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恢複正常
●鄧小平強調說:“1975年教育戰線的整頓搞不動,我就想讓軍隊帶頭,在軍隊搞一所國防科技大學,從高中直接招生。”
●鄧小平說:“今年就要下決心恢複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學生,不要再搞群眾推薦。”
●鄧小平說:“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麵忍耐一些,甚至於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
● 恢複正常
共和國故事·刻不容緩
召開高校招生工作座談會
1976年金秋,共和國大地上百業待舉。建設呼喚著人才,國家振興需要人才,然而,人才從哪裏來呢?
黨和國家領導人把目光投向了荒蕪已久的高等教育上。
1977年6月29日,由教育部組織召開的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座談會在太原晉祠賓館召開。
在會上,代表們研究了招生工作的各項政策。
在討論招生對象時,一部分同誌認為,要繼續貫徹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即“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招收學生”。
大多數同誌則認為,周恩來總理在1972年曾根據毛主席關於加強基礎理論研究的指示,提出招收有研究才能、鑽研有成績的應屆高中畢業生直接上大學,應該落實周總理的指示。會議結束時,基本維持了前幾年的招生規定。座談會在大家思想並不統一的情況下結束。
1977年7月,鄧小平向中央主動請纓分管科教工作。
7月23日上午,鄧小平同中共長沙工學院臨時委員會正副書記張文峰、高勇談話。鄧小平指出:
我主動提出協助華國鋒主席、葉劍英副主席管教育、管科學……我們國家60年代和國際上差距還比較小,70年代差距就比較大了。要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你們可以花錢把外國技術資料買來,編到教材中去,也可以派留學生去學,還可以請外國技術專家來教。隻有學到手了才能發展,才能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鄧小平強調說:
1975年教育戰線的整頓搞不動,我就想讓軍隊帶頭,在軍隊搞一所國防科技大學,從高中直接招生。現在看來還不夠,還應當發展。教育要兩條腿走路,要有重點。大學要從工農兵中招生,重點學校可以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基礎是數、理、化、外語,從小就可以學ABC。
7月29日,鄧小平聽取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教育部部長劉西堯等彙報教育工作。
鄧小平指出:最近準備開一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找一些敢說話、有見解的,不是行政人員,在自然科學方麵有才學的人參加。
鄧小平接著說:
要進口一批外國的自然科學教材,結合我們的實際編出新的教材,以後就拿新教材上課。要組織一個很強的班子編寫大中小學教材。要抓一批重點大學。重點大學既是教育的中心,又是辦科研的中心。高等學校的科學研究,應納入國家規劃。重點學校首先要解決教員問題。清華、北大要恢複起來。要逐步培養研究生。教育部也要抓一些中小學重點學校,在北京就可以抓40所到50所。不能降低教師的待遇,要加強外語教學,要搞電化教學。
鄧小平還指出,有幾個問題要提出來考慮:
第一,是否廢除高中畢業生一定要勞動兩年才能上大學的做法?
第二,要堅持考試製度,重點學校一定要堅持不合格的要留級。對此要有鮮明的態度。
第三,要搞個彙報提綱,提出方針、政策、措施。教育與科研兩者關係很密切,要狠抓,要從教育抓起,要有具體措施,否則就是放空炮。
8月4日,教育部向國務院報送了《關於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座談會的情況報告》。《報告》指出,普通高等學校招收的學生一般要有高中畢業或相當於高中畢業的文化水平。同時考慮到1968年以來在工廠、農村勞動的初中畢業生上大學的要求,根據各專業的不同情況,對文化程度的要求可以有所不同。
關於試招少數應屆高中畢業生直接上大學的問題,《報告》指出:先在少數高等學校進行試驗,試招人數為4000至1萬人。
關於文化考查,《報告》提出“重視文化程度”,文化考查辦法“采取口試、筆試等多種形式進行,提倡開卷考試,獨立完成”。同時提出“不要憑一次考試決定棄取”。招生製度的總體框架並沒有因此受到觸動。
恰恰在教育部報送《報告》的同一天,鄧小平在北京飯店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在此之前,鄧小平剛剛恢複工作。
5月24日,鄧小平在同中央有關同誌談話中指出,“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指出“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並且提出從小學抓起,“5年小見成效,10年中見成效,15年20年大見成效”。
鄧小平在科教座談會講話
1977年8月4日,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在北京飯店舉行。按照鄧小平的要求,中國科學院和教育部分別在科學院係統和高等院校確定了33位與會代表。
這是鄧小平抓科學和教育工作的一個大動作,也是一個暢所欲言的座談會。專家們說,如果不實行高考,今年又要按推薦的方法招來20萬人,好多不合適的,浪費就大了。
專家們的一致意見使鄧小平受到很大震動。他問坐在身邊的教育部部長劉西堯:“今年恢複高考還來得及嗎?”
劉西堯說:“推遲招生,還來得及。”
鄧小平聽了,當場決斷:“既然今年還有時間,那就堅決改嘛。”
在當天的會議上,鄧小平在講話中指出:
一講科研,就離不開教育。現在科研人員後繼乏人。科研人員來源可以從生產單位直接選拔、培養,但大量的還是靠大學,特別是尖端科學和理論方麵的人才。所以要把大學辦好。但教育隻抓大學,不抓中小學不行。好多知識,要從小學開始打好基礎。像語文、算術、外文,就要從小學抓起。教育工作基本方針就是遵照毛主席的教育路線去做。
鄧小平強調說:
要做思想工作,把“臭老九”的帽子丟掉。對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中通過自學達到了較高水平的人,要研究用什麼辦法、經過什麼途徑選拔回來。這種人成千上萬,要非常注意這部分人,愛護這部分人,千方百計把他們招回來上大學或當研究生。大學可以直接從高中招生。大學要辦得活一點。有些青年成績好,沒畢業就可以當研究生,好的班也可以全班轉入研究生。過幾年後,大學要重點培養研究生。這樣做,研究人員成長得快。這是個方針問題。這樣出人才會快些。我相信中國人聰明,會大量出人才的。
鄧小平以偉人的氣概,對一些錯誤做出了糾正。他的講話,受到與會者的熱烈歡迎。在會場上,有的人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8月5日,鄧小平主持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在有人談到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水平的問題時,鄧小平指出:大家提到大學的有些內容可以放到中學去講,中學的有些內容可以放到小學去講,這樣不管是大學、中學還是小學的教師,水平就不行了。假如按新的課程,就有一批教師不合格,大家考慮到底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堅持兩條腿走路,水平比較高的,叫做重點,重點大學、中學、小學。但是不等於非重點學校就不出人才。重點大學應當主要從重點中學招收學生。這樣解決教師缺乏問題比較容易一些。教師自己要提高。在國外願意回來的中國人,堅決請回來。
8月6日,鄧小平繼續主持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在當天的會議上,有人談到學製等問題。鄧小平說:
從明年開始執行新的教育製度。今年做準備,把學製、教材、教師、學生來源、招生製度、考試製度、考核製度等都要確定下來,都要搞好。搞好後就不要經常變動了。當然小改也還是可能的。在與會者建議盡快改變用推薦的辦法招生時指出:既然今年還有時間,那就堅決改嘛!
鄧小平指出:招生涉及下鄉的幾百萬青年。要拿出一個辦法來,既可以把優秀人才選拔上來,又不要引起波動。重點學校要統一招生。他說:
今年下決心按要求招生,招的學生要符合要求。在有人談到“以學為主”的問題時說:重點學校應以搞基礎理論教學為主,培養學得比較深、水平比較高的科研人才。一般大學招的學生水平可能低一些,教學內容應有所不同,出的人才普通一些,但也可能出些尖子。
鄧小平還指出:教育部要抓好重點學校,其他的放手讓地方上抓。重點學校太少了,要再增加一些,好多專業院校也應當列為重點學校。現在辦得不算好的學校要加強,搞幾條腿走路。重點學校不要提半工半讀。
鄧小平剛一恢複工作,就以一個政治家、戰略家的氣魄和勇氣深刻地思考著中國的前途命運和發展道路問題。中國的道路如何走,走向何方?應當從何處入手?以哪裏為突破口?鄧小平認為,中國要走現代化建設之路,要改革,就必須尋找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就是科技和教育。
鄧小平敏銳地認識到教育是關係著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並親自指揮和領導了教育界的撥亂反正和全麵恢複教學秩序的工作。
0
鄧小平發表著名八八講話
1977年8月8日,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在北京繼續舉行。
在這次會議上,鄧小平發表了著名的“八八講話”。
鄧小平以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的膽略和氣魄指出:“對全國教育戰線17年的工作怎樣估計?我看,主導方麵是紅線。”並且肯定,絕大多數知識分子“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這裏談到的“17年教育路線”是個特定概念,指建國初的1949年至1966年。
在談到關於教育製度和教育質量問題時,他說:
一個是高等學校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生的問題。今年就要下決心恢複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學生,不要再搞群眾推薦。從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