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咱們可真到上甘嶺了。”

吳數德明天就要參加奧運會56公斤級舉重比賽,可是前一天他的體重還是60公斤。他必須把這4公斤“多餘”的分量減下去,否則就會被取消比賽資格。

這一天,他從早晨起,就跑進桑拿浴室,在悶熱的蒸汽裏呆著,讓身體裏的水分變成渾身大汗流散出去;他還要堅持訓練,以便消耗掉體內的脂肪。此外,他一天隻能喝一杯牛奶,吃四五片麵包,便什麼也不能入腹了。而且,他還要拚命抵製那些精美的食品和飲料的誘惑。

這是最令人難以忍受的,眼看著美味的食物,卻不能入腹。奧運村內,餐廳晝夜開放,供應令人眼花繚亂、色味俱佳的各式菜肴、主食、湯、點心、水果、可口可樂。

吳數德不敢多看這些美味,甚至怕看見別人吃喝的樣子。晚上他和賴潤明哪兒都沒敢去,想在大廳裏看電視打發時間,但是可恨的可口可樂,加上麥克唐納快餐食品幾乎沒完沒了地隔幾分鍾便在廣告節目裏出現一次,配著迪斯科的節奏,轟擊著吳數德的胃和神經,使他嘴饞、心慌,使他無可奈何。

於是,他們隻好躲進自己的房間裏,躺到自己的床上。

“賴仔,你想什麼呢?”

“我想,比賽完了,我要狠狠吃一頓,沙拉、煎泥腸、火腿蛋、燜牛肉,對了,我要到唐人街去吃中餐……”

“哎呀,別說了!你不說吃的行不行。”

“那我就喝上一箱子可口可樂,還有咱們的維力汽水。”

“別說了。”吳數德幾乎在央求。

倆人都不說話了,又渴又餓。吳數德擰滅台燈,他想,睡著了就好了。

但是,吳數德怎麼也睡不著。雖然又渴又餓,思維卻異常活躍。

1980年,吳數德參加全國舉重錦標賽。為了減體重,他不吃不喝,囚徒似的在床上躺了整整兩天。這段經曆使他形成一種怎麼也擺脫不了的心理習慣,重大比賽前,他求勝心切,急欲比賽快開始。

但是,一旦到了為減體重而挨餓受渴的時候,他的雄心壯誌便煙消雲散,甚至可笑地希望比賽因故取消。

忍受饑渴,這還是小事,但在體力受到嚴重損耗的情況下去到賽場上和其他大力士進行激烈角逐,恐怕誰都會覺得心裏沒底。

此時,吳數德正處在競技狀態的低穀中。

吳數德的隊友都說他善於比賽,每臨大賽有“靜氣”,能無視幹擾,發揮正常。但今天,吳數德對自己的信心卻把握不住。他嘴唇很幹,這不單是因為口渴,據說還因為緊張。他覺得思緒很亂,頭腦中好像還有什麼更令人不安的東西,擔心明天是否能夠舉起100多公斤重的杠鈴。

早在出國前,主教練黃強輝就提出舉重隊拿一塊半金牌的指標,並沒有“分配”給個人。但包括吳數德自己,誰都清楚這一整塊金牌,是托付給他了。

到洛杉磯後,吳數德表麵上一如既往,沉穩自信。在中國代表團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他曾毫不猶豫地回答記者的提問說:“我就是拿金牌來了。”

出現在新聞記者和攝像機麵前的他,通常是在擺弄電子遊戲機。但他心中不踏實,他覺得壓力很大。在做拉力訓練時,吳數德把杠鈴加到了130公斤。

今天,自己的隊友曾國強,在52公斤級比賽中,一舉奪魁,使吳數德在高興中感到壓力增大。輕裝上陣和承受著拿金牌的壓力去比賽,是不一樣的。

明天,吳數德要迎戰的主要對手是羅馬尼亞和日本選手。論以往的成績,他處於領先地位。但是,現在的吳數德舔著幹裂的嘴唇,很擔心眼下的身體狀態,不知明天能否發揮正常水平?

吳數德望著窗外的滿天繁星,異國他鄉,隻有夜空是他熟悉的星光燦爛,這是美國的夏夜。

第二天,比賽就要開始了。

吳數德在熱身時,黃強輝也感到他的狀態不對勁。吳數德抓舉110公斤時,動作失常,展體展不開,勉勉強強舉過頭頂,杠鈴差點從脖子後頭掉下來。黃強輝知道吳數德訓練時偷偷加強度的事,也清楚他減體重熬得太苦,這無疑使他的體力大打折扣。

黃強輝站起身來,想道:“看樣子,他的‘庫存’不夠了,抓舉第一次試舉要不要改成1175公斤?”

黃強輝點燃一支煙,遲疑著。昨天曾國強獲得金牌後,黃強輝大大地鬆了一口氣。然而今天一走進體育館,他還是緊張了起來。

黃強輝知道,不能把自己的緊張情緒傳染給運動員。吳數德已經很不輕鬆了。在這個時候,一語不當,會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黃強輝坐了下來,現在應該給吳數德的隻能是信任。

對於運動員來說,壓力是看不見的,卻足以致人於死地。運動員大吼一聲,神氣十足地舉起杠鈴的一刹那,隻要有人用小拇指在他肩頭一點,他就會立刻垮下來。

此時,吳數德看到教練黃強輝正在悠閑地抽煙。教練的神態使他鎮定了下來。

吳數德雖然緊張,感到壓力沉重,但心中並不慌亂。他知道,舉重比賽是力量和意誌的拚搏。在減體重後力量下降,意誌將起決定性的作用。

“意誌,”吳數德默念著,“意誌……”

“喂,呆會兒露一手。”賴潤明走過來說。

“賴仔,我怕是不行了。”吳數德努力把電影演員的話學得像一些,“我如果犧牲了,你可要替我報仇哇。”他的普通話帶廣西味兒。賴潤明笑了,吳數德也笑了。

18時,56公斤級舉重比賽開始了。

此時,裁判台報出吳數德的名字。電子顯示屏上用英文打出“中國第一次試舉120公斤”的字樣。

觀眾席上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夾雜著跺地板聲和口哨聲。吳數德是奪標大熱門,連本地和香港報紙,都事先就約好請他賽後談拿金牌的感想。

吳數德走進比賽場。他抽簽抽得第一號,這是一隻壞簽,無法根據對手成績來調整自己的戰術。

不過,吳數德不在乎,他對賴潤明說:“第一號就是第一名嘛。”

說完,吳數德就走上舉重台。吳數德第一次試舉120公斤成功,但在抓舉125公斤的時候,他一摸杠鈴便知道沒希望了。腰裏象塞著棉花,根本就擺不起來。他竭盡全力,也無濟於事。兩次試舉都失敗了。

這是舉世矚目的奧運大賽,人人都緊張得要命。羅馬尼亞和日本選手,甚至連115公斤都沒舉起來。

隻有賴潤明好似瘋了一樣,居然舉起125公斤,這是他從未有過的好成績。

吳數德一回到休息廳,就埋頭做準備活動。他覺得頭昏身軟,體力已經不多了。挺舉是他的弱項,他在體重上吃虧,要拿冠軍必須領先同伴75公斤,這在今天幾乎不可能。更何況挺舉又是羅、日兩國選手的強項,他們完全可能追上來。

此時,在這個希望渺茫的時刻,奪取金牌的願望卻如此強烈,吳數德談不上懊喪,談不上心煩,一股說不出的感情牢牢地纏繞著他。父母師長,朋友同誌,祖國的高天厚土,難道就這樣辜負了?

窗外又將升起燦爛群星,在祖國,在故鄉此時正是烈日炎炎的白天。吳數德麵色平靜,眉宇間流露出自信與傲氣。希望不大,但不是沒有希望。吳數德喘著氣,一遍又一遍做準備活動。後路已經沒有了,必須背水一戰。汗水滲出毛孔,大滴地在身上滾動。

他想,眼下勝負未定,要像男子漢那樣拚到底。就是輸了,也要輸得漂亮。

7時20分,抓舉比賽結束。運動員將休息一會兒,然後進行挺舉比賽。

7時40分,吳數德挺舉140公斤成功。小高正宏挺舉140公斤成功。賴潤明挺舉140公斤成功。馬弗泰挺舉145公斤失敗。

8時10分,吳數德挺舉145公斤成功。小高正宏挺舉145公斤失敗。賴潤明挺舉145公斤失敗。馬弗泰挺舉145公斤再次失敗。

8時40分,小高正宏、賴潤明、馬弗泰三個人第三次試舉失敗。戰場上還剩下最後一個人和最後一次機會。

這時,吳數德對黃強輝說:“要1475公斤。”

他累極了。舉起145公斤,連他自己都覺得是奇跡。放下杠鈴後,血一下湧上頭頂,又一下湧到腳底,使他頭暈目眩。

然而,吳數德情緒極好。他和賴潤明已經把其他選手甩在後邊,金牌肯定屬於中國了。此時,他覺得壓力一下子全沒了,到洛杉磯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的輕鬆。沒有緊張,卻有渴望拚搏的興奮。他感到力量在慢慢消失,新的力量又從每一塊肌肉的縫隙中湧出。拚了,此時不拚,更待何時!

以前,他隻在第五屆全運會上舉起過1475公斤,那次他沒有為減體重而挨餓,體力充沛。這會兒還行嗎?12年的舉重生涯中,吳數德悟出一個道理:賽場上強手如林、關隘似鐵,但真正的對手隻有一個,就是你自己。戰勝自己,便是成功。

這時,黃強輝也感到吳數德的信心倍增。黃強輝忍住激動,對吳數德說:“注意,不要受傷。”

當麥克風傳出:“吳數德,第三次試舉1475公斤”的聲音時,吳數德剛剛做完準備活動。他疲憊不堪,不得不先站著喘喘氣。

場上傳來近於瘋狂的喊聲、口哨聲、跺地板聲。他們急切地等待著運動員的入場。

吳數德走進比賽大廳,走上舉重台。喧嘩聲嘎然而止,人們等待著最後的結果。

吳數德站在杠鈴前,靜靜地呆了幾秒鍾。他蹲下身來,用手量了量鐵杠的距離。然後他雙手握杠,猛拉、翻腕、蹲起,他用鎖骨、肩膀、手腳死死抵住杠鈴,深深吸了一口氣。突然,用盡身上最後的全部力量,他把杠鈴穩穩地舉在頭頂上。

裁判台上的燈亮了。大廳裏掀起瘋狂的浪潮,黃強輝、賴潤明撲上去,抱住從舉重台上有些踉蹌地走下來的吳數德。

吳數德滿麵倦容,他從領隊、教練、隊友的擁抱中走出來,疲乏地閉上了雙眼。他如願以償了。

站在最高領獎台上,吳數德笑了。

李玉偉摘取射擊金牌

洛杉磯時間1984年7月30日,在洛杉磯普拉多射擊場上,正準備進行移動靶比賽。

李玉偉到了射擊場,心裏感到有幾分不踏實。因為昨天由於美方的臨時變動,他未能趕上到射擊場的班車,從而影響了訓練。一天未到靶場,他感覺就好像多年未到靶場了!

其實,李玉偉同隊友一起乘坐中國民航班機,越過太平洋,來到了大洋彼岸的洛杉磯後,他就立即投入到訓練中去。

當時,李玉偉無暇欣賞洛杉磯的優美風光,每天一早就同隊友們乘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一個多小時,趕到射擊場進行訓練。

他要盡快適應這裏的氣候和場地,並探察一下各國運動員實力。在洛杉磯的射擊場上,李玉偉並不引起人們的注意。

在訓練場上,人們注意的是獲得世界錦標賽的冠軍和奧運會亞軍哥倫比亞選手貝林格羅特,世界錦標賽第四名的芬蘭選手利沃寧,以及進入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比賽前四名的意大利、法國等國家的選手。

美國一家雜誌,賽前預測金牌的爭奪認為是在貝林格羅特和法國選手特裏奈勒之間展開,至於“黑馬”,該雜誌說澳大利亞的威爾遜可能是一個。

洛杉磯時間7月29日,是射擊賽的第一天,李玉偉的隊友許海峰,打破了中國在奧運史冊上0的紀錄。為祖國奪得了本屆奧運會上的第一塊金牌!

這個喜訊使10億炎黃子孫無限振奮,也激發了李玉偉拚搏的決心。

這時,參加這次比賽的25名選手,來自15個國家。根據抽簽,李玉偉排在第七位出場。

美國人對射擊有著特殊的愛好。今天,觀眾的人流一清早就湧進了射擊場。他們當中有懷抱小孩的婦女,有坐輪椅的老年人,還有小學生。

比賽開始了,輪到李玉偉射擊時,他做了一個深呼吸,沉著地瞄準了移動靶。

移動靶比賽分兩天進行,第一天是慢射,共打30發子彈,第二天是速射,也是打30發子彈。

李玉偉果斷地扣動了扳機,前10發慢射,僅出現一個9環,中間10發子彈又隻打過一個9環!他越打越順手,連連擊中10環。

17分鍾時間裏,他30發子彈打完,命中了298環,差兩環就滿環了!成績超過了所有參賽的對手。

第一天比賽結束之後,蔡教練和李玉偉在宿舍裏,商量第二天的射擊方案。

李玉偉談了很多,教練隻對他說:“你還是要堅持快打。”

有經驗的教練知道,在關鍵時刻,對運動員點出關鍵的問題就可以了。這也使得運動員增強自信心。

這天晚上,雖然李玉偉很自信,但仍思緒萬千,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不能入睡。

已是24時了,在他腦子裏還想著:“堅持快打。”

7月31日5時30分,李玉偉和戰友們又踏上了去射擊場的征程,迎接新的戰鬥。

速射打起來比慢射困難。靶子出現後,刹那間,就會消失,運動員精神必須處於高度集中的狀態,是比意誌、比速度的戰鬥。

輪到李玉偉上場,他全神貫注,速射發揮較好,連連射中10環。

敏感的記者們,看到李玉偉大有奪魁的希望,於是紛紛聚集在他的身後,對他的每次擊發,都議論紛紛,場內人聲嘈雜,這使得李玉偉難以集中精力。

“要保持鎮靜!”李玉偉告誡自己。

在場的隊友和教練,不禁都為他捏著一把汗。

李玉偉有時默念著什麼,有時他望望遠方,做一些心理調整,穩定情緒。

最終,他打完了30發子彈,總成績是587環!

當洛杉磯普拉多射擊場上的槍聲漸漸平息下來的時候,電視熒光屏上第一行英文字赫然顯示出:

李玉偉——中國——587環

他超過獲得第二名的貝林格羅特3環!李玉偉登上了冠軍的領獎台!

名不見經傳的我國射擊小將李玉偉,在第二十三屆奧運會男子移動靶射擊比賽中,出人意料地奪得了金牌,成為奧運會這個項目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冠軍!

頓時,人群沸騰了!誰也沒有預料過這麼多人角逐的金牌會掛在這位中國小夥子胸前!

在場的記者,圍住了李玉偉,誰也沒想到——在過去世界錦標賽上一直榜上無名的中國選手,竟脫穎而出,一舉獲得了冠軍。

記者們開始向李玉偉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

“你是怎樣訓練的?練了幾年?”

“參加過多少次國際比賽?”

……

當他們聽說這位19歲的選手是第三次參加國際比賽時,簡直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對此,曾在兩年前到中國訪問過的國際射擊聯合會秘書長霍·施賴貝爾說:“我看到中國有很好的體育設施,射擊場也是第一流的。教練員訓練有方。當初我就感到,中國的射擊運動幾年內將有一個大的飛躍。但是無論如何也沒想到進步這樣快。”

和任何一位世界冠軍一樣,金光閃閃的金牌不是憑運氣得來的,是經過艱苦磨練的結晶!

國際射擊聯合會移動靶射擊委員會主席、阿根廷的恩裏克·雷沃拉過來熱烈祝賀:“太好了!太好了!”

雷沃拉拍著李玉偉的肩膀,朝他翹起了大拇指。他從口袋裏掏出移動靶委員會的標記,貼在中國奧運會冠軍的槍托上。

不少美國裁判也紛紛走過來同李玉偉握手,向他祝賀。

站在高高的領獎台上,李玉偉注視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他的眼睛濕潤了:

祖國啊!您的兒子為您贏得了榮譽!

陳偉強舉重再添佳績

洛杉磯時間1984年7月31日,在馬利蒙特大學的格斯頓體育館,第二十三屆奧運會60公斤級舉重比賽即將進行。

這次我國參加比賽的選手是陳偉強,他從去年冬天開始,就為今天的決戰進行準備了。

他針對自己年紀漸大、體力恢複較慢的弱點,著重加強身體素質訓練,在技術上則著重攻克抓舉這個弱項。

4月,全國賽後,他總結了成績不理想的教訓,在訓練中忍受著針刺一般的疼痛,拋開長期離不開的拉帶,練到不用拉帶抓起1275公斤,比用拉帶時的成績還好;同時,適當降低訓練量,避免出現傷病和過度疲勞。這回,他是帶著完成任務的信心來到洛杉磯的。

住進奧運村,這裏的電腦引起了陳偉強的興趣。電腦不僅可以告訴你每項比賽的時間、結果,可以告訴你各項比賽的曆史資料和每天交通車的開車時刻,可以給你的朋友留言,還可以查詢各個項目優秀選手的簡曆和近幾年的比賽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