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研製艦艇
●陳雪江說:“我才上了個初中一年級,又沒有造船技術,對造炮艇一竅不通,能提什麼意見啊!”
●徐振棋到東海研究部後提出:“既不能參照常規艦船設計,也不能參照滑行快艇的設計,必須探索新路。”
●海軍給這兩個中隊的任務是:“以火力支援陸軍登陸,堵截海上敵人退路,阻擊敵人增援的艦艇。”
● 研製艦艇
共和國故事·海上巨龍決定造艦隊打破禁運
1949年12月25日,中南海軍在剛解放不久的廣州成立,當時,隻有可憐巴巴的5艘小艇。
隨後,在廣東軍區江防司令部成立大會上,葉劍英說:“咱們雖然沒多少船,但是我們還有284條漢子嘛,先把華南的門戶守起來!”
那時的中南海軍充其量隻能算是“海上遊擊隊”,但是這絲毫不能減弱共產黨軍人的勇氣和鬥誌。
1950年4月,四野的四十軍、四十三軍靠著簡陋的木帆船,分幾次渡過瓊州海峽,突破“伯陵防線”,奪取了海南島。
1950年3月,新上任的海軍司令員肖勁光風塵仆仆地到了威海。為了渡海到劉公島,隨行人員隻好向當地漁民租了一艘小船。
登上劉公島,肖勁光沒有見到任何海防設施,但見斷垣殘壁,滿目淒涼,海水默默地衝刷著清政府遺留下來的孤零零的鐵碼頭。旗頂山炮台也隻剩下幾個鏽跡斑斑的炮座。
在這個著名的軍港,新中國海軍連一艘舢板也沒有。
返程中,當駕船的漁民得知站在自己船上的竟是新中國的海軍司令員時,吃驚地說:“海軍司令還要租我的漁船用?”
這句話對肖勁光的刺激太大了。他當即下令筆錄此事,以誌紀念。
他晚年總提及這件事,說:“可有什麼辦法呢?我這個海軍司令當時就是兩手空空啊!”
當時,台灣的蔣介石政權企圖扼住新中國的經濟咽喉,宣布在長江口和珠江口地區嚴禁任何國籍的船舶駛入,一切海外商運予以停止。
之後,美國又在第一時間帶領英、法、澳、比、加、荷、土、菲、泰、新、希等16國,一同參加對華禁運,把長江口、珠江口被包圍得像個鐵桶。
由於海上通道被封鎖,上海經濟一路下滑,對外貿易一蹶不振。為此,周恩來對華東海軍司令員張愛萍說:
目前海軍的任務是,先打通珠江和長江的出海通道!
陳雲也急切地提出:
航運是頭等大事,要爭取時間,必須盡快提供能用的內河、沿海船舶。
海軍保衛海疆要船!恢複國民經濟要船!這一切都壓在了新中國艦船工業稚嫩的肩膀上。於是,我國艦船工業在危難之中起步了。首批國產炮艇誕生
1951年5月的一天,溫台炮艇大隊長陳雪江接到華東軍區海軍發來的一份急電:
陳雪江立即來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
陳雪江看了這份電報,琢磨半天,也猜不出個頭緒,到底要自己到司令部幹什麼呢?
莫非要打大仗嗎?打大仗有浙江三軍前線指揮部負責,他這個團級指揮官不可能參加高級作戰會議。
莫非要調動嗎?這也用不著要他風風火火趕到海軍司令部啊!
陳雪江帶著疑惑趕到上海。到了海軍招待所,他放下行李包就來到司令部。作戰處長李進接待了他。
李進給他倒了杯水,叫他坐下。接著就向陳雪江講起要他來的任務。
原來,早在1950年底,華東軍區海軍決定自己建造50噸的炮艇,這個任務落到上海江南造船廠。
兩位工程師在半個月內拿出了圖紙,隨即進入建造階段。當時造了兩艘,但試航沒有成功,後來查明原因,發現設計上有錯誤。
他們經過重新計算,進行了設計改進,第二次把圖紙又送到華東海軍司令部來審定。可是司令員袁也烈、政委趙啟民對圖紙一竅不通。兩位首長決定請位炮艇專家來提提意見。
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陳雪江,說:“陳雪江不是改裝過炮艇嘛,又有海戰經驗,請他提意見準能說到點子上。”就這樣,立即發電報把陳雪江叫到上海來了。
說起陳雪江改裝炮艇,還有一段故事。
早在1950年,日本漁輪成群結隊到我沿海漁場來偷捕魚,我海軍炮艇就去抓捕,連船帶人都抓了回來,日本漁民經過教育全部放了回去,但所有漁輪被扣留。
陳雪江發現:這些日本漁輪有100噸,航速快,鐵殼硬,機器好。如果改成炮艇,比眼下木殼25噸的炮艇強多了。
於是,陳雪江就一個勁地寫報告,要求進行改裝試驗,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批準了他的要求。
陳雪江第一次試驗,就在這些漁船上裝上陸用57戰防炮,因為當時海軍沒有專門的艦炮,隻好用陸炮代替。
在上海方麵派來的技術人員指導下,安裝工作很快完成。陳雪江親自出馬,指揮試射。
船開到海門口內河汊,選好地方,放慢速度,發布口令:“目標敵碉堡,預備——放!”
“轟!”
隨著驚天動地一聲巨響,漁輪原地顫抖,停止前進。
硝煙散盡,眾人鬆開堵住的耳朵,半天還暈頭轉向。隻見駕駛台玻璃都不見了,一甲板碎玻璃碴,天遮布被震得粉碎。
滿臉硝煙的技術人員過了半天才清醒,看看現場,確認戰防炮不宜安裝在漁船上。
陳雪江卻不甘心,又射兩炮。結果更糟,連艙裏的電燈泡、暖水瓶全震碎了,再發射下去估計甲板上建築會坍塌下來。
事後,改裝人員回到上海,向司令部彙報時都搖頭說:“不行,57炮不宜裝在漁輪上!”
隨後,司令部下達通知:“停止改裝。”
陳雪江看到通知後,心裏著急了。他又到漁船上琢磨了一天,發現57炮裝的位置太靠近駕駛台了,如果往船首移一移,或許震動會小些。
他冥思苦想熬了好幾天,叫來魏垣武,讓他再給司令部擬一份改裝日本漁輪的報告。魏垣武不知葫蘆裏賣的什麼藥,難以下筆。
“就說第一次實驗沒有經驗,火炮位置離駕駛台太近,造成失誤。建議炮座與駕駛台拉開些距離。”
“行嗎?”
“叫你怎麼寫就怎麼寫,哪那麼多囉唆!”
他拿出自己畫的改裝圖紙,魏垣武差點兒把飯噴出來。隻見上麵的改動就是把前甲板37戰防炮調到後麵,後甲板的57戰防炮調到前麵。不過他心裏還是很佩服陳雪江能屈能伸,足智多謀。
報告遞上去。不久,果然華東海軍司令部同意了他們“再次裝試”。
這次陳雪江多個心眼兒,親自到現場樣樣把關,在射擊理論許可情況下,盡量把炮座安裝在遠離駕駛室位置。
一切就緒,又親自駕船到海門口子,開炮前每人發了一團棉花堵住耳朵眼兒,清理了所有艙麵物品。準備完畢,艙麵陷入緊張。陳雪江心裏也沒有底,一旦試射再失敗,不單改裝付之東流,巡防區今後的日子也沒有著落。
炮彈進膛,關閉炮閂,一群人堵住耳朵張大嘴。
“目標敵碉堡,預備——放!”
口令聲在水麵回蕩,聽上去充滿悲壯意味。
“轟!”“轟!”“轟!”
隨著火焰噴射,三聲巨響。硝煙散盡,命中目標,甲板設施安全無恙。
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很高興,下令陳雪江把這一工作繼續抓下去。
沒有想到這一抓,陳雪江在首長眼裏成了“炮艇專家”了!因此,這回海軍造國產炮艇,首長要審定圖紙,就把他請來了。
陳雪江一看,這事兒太大了,哪敢瞎來呀。他就推辭說:“我才上了個初中一年級,又沒有造船技術,對造炮艇一竅不通,能提什麼意見啊!”
作戰處長李進說:“既然首長叫你來了,就先去看看吧!”
無奈之下,當天下午,陳雪江跟著李進來到江南造船廠。陳雪江一到碼頭,幾位工程師聽說“炮艇專家”來了,就搬來一大堆新設計的50噸炮艇圖紙給陳雪江看,並要他提意見。
陳雪江根本看不懂這些圖紙。但是,他跳上工程師們第一次造出來的炮艇,東看看,西瞧瞧,總覺得有問題,可一時又說不出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