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三士學道(1 / 2)

宋大心鉤(1)與公玉乘(2)、無庸伯仇(3)同居於乘丘(4),大心鉤學內聖外王之道(5),淫淫而洽於心(6)。

公玉乘迂之(7)曰:“子之道古也,不宜於今。是翠黃(8)擒鼠也,千不得一焉。”乃舍去,學假仁定霸(9)之術,三年而足之(10)。

無庸伯仇又尤(11)之曰:“子病(12)大心鉤善矣,子道亦未為得(13)。是使韓盧(14)捕鼠,百而一中焉。予所業(15)則異於是。”

公玉乘曰:“何術也?”

曰:“捭闔之術(16)也,儀、秦(17)之舌,申、韓(18)之法,軫到(19)之略也,放之一邑(20)則一邑服,放之一國則一國準(21),放之天下則天下從。是使蒙貴(22)襲鼠也,十不失一焉。”

大心鉤、公玉乘疑之,相與(23)說(24)於秦王。

大心鉤進曰:“王道如春,煦嫗兆民(25),無跡可窺(26),均囿至仁(27)。王假(28)臣以三十年,鴻化(29)覃(30)於邇遐(31)矣。”

王曰:“子之言美矣,惟黃、虞(32)能致之(33)爾,寡人不能伺(34)也。”目公玉乘言。

公玉乘進曰:“揣摩地勢,明王之製(35),義融(36)於人,己蝕(37)其利。王假臣以十年,霸業可定矣。”

王曰:“子之言良矣,惟桓、文(38)能行之爾,寡人不能學也。”

無庸伯仇見二人所對不合,於是不待王見問(39),目如明星,風雷隱隱(40)起舌間,利害粲如(41)也。言已,且繼曰:“願王假臣五月之久,四海諸侯皆懼,膝行(42)而來朝矣。”

王大悅曰:“此寡人夙夜(43)不敢忘者也。”即命為上大夫,與聞國政(44)。

公玉乘去,之齊,不遇,又之宋、之衛,無客之(45)者。晉人聞而召之,亦為大夫。

大心鉤轍環諸侯(46),皆不售(47),老死乘丘,一如(48)無庸伯仇之言。

君子曰:羽籥幹戚之舞(49),不可施鄭、衛之邦(50),亦猶子女優雜之戲(51)不可陳(52)齊、魯之俗,大心鉤欲行先王之道於春秋之世,難矣哉!

“注釋”

(1)大心鉤:人名,複姓大心。

(2)公玉乘:人名,複姓公玉。

(3)無庸伯仇:人名,複姓無庸。

(4)乘丘:春秋魯地名。故城在今山東曲阜縣西北。

(5)內聖外王之道:恪守聖人的道德準則、推行仁政的治國方法。

(6)淫淫而洽於心:淫淫,增進的樣子。洽於心,很遂心願。

(7)迂之:以之為迂,指出所學之道的陳腐。

(8)翠黃:神馬名。《初學記》:“騰黃者,神馬也。其色黃,一名乘黃,亦曰飛黃,或作古黃,或曰翠黃,一名紫黃。”

(9)假仁定霸:憑借推行儒家的仁政而獲得霸主(統帥諸侯)的地位。

(10)足之:學成了假仁定霸之術。

(11)尤:指責。

(12)病:指出弊病。

(13)得:得當。

(14)韓盧:古時韓國的良犬名。

(15)予所業:我學的。予,我。所業,學習的。

(16)捭闔之術:戰國時策士遊說之術。捭闔,開與合。

(17)儀、秦:指縱橫家張儀和蘇秦。

(18)申、韓:指法家申不害和韓非。

(19)軫到:到指法家慎到;軫,未詳,或同“慎到”之“慎”。

(20)邑:城。

(21)準:準則,服從。

(22)蒙貴:貓的別名。《酉陽雜俎》:“貓,一名蒙貴,一名烏員。”

(23)相與:共同,一起。

(24)說:遊說。

(25)煦嫗兆民:養育百姓。煦嫗:撫養。《禮·樂記》:“天地訢(欣)合,陰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注:“氣曰煦,體曰嫗。”

(26)無跡可窺:看不見什麼跡象。

(27)均囿至仁:把苑囿麵積減少,與百姓同享歡樂,廣泛愛人。均,調節,減少。囿,周代帝王的苑囿(蓄養花木禽獸,供帝王玩樂的大園子)。

(28)假:借。

(29)鴻化:宏大的教化。

(30)覃(tán):延伸。

(31)邇遐:近處和遠處。

(32)黃虞:指黃帝、虞舜。

(33)致之:得到它。

(34)伺:通“侍”,陪著老師(當學生)。講為“等候”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