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李鵬總理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作主題報告。

江澤民在講話中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國教育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教育改革逐步展開,教育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提高了國民素質,培養了大量人才,對國家的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江澤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戰線的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教育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江澤民還談到,各級各類學校都要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努力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四有”新人。要針對改革和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加強和改進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教育。他說,全社會都要關心和保護學生的健康成長,共同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江澤民強調指出:

要大力發展各種層次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調整教育結構的關鍵環節是要多辦一些各類職業學校,培養大量的初級、中級人才。

從此,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便被提上議事議程。各地的職業技術學校如同雨後春筍,紛紛出現在神州大地上。

1994年,49所全日製中等專業學校共招生18375人,畢業學生12275人。95所技工學校共招生19116人,畢業學生15585人。職業高中和普通中學職業班共招生9613人,畢業學生8664人。

由國家教委和勞動部組織的全國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評估中,鐵路中等專業學校有32所被評為省部級重點學校,其中21所被命名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鐵路技工學校有39所被評為省部級重點學校,其中21所被命名為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

為進一步貫徹國務院和鐵道部關於加強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和勞動部《關於深化技工學校教育改革的決定》,6月,在陝西寶雞召開了鐵路技工學校改革與建設經驗交流會。會上交流了17個典型經驗,討論了鐵道部關於貫徹勞動部《決定》的實施意見,對進一步推動鐵路技工、司機學校深化改革起到導向作用。

為探索改革傳統的學科型教學體係、建立以職業能力為中心教學體係的職業教育改革途徑,為促進中專、技工學校實習演練基地的標準化、規範化建設,鐵道部製訂下發了《鐵路普通中專二十個專業校內實習演練基地標準(試行)》的通知和《鐵路技工學校十一個專業校內實習演練基地標準(試行)》的通知。

當時,很多職業培訓機構也在各地建立起來。

人大審議通過職業教育法

1996年5月1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十九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在這次會議上,人大代表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這部法規在當年9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史上的重要裏程碑。

《職業教育法》對職業教育的地位作用、體係結構、方針原則、辦學職責、管理體製和經費渠道等都做出了原則規範。

《職業教育法》的頒布和貫徹落實,使我國職業教育逐步走上了依法辦學、依法管理的軌道,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1999年,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江澤民再次強調:

努力辦好各類職業技術教育是一篇大文章。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雖然已經有了發展,但總體來說,還剛剛開始做,各地各部門要狠狠抓它10年、20年,必會大見成效。

在發展職業教育方麵,各省在中央的鼓勵下大膽實踐,其中,湖北省更是做出了優異的探索。說起湖北省發展職業教育的曆史,還要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說起。

早在1980年,為了解決城鎮待業青年的就業問題,湖北省開始大規模就業前的培訓工作。

當時,全省積累下來的城鎮待業人員多達46萬,這些人中多數沒有技術專長,就業困難。為了促進就業工作和城市第三產業的發展,全省在廣開就業門路的同時,開展了對待業人員就業前的職業技術培訓工作。

1980年9月,教育部、國家勞動總局擬定了《關於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國務院在批轉這個報告時指出:

改革中等教育的結構,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適應四化建設的需要,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各級人民政府、各部門都要予以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

同月,湖北省教育局向省政府草擬了《關於積極發展我省農(職)業中學的報告》,就發展農(職)業中學的有關具體問題提出了意見。《報告》要求各地進一步擴大試點工作,製定出適合本地區的規劃,采取措施,付諸實行。

《報告》要求各地辦學形式要多樣化,不搞“一刀切”,可采取改辦、新辦、聯辦等形式,廣開學路,國家、廠礦、集體、社隊多方麵舉辦農(職)業學校。並且還就農(職)業中學的培養目標、學製、畢業生的出路安排、經費、編製、教師配備、生產實習基地以及如何加強領導等問題提出了意見。

當年,全省農(職)業中學發展到98所,在校學生1萬多人。1982年4月,湖北省政府在《關於改革中等教育結構,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幾個問題的通知》中強調:

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各單位必須將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工作納入自己的議事日程,采取切實可行的步驟,盡快改變目前中等教育結構不合理的狀況。

當前要特別重視發展農業、消費品生產行業以及商業、服務行業方麵的職業技術教育。

《通知》還對職業技術教育中的一些具體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

1982年6月,湖北省教育局在利川縣召開全省農(職)業中學試點工作經驗交流會,總結交流幾年來試點工作的經驗。

利川縣到1982年上半年已舉辦農(職)業中學9所,學生924人,占高中階段學生總數的175%。此外,中共利川縣委、縣政府拿出129萬元扶持建校工作。該縣壩漆中學、福寶山藥材中學、甘溪山林業中學等都辦得頗有特色。

利川縣發展(農)職業技術教育的經驗首先是黨委和政府重視,教育部門和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其次是有一個好的學校領導班子和一支好的教師隊伍。端正辦學指導思想,從實際出發,因地製宜定專業、設課程,靈活多樣地確定辦學形式,自力更生,勤儉建校。

試點工作經驗交流會提出,全省改革中等教育結構、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試點階段已經基本結束,今後應把工作重點放在數量上有較快的發展,在質量上有較大的提高。這一年,全省農業中學發展到220所,另有普通中學附設農、職業班172個班。農(職)業中學在發展過程中遇到比較大的阻力和困難,社會上不少人認為,學校條件差,教師水平低,學生考不上普通高中才上農(職)中。

農(職)業中學大多校舍破爛,設備奇缺,經費不足,缺乏可供選用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教材,不少學校掛著農(職)業中學的牌子,實際辦的仍然是普通中學,學生流失也很嚴重。

1981年,荊門縣有一所農業中學錄取新生72人,實際報到35人,到1982年在校學生僅剩下15人。鄂城縣決定改辦5所農業中學,上報省教育局後,隻有一所學校掛出農業中學的牌子,其餘中學都不願意改辦。

1982年該縣農業中學學生僅有12人。在省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省教育廳、財政廳、勞動人事廳、省計委等部門先後在辦學經費、教學計劃和教材、教師隊伍建設、畢業生的就業安排等方麵,製訂了一係列政策,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解決農(職)業中學辦學中的一些具體困難,從而促進了農職業中學的發展。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革農村學校教育若幹問題的通知》。

《通知》指出:

各地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統籌規劃,有步驟地增加一批農業高中和其他職業學校。除把一部分普通高中改辦為農業高中和其他職業學校外,還要根據可能,新辦一些各類職業學校。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開創全省農(職)業技術教育的新局麵,湖北省教育廳擬定了《關於進一步改革中等教育結構,發展農(職)業中學的意見(討論稿)》。

《意見》提出,到1990年全省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應占整個高中階段在校生的50%的規劃。並對如何實現這一規劃以及解決發展農(職)業中學的具體問題,提出了辦法與措施。為辦好農(職)業中學,湖北省下達了設備補助款560萬元。1983年,全省農業中學發展到337所,1984年1月,湖北省教育廳、勞動人事廳、財政廳、省計委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改革中等教育結構,發展農職業中學的意見》。《意見》提出要進一步提高認識,作好規劃,加快發展步伐;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進一步加強領導。

1984年農業中學在改革中數量上有了一些發展,質量上有所提高,全省有358所,以及試辦了農業初中114所在校學生3萬多人。這些畢業生在農村大都發揮了作用,不少人被錄用為農村基層幹部、鄉鎮企業從業人員和鄉村農業技術人員,成為建設新農村的一支重力量。

甘肅省定西市職業教育也引人注目。

2000年,定西市教育局結合臨洮建築業發展,指導臨洮縣職業學校與本縣建築企業開展聯合辦學,由學校負責人員培養,企業提供實習基地並負責就業安置,學生在二年級時就被當地建築老板一“搶”而空。

這樣一試就試出了一條職業教育新思路,此後幾年,他們大膽試驗,不斷探索,逐漸形成了擴大入口,疏通出口,聯合招生,合作辦學,異地就業的辦學新路,經過總結推廣在全市各職業學校全麵開花。

當國家倡導聯合辦學時,定西市已有好多所職業學校與天津、蘇州、青島、廈門、山東等地的學校、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形成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城鄉合作、東西部合作等多種模式,為貧困地區青年走向全國打開了通道,解開了多年來製約定西職教發展的“瓶頸”問題。

到後來的2005年,在就業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全市3000多名職教學生穩定就業率達到了95%;招生工作也隨之大有改觀,各縣區職校今年共招收新生4727名,比上年增長70%以上。上職校,學技能,外出創業成為越來越多的城鄉青年的選擇。

定西市委、市政府又明確提出了以職業學校為主陣地,擴大勞務培訓輸出,讓更多的勞動力依靠技能掙錢致富。市教育局據此在抓聯合大學,擴大學曆教育的同時,狠抓勞動力的培訓輸轉,廣泛開展訂單式培訓、聯合式培訓、品牌式培訓和儲備式培訓。

2005年就已培訓達到七八萬人,大大增加了直接輸出勞動力人數。職教與勞務輸出的緊密結合,全麵地提升了勞務產業的品質和效益,展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麵對新的形勢,定西市教育局著力整合資源、強化措施,通過召開職校校長座談會、職業教育工作會,組織相關人員到發達地區參觀考察等多種方式,開闊大家的視野,學習外地經驗,研討定西市發展方略,響亮提出了走大職教發展路子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