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經過10多年的開發建設,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環境日臻完善,經濟實力迅猛發展,已成為中國乃至整個亞洲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區域。

以摩托羅拉、雀巢、SEW、諾和諾德等跨國企業為代表,形成了電子通訊、食品、機械、生物醫藥4大支柱產業,經濟飛速發展,人均生產總值已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綜合實力在全國57個國家級開發區中排名第一,成為“濱海新區”的龍頭和天津市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聯合國工業開發組織世界範圍評選出的100個工業發展最快的地區中,天津開發區也榜上有名。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不僅是中國的驕傲,在世界的出口加工區中也堪稱典範。

2005年3月6日下午,溫家寶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天津廳舉行的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天津代表團全體會議,溫家寶提出了加快濱海新區發展的指示。

同年10月1日,胡錦濤視察天津,對天津濱海新區的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根據跨世紀的宏偉戰略,以“二十一世紀亞洲最大、中國最好的現代化工業區”為目標,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次創業”已奏響了序曲,新一輪投資環境、城區環境、人文環境等全方位園區綜合建設工程同時啟動。

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說:“在不久的將來,一個以工業現代化為基礎,管理現代化為支撐,城市現代化為標誌的多功能綜合性產業區將會呈現在世界的東方!”

天津開發區坐落於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可以方便的輻射廣大的內陸地區。通過津京塘高速公路和鐵路與北京、天津相連,另有多條高速公路與天津相連。

運行於開發區、天津、北京間的城際列車采用了中國最先進的子彈頭式高速列車。距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180公裏隻用兩小時、天津濱海國際機場38公裏僅用40分鍾、天津新港5公裏10分鍾可到。

開發區是亞歐大陸橋東端,與9條主幹鐵路和10條主幹公路相連,通向主要國內市場。

開發區通過10餘條主幹公路與全國公路網連通,經北京-天津-塘沽高速公路,到北京15小時車程,山海關-廣州高速路、北京-福州高速路均距開發區不遠。

最近的港口及距離是天津新港,鐵路距離5公裏,所要時間10分鍾,道路距離兩公裏,所要時間6分鍾,最近的公路是京津塘高速公路,最近的機場是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距離38公裏,所要時間40分鍾;最近的鐵路站是天津站,距離50公裏,所要時間07小時;最近的報關地是天津開發區海關。

走在開發區,會時時感受到繁華都市的濃鬱氣息。藍天白雲下,開發區投資服務中心、泰達國際酒店、泰達國際心血管疾病醫院、市民廣場、泰豐公園和鱗次櫛比的生活小區,像激越昂揚的旋律中的一組組音符,譜寫成了一首陽光的交響樂。

水的再生,物的再生,帶來的是自然環境的再生和人的精神風貌的飛揚。南開大學一位教授這樣形容:“看著本來是一池子汙水,經過這麼一回收,一轉化,就變成了能澆樹、澆花的好水,甚至能直接飲用的純淨水。你說神奇不神奇?如今的開發區,也就成了自然泰達。”

開發區,也成了天津濱海新區解決就業的風水寶地,安排了將近14萬個就業崗位。包括相鄰的塘沽、漢沽、大港各區,包括西青、薊縣、寶坻、寧河等縣,也包括了來自天津市區的從業者、下崗分流職工。

盡管開發區注冊的上萬家企業中,外資、合資企業占大多數,但是,生產、管理、銷售、采購、研發和零部件配套,都已日益本地化。

據一份資料顯示,僅摩托羅拉公司的管理幹部就有85%是本地的,銷售隊伍有98%是本地的。這種本地化趨勢也成為泰達加速與國際接軌、與國際大公司合作發展的基礎。西方各國先進的管理經驗,世界尖端的科學技術,風雲詭譎變幻的國際市場上的應對策略,都成為很好的養分。

產業鏈上的配套服務廠商,也為國內企業和民族工業的發展壯大,積累了經驗,提供了機會。

開發區積極構建與世界交流的平台,伸出了許多觸角。投資的領域也越來越廣闊。從房地產、舊城改造、城市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到生物醫藥、環保產業、紡織服裝、垃圾發電,再到風險投資、股權投資、國內外資本運作,都取得了很大進展。

談起輻射帶動,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的李勇非常激動,他從生產總值的帶動、產業結構的帶動、對天津市本地產業結構升級的帶動、技術水平的帶動和財政稅收的帶動,都說得很精粹。

李勇特別提到了思想觀念的帶動,經營理念、法律意識和先進文化的帶動。

以“21世紀現代化國際工業新城區”為目標,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致力於塑造與國際慣例和國際市場接軌的投資環境。

2007年,天津港累計貨物吞吐量突破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700萬標準箱。

天津港70%左右的貨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進出口貨值來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區。

北京市強化輻射效應

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在環渤海經濟中心城市之一的首都北京,建立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即中關村科技園區。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市政府派出機構對園區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

中關村科技園,成為北京作為環渤海經濟區重點城市的最大籌碼。

1999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複北京市政府和科學技術部關於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的請示,原則同意請示中關於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意見和發展規劃,這是中國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增強我國創新能力和綜合國力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

國家、中央領導曾先後多次到中關村科技園區視察、指導工作。

中關村科技園區覆蓋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資源最密集的區域,園區內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科院校39所,在校大學生約40萬人,中國科學院為代表的各級各類的科研機構213家,其中國家工程中心41個,重點實驗室4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

經過10多年的發展,中關村科技園區現已形成一區七園的發展格局,包括海澱園、豐台園、昌平園、電子城科技園、亦莊科技園、德勝園和健翔園,其中海澱園的主要功能是高新技術成果的研發、輻射、孵化和商貿中心,其他六園主要功能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基地。

園內有各類高新技術企業萬餘家,其中有聯想、方正等國內知名的公司,還有諾基亞、惠普、IBM、微軟為代表的1600餘家外資企業,跨國公司在園區設立的分支機構已達到112家,其中包括研發機構41家。

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近年來致力於園區的基礎建設,在硬件建設環境方麵,加大規劃和投資力度,在中心區通過多元化投融資方式,加速建設了中關村科技商務中心區,中科院科學城、北大科技園和清華科技園。在發展區重點規劃建設了中關村軟件園、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北大生物城、上地信息產業基地、永豐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等多個專業化產業基地。為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提供產業化空間。

園區內還有風景如畫的頤和園、圓明園、香山等曆史名勝和自然風景區,非常適宜人的工作、生活、居住。

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10多年裏,中關村科技園區經濟發展始終保持30%的增長速度。

中關村科技園日益成為北京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源,其中湧現出了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企業。

中關村科技園區十分重視發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經貿活動,充分利用國際各類資本發展高科技產業。

2001年7月13日晚,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申辦權。從這一天起,到2008年還有7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北京如何充分地抓住這一難得的發展機遇,在實現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綠色奧運理念的同時,不但有效地促進首都經濟的提升,而且推動環渤海經濟區域的發展,實現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是擺在所有北京人,乃至全中國麵前的重大課題。

北京申奧成功是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實現的,因此,它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它不僅能夠提高我國政治地位,樹立我國的良好的國際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首都國際機場連接了全球180餘個城市,2008年擴建完成後,年客運量達到6000萬人次、貨運量達到180萬噸,步入世界10大機場行列,這一條件被認為是北京臨空經濟的發展的強大支持。

臨空經濟區已正式列入北京市“十一五”規劃,是政府在產業規劃、土地供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政策方麵予以扶持的6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之一。

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董誌毅介紹正斥巨資建設的首都航空城時說:“首都航空城的建設將對京津冀地區乃至中國北方地區的發展起到深遠意義。以航空運輸為平台的航空城將加速人流、物流、資金流,成為外向型經濟增長極,並成為環渤海經濟圈不可或缺的戰略性組成部分。”

按照2005年北京市政府方麵的規劃,未來臨空經濟區將以首都國際機場為核心,逐步形成高科技製造暨出口加工、現代物流暨保稅、現代加工製造業、國際展覽展示、國際商務和生活服務配套等6個功能區域。

順義區招商局局長胡傑說:“北京臨空經濟區已經成為北京經濟的增長點。在2010年前,逾百億美元將投資臨空經濟區,到2020年,臨空經濟區經濟總量將占該市生產總值的十分之一,這時將對環渤海地區起到更為明顯的輻射帶動作用,並最終成為亞太地區較發達的經濟區之一。”

2008年2月14日下午,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深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調查研究。他強調,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緊緊抓住曆史機遇,努力實現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又好又快發展。

郭金龍和副市長陸昊首先來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諾基亞中國公司總部,察看了諾基亞通信公司的生產車間,了解諾基亞手機的生產和研發情況。隨後,郭金龍來到京東方科技集團和中芯國際公司,察看了液晶顯示器生產線和集成電路生產線。

郭金龍還詳細了解了開發區的建設發展情況,並聽取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作彙報。

郭金龍強調:

要充分認識建設好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重要意義。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板塊,在首都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增長方式方麵理應做出更大的貢獻。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北京在整個環渤海經濟區中體現自身經濟價值的橋頭堡和前沿基地,必須以產業為支撐,進一步發展高端產業,在結構調整中進一步提高質量,以產業興城,推動亦莊新城建設,實現北京城市區域功能定位要求。

遼寧抓住大開發機遇

2005年10月27日,遼寧省委、省政府在錦州市召開遼西地區市委書記、市長座談會,聽取關於製定省“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的意見建議,研究加快遼西沿海經濟區開發開放等重要問題。

遼西沿海經濟區包括錦州、葫蘆島、盤錦、阜新、朝陽5個市,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巨大的開發潛力,是遼寧省沿海經濟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5年以來,遼寧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重點開發大連長興島、營口沿海產業基地和遼西錦州灣,通過‘三點一線’大開發,形成沿海與內地互動的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戰略決策,推動遼西沿海經濟區進入加快開發開放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