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決戰奧運

●就在許海峰第五次舉槍後,人們隻聽“砰”地一聲,“10環!”中國運動員們高聲歡呼起來。

●日本隊教練山田重雄在賽後表示:中國女排太出色了,在關鍵時刻能以3比0獲勝,實在太了不起了。

●美國體操名將威德馬爾稱讚說:“李寧是有史以來的最偉大的體操選手,作為一名體操絕技表演者,他已自成境界。”

● 決戰奧運

許海峰奪得首枚金牌

洛杉磯時間1984年7月29日上午,在洛杉磯普拉多射擊場上,前來觀看的觀眾人山人海,記者隊伍也異常龐大。

第二十三界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將在這裏產生。

這時,參加男子手槍慢射比賽的37個國家的55名運動員一字排開,站在靶位上。

第四十號靶位上的選手是許海峰,他身上的號碼是33號。

比賽開始了,外國記者把注意力集中在51歲的瑞典老將斯卡納克爾身上。他曾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奪得這個項目的金牌。

手槍慢射要打60發子彈,習慣上把每10發稱為一組。時間為兩個半小時。

許海峰的目光緊緊盯住平正準星,槍口均勻地順時針方向晃動。平正準星與靶心吻合了,隻聽“砰”的一聲,第一發子彈射了出去,正中10環。

接下去是第二槍,第三槍,連中10環。第一組10發子彈打完了,7個10環3個9環,他為比賽迎得了一個好的開始。

許海峰開始打第二組,又是幾個10環。這時,在扣動扳機的一刹那,他的心裏忽然叫了一聲“不好”。

精湛的技術使許海峰在扣動扳機的瞬間便能斷定子彈打中幾環。他在想,這一槍上了8環。

果然,裁判報了8環。這一組是8個10環,一個8環和一個9環。

之後,美國的一名裁判走到中國射擊隊總教練張福麵前,對他說:“你們的運動員有可能拿冠軍。打完之後請到XX房間去。”

這是要進行例行的“尿檢”,防止運動員使用興奮劑。

但是,許海峰卻忽然不知去向,並且久久不歸。原來他敏感地意識到,由於打得過好,自己的神經開始興奮。第三組出現8環之後,他便找了個沒人注意的角落做氣功去了,而且一去就是一個半小時。

回到40號靶位後,許海峰又一次舉起了槍,然而,剛剛和興奮作了鬥爭,他又要同緊張作鬥爭了。形勢已經把他逼得隻能背水一戰。

記者們呼啦啦在他背後圍了一群,有的開始采訪中國記者,有的開始起草電稿,觀眾席上的人們在議論、在呼喊。

許海峰回過頭一看,隻見一架架照相機對準了他,接著便是一陣陣按動的快門聲。

賽場上的喧囂聲實在太大了,監察員舉起一麵紅牌揮舞著,示意記者和觀眾安靜。聲音這才稍稍減弱了片刻,但馬上喧囂聲又一浪高似一浪。監察員不得不同時舉起兩麵紅牌,上麵還寫了“安靜”的字樣。

可是,對於狂熱的觀眾,紅牌失靈了,直到比賽結束,紅牌一共無可奈何地揮動了15次之多,但卻毫無效果。

許海峰從沒有經曆過這樣喧囂的場麵,以往的比賽場上都是鴉雀無聲。

賽前他設想過場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卻沒有料到美國觀眾如此的狂熱,各國記者又是那樣地勤奮和肆無忌憚。他的成績開始下降,最低的一組降到93環。

還剩最後一組。瑞典老將斯卡納克爾卻一槍槍把成績追了上來。

許海峰知道,按照自己現在的狀況,將會出現更加糟糕的局麵。於是,他慢慢坐在椅子上,微微閉上了雙眼,他要使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

而此時,中國體育代表團副團長陳先和黃中更是緊張異常,心髒象要跳出胸膛。

這一輪,輪到許海峰射擊了,隻見他緩緩站了起來,舉起槍,瞄準之後輕輕扣動扳機,10環;再一槍,9環。

然後,他又坐下來。這一組他幾次站起來又幾次坐下。在這緊要的時刻,他用巨大的毅力鎮定著情緒,采取了穩紮穩打的方針。

忽然,當他又一次起身射擊的時候,竟出現了二個8環。所有的觀眾與在場人員全都驚呆了,場上頓時安靜下來。

這時,許海峰把手槍丟在一旁,拉過椅子轉了個方向,背對著觀眾席坐下,雙手掩麵,低下頭去。

在這最後的時刻,別的射手已經收了槍,場上出奇地靜,靜得令人喘不上氣來。

許海峰把雙手從臉上放下來,又開始練氣功了,隻見他拇指按住太陽穴:靜氣功!氣沉丹田,血脈歸心……

過了一會兒,他終於站了起來,熟練地裝好子彈,筆直地舉起右臂……“砰、砰、砰”

9環

9環

10環

……

現在,隻剩最後一發了,他的槍又放下了。這是最後至命的一發,生死一戰在此一舉了。

9發子彈打了81環,而這最後一輪的最後一槍份量太沉、太重了!

此時,人們也都屏住了呼吸,望著許海峰慢慢地舉起了槍,然而他的手臂又放下了。之後,他再舉,再放下……

槍口一共舉起了4次,同時也落下了4次。他的舉動撕扯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的心。

就在許海峰第五次舉槍後,人們隻聽“砰”地一聲,清脆的聲音震撼了整個射擊場。

10環!

中國運動員們高聲歡呼起來。

勝利了,這是曆史的一槍。許海峰終於以一環的優勢戰勝瑞典老將斯卡納克爾,為中華民族拿到了第一塊奧運會金牌。

在場的國家體委副主任陳先,60多歲的老人,熱烈地擁抱著這位神槍手,熱淚滾滾地說:

小夥子,祖國感謝你,人民感謝你!我是個老體育工作者,幾十年了,總算親眼看到了這一天!

此外,黃中和在場的其他中國人員再也無法抑製激動的心情,紛紛同他擁抱在一起,高興的淚水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曾國強舉重奪得冠軍

洛杉磯時間1984年7月29日21時,夜幕低垂,在第二十三屆奧運會揭開戰幕的第一天,馬裏蒙特大學舉重競技場開始了緊張的比賽。

其實,早在洛杉磯時間7月27日,曾國強來到洛杉磯後,就開始減體重。這是各國舉重運動員在比賽前都必須過的一關。

對於舉重運動員來說,有兩個“坎”,一個是平時訓練能吃苦,一個是過好減體重關。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舉重運動員平時能把體重保持在自己要參加的那個級別裏。

曾國強此時的體重是557公斤,而他要參加52公斤級的比賽,也就是說,從7月27日到7月29日的這3天時間裏,要從身上去掉近4公斤的重量。之後,等著他的又是艱苦的,需要力量的競爭。

曾國強從27日起,每天不吃飯,不喝水。結果,餓得他頭昏眼花,渾身無力。27日,他還堅持去訓練,可到了第二天,他就沒有一點力氣了。

教練看著曾國強難受的樣子,也非常心疼,便對他說:“今天,你跟我到食堂去,隻準吃一點,不準喝水。”

曾國強卻有氣無力地回答說:“我不去了,你給我帶一個雞蛋來吧!”他不願意去食堂,看著別人狼吞虎咽地吃飯,自己會更受不了的。

其實,曾國強的個頭並不高。在歡迎中國運動員的招待會上,有一位身高180米以上的美國電影喜劇演員謝利·伯曼,他問身高隻有158米的曾國強:“小夥子,你是從事哪一項運動的?”

“舉重。”曾國強回答說。

“你是舉重運動員?”美國人不太相信,個子這麼低,怎麼可能是舉重運動員呢?

曾國強又點點頭,他怕對方不相信,又舉起雙臂,強調說:“舉重!”

美國人笑了,他一下子把體重剛剛過100斤的曾國強高高地抱起。他也許在懷疑,這個苗條有餘、而與大力士形象嚴重不足的小夥子,能舉起超過自己體重一倍的鐵家夥。

曾國強笑了,他也想去抱一抱那個大胖子美國朋友,但忍住了。如果謝利·伯曼允許,曾國強完全可以把他高高舉過頭頂。他的200磅的體重遠遠輕於曾國強輕易舉起的杠鈴。

終於到了洛杉磯時間29日16時,到了曾國強檢驗體重的時間。

此時,他走起路來都感到有點飄,晃晃悠悠地,渾身無力,腿好像已經不屬於他自己的了。

檢驗體重的結果,曾國強是517公斤,完全符合參加52公斤級的比賽。

有時候,體重勝利地取得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如兩個舉重運動員在成績完全相同的情況下,體重輕的一個就名次在前。

在稱體重時,曾國強發現一些外國運動員的“個頭兒”都比自己大,肌肉也發達,可是都參加52公斤級的比賽,他握了握拳頭:“到時場上見,比力氣不比‘塊頭兒’。”

體重檢驗完後,曾國強吃了一點麵條,又吃了一點肉,他覺得肉和麵條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肚子又開始熱起來,力氣又回到他的身上。

18時,在馬裏蒙特大學舉重競技場,52公斤級的比賽開始了。

記者的鏡頭和筆尖都對準了去年在世界舉重錦標賽上取得好成績的日本運動員真鍋、宮下。

而電腦提供的信息也表明,真鍋奪標的希望最大。至於曾國強,電腦提供的信息太令人悲觀了,一年前,他僅僅是中國的第八名。

對此,曾國強後來說,他在舉重台上什麼也沒想,當個舉重運動員,最佳品質就是要精力集中。

等輪到他去試舉的時候,隻見他快步走出休息室,走上舉重台。他有些不敢抬頭看觀眾席,他一心隻想能夠舉出最好的成績來。

當他出現在幾千名觀眾麵前時,許多人略略有點懷疑,因為曾國強的體型與其說是舉重運動員,不如說更像體操運動員。

身穿桔黃色西服的裁判員神情嚴肅地各就各位。黑色電子顯示牌在彩色相間的幕布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

記者席上的各國記者紛紛舉起照相機、攝像機,都在選擇理想的拍攝角度,當然這不是對著曾國強的。

走上舉重台,他一眼就看見在台中央那個鐵家夥,他已經3天沒摸它了。別人都是從80多公斤開始試舉,而他一上來就從100公斤開始試舉,好大膽量,他能行嗎?

他身高158米,在北京買不到一條合適的褲子穿。褲子長短合適了,就嫌太瘦,因為他練就了一雙鐵塔般的腿,隻要你看看他那一塊塊棱角分明的肌肉,你就會發現在他的身上蘊藏著巨大的力量。隻有這樣的腿,當100多公斤的杠鈴舉過頭頂時,人才能站得住。

他慢慢地走到杠鈴前麵,神情微微有點緊張,他彎下腰,一把握住了杠鈴杆,冰涼冰涼的,他一下子興奮起來。他猛地把杠鈴拎起來,想舉過頭頂。觀眾席上發出一片歎息聲,他竟失敗了。

他坐在休息室裏,失敗使他在一瞬間冷靜了下來。他不斷地對自己說:“我能行,第二次我一定能行!我在北京舉的比這個重好多呢。”

他再一次站在杠鈴麵前,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他一點也聽不見,他也什麼都沒有想。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在不到一秒鍾之內,把它高高地舉過頭頂,直到裁判席的白燈亮了,示意他可以放下杠鈴,成績算數,他才把它扔下來。

他的抓舉成績是105公斤,目前位居第三位。

在休息了10分鍾之後,挺舉開始了。挺舉第一次試舉的重量公布了,曾國強是最後一個出場,起舉的重量是130公斤,許多外國記者不以為然地互相望望,都認為他要的這個重量太冒險了。

日本的兩員虎將真鍋和宮下,因為降體重的影響,大失水準。挺舉後使真鍋的總成績僅為230公斤,已被擠出奪魁之列。

宮下也隻有一次試舉機會了,即使成功,總成績也才2325公斤,奪冠無望。

現在,隻要曾國強舉起眼前這個130公斤重的鐵家夥,總成績就可達到235公斤,金牌就可以得到了。

他似乎有點輕鬆地走上了台。後來,他對此時的場景回憶說:

那時,我什麼也沒想,舉重就是要求運動員要精神高度集中,我隻想著拚了!擠了!

當曾國強鎮靜地站在杠鈴前時,全場鴉雀無聲。

19歲的曾國強緊了緊腰帶,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屏住呼吸,兩眼注視著前方,全身的肌肉都膨脹起來,渾身的力氣都凝聚在兩隻手上。

他緩緩地彎下腰,一把抓住杠鈴杆,死死抓住。經過減體重,手上的肉也少了,此刻,他感到手抓杠鈴比以往抓得要牢得多。之後,他猛地發力,把杠鈴提起,一翻腕,托到鎖骨上,在一刹那之間,他大吼一聲,一個弓步,把130公斤,比他體重兩倍還多的鋼鐵,舉在了頭頂。

隨著杠鈴的舉起,標誌成功的三盞白燈同時亮了,隨即,全場爆發出了掌聲與歡呼聲。

曾國強在歡呼聲中,把杠鈴扔在了腳下。

在曾國強剛剛下場後,記者就馬上把他包圍起來。而此時,曾國強有點驚慌失措,他還沒有意識到這麼多各種膚色的記者,這麼多照相機、錄音機、話筒對準自己是什麼意思。

他不敢相信自己已經得了冠軍。因為,對他這名青年選手是否參加這次洛杉磯奧運會,還經過一場激烈的討論,決策者醞釀了好久,才下了狠心,在報名的最後期限,才決定讓他參加第二十三屆奧運會的。

他呆呆地站在記者中間,不知說什麼好,不知回答哪一個記者好。多虧了教練把他救出來。

他坐在休息室裏,醫生在興奮地給他按摩腰和肩膀,他還有點恍恍惚惚,不敢相信已經發生的一切。

他覺得,自己還可以比得更好些,他握了握拳頭,還有好多力氣沒有使出來呢。平時訓練中,他的總成績曾達240公斤呢!

當教練興衝衝地跑進休息室,大聲喊道:“小曾,領獎了!”

他才慌張地穿起印有“中國”大字的運動服跑出去。

此時,大洋彼岸的北京,已是陽光燦爛。一條喜訊,從夜幕低垂的洛杉磯越過大西洋傳到了陽光燦爛的北京。中國健兒在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上奪得了第二枚金牌,金牌得主是曾國強。

在許海峰獲得奧運會第一枚金牌,全世界都在驚訝之時,曾國強再一次令人信服地證明了中國人在奧林匹克曆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

曾國強,這個名字對10億中國人來說是很陌生的,他能夠奪得冠軍這一消息簡直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就連留在北京的曾國強的教練陳冠湖在得到這個信息時,還在電話裏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是誰?”接完電話,他還是有點不相信他的學生。

一年前,1983年全國第五屆全運會上,才是個第八名,從中國的第八名到奧運會上的第一名,這中間隻用了一年不到的時間,這一步邁得太大了。

吳數德舉重再添一金

洛杉磯時間1984年7月30日17時40分,在馬利蒙特大學格斯頓體育館,正在準備舉行第二十三屆奧運會56公斤級舉重比賽。

賽場後麵的休息廳裏,20位大力士一絲不苟地進行著賽前熱身。

中國隊教練黃強輝靠牆坐下,依次端詳著這些膚發各異、異常健壯的小夥子們。他尤其仔細地觀察中國隊的主要對手:羅馬尼亞的馬弗泰、日本的小高正宏等選手。他要憑自己的眼睛和經驗,判斷對方的實力,看看自己製定的戰術是否合適。

這之前,黃強輝為吳數德訂的戰術是:抓舉第一把要120公斤,爭取領先對手10公斤;挺舉第一把要140公斤,可以輸掉5公斤。

此時,在黃強輝的觀察下,他得出一個結論:看來一切尚好,對手還不算很厲害。

可是,這時的主力隊員吳數德,感覺可不好。今天,一上午他又是粒米未食,滴水未進。他摸著杠鈴,覺得那根鐵棍特別粗,舉到90公斤以後,腰就發軟,擺起來很不利落,頭還有一些發暈。經驗告訴他,要出麻煩。

其實,早在昨晚吳數德就感到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當晚,他和另一名運動員賴潤明懶懶地躺在床上,兩個人都無精打采,全然沒有平時生龍活虎的樣子,也看不出第二天就要比賽的躍躍欲試的勁兒。

“賴仔,”吳數德對賴潤明說,“說點什麼吧。”

“說什麼呢?”賴潤明沒興致,“我餓得心發慌。”

“光餓倒也好了,我嗓子都快著火了。”吳數德歎了口氣,“唉,真想喝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