷(8)焉。稷,社(9)之配(10)也,世謂之稷鼠,人不敢圖(11)。意而(12)之野巢也,烏鳶(13)啄其鷇(14),鷞鳩(15)殘其驅,伯趙(16)奪其室,亦不能一朝居。意而近人而家於宮(17),則舒然安矣。夫物尚有知(18);人或失所依(19),何耶?”

不更先生曰:“若是,餘將焉依?”

萬眓曰:“仁義,汝稷也;禮樂,汝宮也。人依乎仁義禮樂,其孰曰不然?”

不更先生冷然(20)而悟。

君子曰:人之智豈不物若哉?物之專(21),人則擾而離(22)也。《詩》(23)雲:“依彼平林,有集維鷮(24)。”鷮非平林,固(25)不集也。人孰不智哉!

“注釋”

(1)萬眓:人名,萬姓。眓(huò),《說文解字》:“眓,視高貌。”

(2)不更先生:人名,複姓不更。

(3)鼩(qú):地老鼠。

(4)盧犬:戰國韓地的良犬,此處泛指犬。

(5)磔(zhé):分裂肢體,捕食。

(6)狸:獸名,似狐而小於狐。

(7)黠(xiá)者:狡猾的鼩。

(8)稷:穀神,穀神廟。此處指後者。

(9)社:土神,土地神廟。此處指後者。

(10)配:匹配。

(11)圖:圖謀,打主意。

(12)意而:燕子的別名,也作“鷾鴯”。

(13)鳶(yuān):一種鷹。

(14)鷇(kòu):初生的小鳥。這裏指雛燕。

(15)鷞鳩:鳥名。

(16)伯趙:鳥名,即伯勞,額部和頭部的兩旁黑色,頸部藍灰色,背部棕紅色,有黑色波狀橫紋。吃昆蟲和小鳥。有的地方叫“虎不拉”。

(17)家於宮:在人的屋舍中住下。宮,屋舍。

(18)知:通“智”,解作明白也通。

(19)所依:憑借自己的智慧。解作依托也通。

(20)冷然:突然,豁然。

(21)專:專一。

(22)擾而離:亂,不專一。

(23)《詩》:《詩經》。

(24)依彼平林,有集維鷮:語出《詩經·小雅·車舝》。意思是雉在平原上隻有在茂密的樹林裏才聚集。平林:平原上的樹林。鷮(qiáo),長尾巴雉,這裏泛指雉。

(25)固:堅決,必定。

“譯文”

楚人萬眓向不更先生說:“地老鼠生活在農田裏,人想用彈丸擊中它,盧犬想抓撕它,山狸想咬食它。田鼠很痛苦。那些狡猾的田鼠便前去依托在穀神廟裏。穀神廟和土神廟是匹配,曆來叫做穀神鼠,人不敢圖謀。燕子住在野外的巢裏,黑鷹吃它的雛燕,鷞鳩殘害它的軀體,伯勞侵奪它的巢穴,燕子也不能安穩地住上一天。可是,燕子一靠近人類,住在人的房舍裏,就又舒服又安全了。鳥獸尚且懂得依托;而人當中有的人竟不知道有所依托,為什麼呢?”

不更先生說:“像這樣,我將依托什麼呢?”

萬眓說:“仁義就是你的穀神廟,禮樂就是你的屋舍。一個人要是依托於仁義禮樂,難道還有誰能說不對嗎?”

不更先生豁然明白了。

君子評論說:人的智力怎能不如鳥獸呢?隻是鳥獸的依托是專一的,人的依托卻不專一罷了。《詩經》裏說:“雉在平原上隻有茂密的樹林才會聚集。”除了樹林,它是堅決不聚集的。人,有誰不比鳥獸聰明呢?

“評說”

這篇短文,旨在勸勉人們要注重品德的修養,從而有個正確可靠的依托。

文章先用田鼠和燕子兩個小動物善於求生、依存為類比,強烈地譏諷了某些人的蠢笨糊塗和“擾而離”,催人反躬自問,饒有力量。

至於“仁義禮樂”之說,自是舊的道德觀念,是時代和階級的烙印,當賦予新義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