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二、執行措施
●張立昌說:“10年基本建成濱海新區,是天津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是我們贏得競爭主動權的製勝一招。”
●曾憲植說:“一些發展中國家從中得到了鼓舞和啟迪,把成功舉辦奧運看成是實現經濟騰飛的良好機遇,把舉辦奧運可能帶來的經濟發展叫做奧運經濟。”
●山東省委常委會工作要點明確提出:“規劃建設生態省,促進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 執行措施
秦皇島成為經濟圈中心
1984年8月20日,國務院副總理萬裏、穀牧聽取了秦皇島市委、市政府關於經濟體製改革和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工作彙報,研究了秦皇島市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有關問題。
國家計委副主任甘子玉、鐵道部部長陳璞如、交通部副部長子剛、國務院特區辦公室主任何椿霖和河北省委書記、省長張曙光等同誌參加了會議。
會議指出,麵對當前全麵進行經濟體製改革和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新形勢,秦皇島市一定要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搞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解放思想,紮實工作,盡快開創開放與改革的新局麵。
10月27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首批14個國家級開發區,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其中之一,也是河北省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建區初期,國務院副總理穀牧曾8次親臨秦皇島,為開發區的選址、總體規劃和建設傾入了巨大關懷。
經過20多年的開發建設,人們日益發現,秦皇島開發區已經成為一座環境友好、功能完善、產業聚集、發展強勁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和充滿活力的經濟亮點,實現了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的和諧發展。
在國家級開發區20年成果展上,穀牧來到秦皇島開發區展區,當看到秦皇島開發區的巨大變化,穀牧對開發區管委主任胡英傑說:“辛苦大家了,你們幹得不錯!”
秦皇島開發區處在環渤海經濟圈中心地帶。在環渤海地區5800公裏的海岸線上,近20個大中城市遙相回應,數千家大型企業虎踞龍盤,包括天津、大連、秦皇島等中國重要港口在內的60多個大小港口星羅棋布,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業群、港口群、人流群、物流群最為密集的區域。
廣闊的市場腹地為秦皇島開發區的投資者提供了巨大的商機。“十一五”期間,天津渤海新區、唐山曹妃甸工業區已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形成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後的第三極崛起的態勢,這一重大格局的形成,給秦皇島開發區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
近20年時間的開發建設,特別是“九五”和“十五”以來,經濟總量迅速擴張,綜合實力大幅攀升。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資金密集型、勞動密集型項目紛紛落戶開發區。
“十五”期間,秦皇島開發區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生產總值總量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全部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則保持在55%以上的水平。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實際進入外資、出口創彙等主要經濟指標繼續在全省開發區中保持領先地位。
在全國國家級開發區中,主要指標也實現了位次前移,有效帶動了全市經濟的提速發展。據商務部最新統計顯示,秦皇島開發區各項經濟指標增幅及對地方經濟的貢獻率均居全國國家級開發區前列,成為河北省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和龍頭。
截至2006年上半年,來自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日本伊藤忠株式會社、澳大利亞邦迪公司、新加坡豐益集團、泰國正大集團、韓國LG集團和英國TI集團、日本旭硝子公司、美國ADM、美國鋁業集團、台灣萬基等35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知名公司以及中糧、中信、首鋼、哈爾濱動力、華龍集團、康泰醫學等國內知名企業在這裏投資興業。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建設,秦皇島開發區園區功能日趨完備。其出口加工區從2002年6月經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2003年9月封關運行;燕大高科技園於2000年3月啟動,建成6家研發機構,2003年9月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成為河北省第一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高新技術創業中心繼2004年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係認證後,2005年1月正式通過科技部審批,晉升為國家級創業中心。
位於秦皇島的河北省軟件產業基地也已開工建設,並初具規模。軟件企業已發展到85家,其中14家通過“雙軟認證”,172項軟件產品通過軟件產品登記;以開發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秦皇島高新技術創業基地、河北省信息技術轉化中心和燕大產業園等具有孵化功能的園區形成的孵化器,成為各類起步企業成長壯大的搖籃。
開發區在大力發展區域經濟的同時,以美化城區環境、完善城區功能、提高城市形象為主線,精心打造環境牌,不斷加大資金投入,著力提高基礎設施和配套能力,打造出一批具有現代風格、開發區特色和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市政精品。
秦皇島開發區從1999年2月引入ISO14000國際環境管理體係,並於2000年12月通過了ISO14001的標準審核,獲得通往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成為河北省第一家和繼大連開發區、蘇州新區等之後全國第六家“ISO14000國際環境管理體係國家級示範區”創建單位,2001年3月7日順利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現場驗收,6月正式通過了ISO14000國際環境管理標準示範區的國家掛牌認證,拿到了遞向世界的“綠色名片”。
秦皇島開發區以創新為突破口,秉承優質高效的服務宗旨和親商、安商、富商的招商理念。建立了項目審批“一站式”服務、項目建設全方位服務和企業投產後的經常化服務的“三大服務體係”。
2005年11月9日,國務院批準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再次擴區麵積1608平方公裏。“十一五”期間,秦皇島開發區以擴區開發為契機,科學定位,乘勢而上,全麵提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規模和水平。
秦皇島著力實現強化產業聚集,實現由招商引資向選商選資轉變。優化經濟結構,實現由規模效益向質量效益轉變。著力促進產業升級,實現從引進資金向引進技術轉變。嚴格土地管理,實現由合理開發向集約利用轉變。創新機製體製,現實由政策招商向環境招商轉變。
2008年9月16至20日,為了進一步推動環渤海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幫助會員企業開拓市場、尋求合作商機,由秦皇島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成曉萍帶隊,組織市工商聯副主席武玲和相關處室負責人、秦皇島凱成機械施工工程公司董事長陳維寬等企業負責人,赴內蒙古二連浩特市參加了由內蒙古自治區工商聯和二連浩特市政府承辦的“2008第十屆中國環渤海地區工商聯民營經濟經貿合作洽談會”。
與會期間,秦皇島市代表團一行先後參加了“2008第十屆中國環渤海地區工商聯民營經濟經貿合作洽談會開幕式”、“2008第十屆環洽會七省、區市工商聯領導工作交流會”、“2008第十屆中國環渤海地區工商聯民營企業合作論壇”“二連浩特市政府項目推介會”等活動,聆聽了全聯副主席、天津市人大副主任、市工商聯主席張元龍,河北省人大副主任、省工商聯主席黃榮等七省、市、區工商聯領導及蒙古國總商會負責人和部分企業負責人的演講,參觀考察了內蒙古盛通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就圍繞二連口岸交通物流業、加工業、市場建設以及俄羅斯蒙古國礦產資源和房地產開發等項目進行交流探討。
二連浩特是我國對蒙古國最大的陸路口岸,是環渤海地區通向歐亞大陸的重要節點,這次環洽會除了邀請環渤海地區七省、市工商聯負責人和企業參會外,還邀請了來自蒙古國官方代表團、蒙古國企業代表團、俄羅斯企業代表團參會。
通過參加這次環洽會,秦皇島市的與會企業進一步了解了二連浩特市的經濟發展和投資環境,尤其是與蒙古國和俄羅斯商會及企業進行了交流和探討,為民營企業向蒙古國、俄羅斯等歐亞國家投資發展打開了大門,疏通了環節,對秦皇島市實施“走出去”戰略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009年4月1日,春日的香港陽光明媚,氣候宜人。參加“2009年河北省·香港·投資貿易洽談會”的秦皇島市代表團首先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專題招商自選活動。
市政府在香港隆重舉辦了中國·北戴河新區投資合作懇談會和中國·秦皇島數據產業基地投資發展環境說明會。
宣傳推介有聲有色,客商雲集,建言踴躍,總投資額達49億元的兩個項目也在會上順利簽約。
當天上午舉行了中國·北戴河新區投資合作懇談會。全球CEO俱樂部有限公司、嘉裏集團、第一東方投資集團、澳大利亞AGD集團、香港和黃集團、香港和合集團、澳門嘉寶地產、香港工業總會、香港旅遊協會、九龍商會和內地多家旅遊地產開發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等70多名嘉賓代表應邀與會。
新華社、香港《大公報》、《文彙報》、《星島日報》、《商報》、《信報》、《明報》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
秦皇島市代表團團長、市長朱浩文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
朱浩文指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城市,也是祖國大陸和世界交往的橋梁,更是秦皇島市最重要的經貿夥伴之一,眾多港澳台客商在秦皇島投資置業、開展合作,都取得了較好回報。秦皇島地處極具發展潛力的環渤海經濟圈和京、津、冀都市圈,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是曆史文化底蘊深厚又充滿現代活力和氣息的海濱城市。有眾多的名勝古跡、獨特的濱海岸線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被譽為中國“長城海濱公園、休閑度假中心和濱海觀光勝地”。健全暢通的海陸空交通網絡,配套完善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效優質的政務服務,親商、富商的投資政策,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眾多客商投資興業。
朱浩文說,秦皇島初步形成了以先進製造為主體、高新技術為先導、現代服務蓬勃發展的現代產業體係,正全力打造中國北方沿海先進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港口物流集散基地和生態休閑度假中心。
朱浩文指出,北戴河新區是一塊有待雕琢的璞玉,自然旅遊資源和生態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市委、市政府立足對該區域生態環境的有力保護和資源優勢最大限度的發揮,提出保護、開發、建設北戴河新區的戰略構想,將其作為統籌城鄉發展、拓展城市空間、提升產業層次、建設沿海強市的重要著力點和戰略突破口,堅持人文生態立區、新興業態興區,建設以人文與生態為核心的中國北方休閑旅遊文化新區,著力打造建設沿海強市的新引擎、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的新亮點、中國北方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