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傳統相親,自覺不靠譜(2 / 2)

我就這樣天馬行空的想著,直到有人晃了晃我的胳膊:“同誌,你說是吧?”啥?我當然不知道他們在說啥,但是我也絕對不會去問的,我很自然的接著話茬,假裝剛才是在沉思他們的對話,然後點點頭:“嗯,是的,我覺得是可以。”不僅是簡單的回答,還做了延伸,雖然還是廢話,但是顯示了我城裏人的檔次是不?

“那,三妹,你看大夥都滿意的呢。你這是找到好人家了!”一媒婆模樣的婦女(也是特別容易認,除了三妹,就她塗脂抹粉的,還穿了一身喜慶大紅褂。)喝了杯酒,招呼道,“你看人家又是雞蛋又是#白金還有牛奶。”“那箱奶不是啊,是人家同誌帶來的。”

媒婆打著哈哈:“噢噢噢,不算那箱奶,這東西還不夠呀。”我原來覺得挺尷尬的,自己帶的隻有一盒奶。現在更尷尬了,我的禮物咋和人家來相親的禮物放一起了。哦,好象不是我放的,那我就放心了。嗯?相個親,帶那麼多禮物幹嘛?

我腦子還沒轉過來,就聽媒婆說道:“那就這樣,過3個月,年底咱們把事辦了。”辦啥事?

我這邊還沒有轉過來,大家一片相應之後,吃吃喝喝的氣氛推向了**。其實我一直沒有搞清楚,從頭到尾隻有媒婆在說話,到底是誰和三妹相親呀?仿佛聽到了我的心聲,媒婆又站了起來,開口了:“那那那,讓他們兩個一起喝一個吧,這就定下來了!”一片起哄聲中,三妹笑吟吟的站了起來,在她對麵,一個麵相四十歲左右的大叔也站了起來,旁邊一個剛剛一直喊著他“爸爸爸爸”的鼻涕小哥此時正捉著雞大腿在啃呢。這到底是啥情況?!

好奇心就這樣折磨著我,一直等到三妹親自解答了這個問題:男的之前有過一老婆(可能是買的)跑了,有一個孩子,3間瓦房。他們這次相親雖然是第一次見麵,但是媒婆已經來說了3次,所以相親的時候就順便把事給定了下來。順便……

這不是相親,這不僅僅是相親,有相親的帶著這麼多……彩禮嗎?有相親的第一次就連婚期都要定下來嗎?有相親的彼此都不接觸接觸吃個飯喝杯咖啡什麼的就在一起了?好歹也兩個人在一起說說話呀。撇下這些不說,兩個人的年齡差距,這男的長得一點不像個好人,之前的老婆跑了是什麼個情況?家庭暴力?買來的老婆?被拐賣來的?

“姐,你說的什麼呀?”三妹對我說的,有些不理解。我又不知道怎麼能讓她理解,我想了一下,準備換個說法再來勸她:“三妹,其實你可以去城裏打工呀。我看你們村子裏也有不少出去打工的,打工賺得多,而且也許你會喜歡城裏的生活呢。”我不能說服她抗爭家庭,但是給她指條康莊大道不是更好嗎?

“姐,我沒去過城裏,就算去了,又沒地方住又不認識人,聽說城裏人壞人多。”三妹手裏編的竹筐一點沒有停,她盯著手裏的活,說道,“我這樣的,條件不好,他家裏的條件挺不錯的。”

作為一個虛偽的城裏人,我可能真的不能理解家庭的物質條件對於農村而言有著怎樣的標準,我努力用城裏的條件來等價兌換。譬如說有三間瓦房和一輛拖拉機的男人是不是就相當於有房有車的土豪?那三妹就是有著高學曆背景的待嫁女生?……可是不管我怎麼聯想,我都不能認可他們之間存在的門當戶對關係。我試著勸三妹:你可以去大城市打工,去見識見識,也許能找到更加適合的呢。三妹低著頭蹲在那裏半天不說話(像我這樣的急性子就怕遇到這樣的悶葫蘆,半天不說話能急死人),然後告訴我,家裏的舅舅舅媽都指望她養,她還要供弟弟上學,何況她一個女孩子家的也賺不到什麼錢。人家什麼都有,她過去也許能享享福,就不用操心了。(這個,我可以理解為傍大款嗎?)

我們說城鄉有差距,但是那差距就僅僅是物質上的嗎?現在就算農村,條件隻要不是特別特別差,家家都有電視,誰也都從電視機裏見識過外麵的世界,也不是說農村人什麼都不懂。其實有的時候談起人生道理,他們比我還心靈雞湯。但是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往外走?三妹為什麼顧慮那麼多?這樣的相親為什麼能一直延續下去?也許就是因為我們對於未知的恐懼吧?還有對個人的不自信?所以即使別人的描述再好,有時我們也不敢去嚐試。因為我們害怕失敗,害怕去麵對。這一點,是沒有城鄉差距的。

回城吸霾的時候到了,臨行時,我給了她我的電話號碼,還有我的地址。跟她說有時間就來找我,我想到時候可以順便帶她見識見識她眼前這個不一樣的世界。她很小心的收好,狠狠的點點頭,好!等我這邊結完婚,我就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