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華中師大教授、時任武漢市教育局副局長的周洪宇在農村調研時發現,2002年9月開始實行的農村稅費改革,取消了過去可征收的農村教育附加費和教育集資,實際中錢又不夠,原本基礎薄弱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缺口變得更大。

周洪宇到京參加“兩會”,他結合調研,寫出了題為《實行義務教育完全免費製應自農村始》的文章,強調“義務教育是國家義不容辭的責任”。隨後,教育部財政司和基礎教育司就分別給周洪宇來電,表示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問題。周洪宇說:

以見報稿為起點,我在3月10日前寫出了《關於實行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完全免費製的建議》提交給了大會,就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免費提出“分類承擔、分步實施”的具體方案。

這一議案引起強烈反響,當時各種媒體對此觀點的報道,集成起來有厚厚一本。

周洪宇說:“這一議案的反響是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更沒想到的是,一屆政府任期,議案就得到實現,這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政府行政中十分具體的體現。”

2008年9月1日,我國教育史終於迎來了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我國實現了城鄉義務教育全部免除學雜費,這是我國義務教育的一個裏程碑。

當月,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正式公布,該規範反映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

2009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國家教育督導團組織國家督學和專家,對遼寧、河南、湖南、廣西、貴州五省(區)城市免雜費等相關工作進行了專項督導檢查,共檢查了7個市(州)、10個縣(市、區)、55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

督查結果顯示,自2008年秋季學期開始,五省(區)所有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和接受政府委托承擔義務教育辦學任務的民辦學校學生,都享受了免除學雜費政策;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學生,繼續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對符合當地政府規定接收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免除了學雜費和借讀費。城市免雜費的相關政策在五省(區)得到了較好落實,做到了“應免盡免”。

遼寧省從2004年秋季開學起,計劃用兩年時間建立健全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製度和機製,安排農民工子女到全日製公辦中小學入學,實現100%入學率。

河南省作為全國人口第一大省,進城農民工子女入學一直麵臨較大壓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進城農民工子女入學工作。鄭州市金水區為緩解接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較多學校的辦學壓力,2008年投入12億元,對5所接受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較多的學校進行了改擴建,極大改善了辦學條件。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國全麵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學雜費,這是國家在“執政為民”理念下減輕老百姓負擔的可貴進步,也是我國教育體製改革的最大亮點。

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教育體製改革攻堅》顧海良主編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高等教育體製改革中的法律問題研究》劉劍文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農業高等教育體製改革與農村發展》劉永功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市場經濟與中國高等教育體製改革》帥相誌主編山東人民出版社

《教育體製改革:科教興國戰略下的選擇》朱國仁著黨建讀物出版社

《中國教師教育的新境界:中國高等師範教育體製改革研究》檀傳寶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