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大膽突破

●陳雲鏗鏘有力地說:“我完全同意中央從明年起把工作著重點轉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

●老農嚴家芝首先發言:“我們隊要想不吵鬧,要想有碗飯吃,隻有分開,一家一戶地幹。”

●鄧小平微笑著說:“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 大膽突破

共和國故事·改革大計鄧小平開始吹響改革號角

1978年11月10日,初冬的北京天氣漸冷,而京西賓館的第一會議室裏卻溫暖如春。

來自中央黨、政、軍各部門和群眾團體的主要負責人,以及各省、市、自治區和各大軍區的主要負責人,共200多人在此參加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此次會議也是為迎接十一屆三中全會而召開的預備會議。

這個會議使一向寧靜的有中國“會場之冠”之稱的京西賓館,突然熱鬧起來。

中午過後,京西賓館門前一輛輛汽車送來了從全國各地趕來的與會者,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也大部來到這裏。

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主要是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準備的一次會議,議題是啟動國家的偉大曆史性轉折。實現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是參加這次會議全體人員的共同願望,是大家都同意的。但是,以什麼作為指導實現工作重點轉移的方針,卻有不同意見。

11月12日,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陳雲,在中央工作會議東北組發言時,針對黨的曆史上的若幹重大問題提出新的看法。

陳雲堅定不移地說:“我完全同意中央從明年起把工作著重點轉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

陳雲的意見博得與會同誌的熱烈響應,會議氣氛馬上活躍起來。陳雲的發言還提示人們,要解決曆史上遺留下來重大問題,要有一種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於衝破禁區的精神。

陳雲發言後,胡耀邦在西北組,萬裏在華東組,康克清在華北組,紛紛發言支持陳雲的主張。

12月13日,中央工作會議舉行閉幕會,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在會上發表講話。鄧小平的講話題目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在講話中,鄧小平神采奕奕,自信、沉穩,他掃視了一眼與會同誌,由衷地說:“這次會議開得很好,很成功,在黨的曆史上有重要意義。我們黨多年以來沒有開過這樣的會了,這一次會議恢複和發揚了黨的民主傳統,開得生動活潑。我們要把這種風氣擴大到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中去。”

接著,鄧小平又高度評價了持續半年多的真理標準大討論後,他強調說:

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隻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係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鄧小平在這個重要講話中,主張讓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該思想的提出,為改革開放提供了重要基礎。他說:

在經濟政策上,我認為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於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

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來,就必然產生極大的示範力量,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其他單位的人們向他們學習。

這樣,就會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斷地,波浪式地向前發展,使全國各族人民都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

鄧小平之所以提出“先富”,主要是為了打破當時盛行的平均主義“大鍋飯”,打破舊經濟體製的禁錮,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從而實現共同富裕這一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

這一政策不僅符合我國各地生產力發展嚴重不平衡的現狀,也有利於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在商品經濟尚不發達、客觀條件千差萬別、人們的能力和貢獻有大有小的情況下,迅速增加社會財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而,他的主張很快就被實踐證明是一項正確的、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大政策”。

鄧小平從此吹響了改革的號角。

中央工作會議原計劃13日結束,但與會者認為鄧小平的講話非常重要,紛紛要求延長兩天學習討論。

就這樣,中央工作會議於12月15日結束。

中央工作會議結束第三天後,具有巨大轉折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

1978年12月18日,隆冬的北京愈加寒冷,而沉寂剛剛兩天的京西賓館內卻再一次暖意融融。

這一天,京西賓館第一會議室裏燈火通明,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此隆重召開。

由於中央會議做了充分準備,從12月18日到22日,隻開了5天就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大會公報鄭重宣布:

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從1979年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轉變經濟發展重心這一重大決策,解決了從1957年以來沒有解決好的工作重點轉移問題,這是黨在政治路線上最根本的撥亂反正,中國從此走上了改革之路。農村改革率先實行包產到戶

1978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天氣異常寒冷,對於中國人民來說,這是極其普通的夜晚。

然而,對於鳳陽小崗生產隊,對於整個中國曆史來說,這個夜晚又是極不平常的。

原來,小崗所在的鳳陽較為貧窮,自從出了皇帝朱元璋起,鳳陽人討飯就與鳳陽花鼓一樣出名。有一首鳳陽花鼓形象地反映了鳳陽的狀況:

說鳳陽,道鳳陽,

鳳陽本是好地方。

自從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戶人家賣牛羊,

小戶人家賣兒郎,

奴家沒有兒郎賣,

身背花鼓走四方。

當時的小崗又是鳳陽全縣最窮的,屬於“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三靠村”,全村隻有20戶農戶,110口人,517畝農田,10頭耕牛,幾把犁耙。

當時,全村沒有一間磚瓦房,許多農戶的茅草屋破爛不堪,家徒四壁,有的窮得全家隻剩一床棉被。

1978年大旱荒,更加劇了小崗的貧窮程度,習慣於背著鳳陽花鼓“跑荒”的小崗人幾乎是連外出的氣力都沒有了。

為了改變這種每年出去逃荒的局麵,小崗人在上級的默許下,偷偷搞起了“承包到組”。然而,分到組後,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在組內為了多幹少幹問題,組內鬥爭反而加大了。

於是,樸實的小崗農民開始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實行包產到戶。

此刻,在1978年冬天這個萬籟俱寂的夜晚,在小崗生產隊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屋裏,小崗生產隊的18戶農民正聚集在一起,在小崗生產隊社員嚴立華家破陋的茅屋裏,一盞油燈下,召開一個“秘密”會議。

會議上,全隊在家十八戶的主事人都齊聚在這裏,謀劃著他們自己的將來和子女的生活大計。

燈光搖曳下,映照著十八張憔悴而莊重的麵龐。三十多道焦灼、不安但又充滿感激的目光緊張地注視著他們的領頭人。

嚴宏昌開了口:“今天把大家找來開個會,主要請大家談談,各個組內部怎樣才不吵不鬧,怎樣才能把生產搞好。”

老農嚴家芝首先發言:“我們隊要想不吵鬧,要想有碗飯吃,隻有分開,一家一戶地幹。”

關庭珠接著說:“剛解放時,我們都是單幹。那時候人們都和和氣氣,家家都有餘糧。單幹肯定能幹好,隻是政府不允許。”

此時會場沸騰一片,議論不斷。

“隻有單幹,我們才不吵不鬧。”

“單幹了,如果我們再幹不好,隻能怪自己。”

“如果同意我們單幹,我們保證不給你們隊幹部添半點麻煩。”

隊長嚴俊昌表了態:“既然大家都想單幹,我們當幹部的也不裝孬。”

嚴宏昌此時站了起來,說:“我講幾句,看樣子我們隊隻有分到戶幹了。但是,我們必須訂個協定:第一,我們分田到戶,瞞上不瞞下,不許向任何外人講,誰個講出去,誰個不是人。第二,每逢夏秋兩季交糧油時,該是國家的給國家,該是集體的給集體,到時不準任何人裝孬種,更不能叫我們幹部上門要。隻要大家同意這兩條意見,在字據上捺手印,我們幹部就同意分開幹。”

“同意,我們都同意按手印。”大家齊聲說。

分田單幹,後果將會是什麼,是被扣上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帽子”?還是被誣為反社會主義的罪魁?是堅硬的鐐銬?還是冰冷的大獄?這絕不是聳人聽聞,在他們身邊,就有“教訓”:社員嚴金昌因在房前屋後種了點生薑、辣椒、大蔥,充其量“暴發”到不逃荒要飯的水平,居然被揪到公社批判了三四場,甚至被《皖東通訊》點了名。

於是,嚴家芝說:“萬一被上頭發現了,隊幹部弄不好要蹲班房,家中老小怎麼辦?”

聽到嚴家芝的話,大家一片沉默。

然而,求生是人的本能。嚴俊昌、嚴宏昌冒著身敗名裂和厄運橫生之險,決心鋌而走險,顯然是甘願為小崗人做出最大的犧牲。

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導人,老農嚴家齊說:“萬一走漏了風聲,隊幹部為此蹲了班房,我們全體社員共同負責把他家的農活全包下來,還要把他的孩子養到18歲。”

嚴家齊的話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於是,秘密會議決定:分田單幹的事“瞞上不瞞下”,誰也不許向外透露,並針對可能出現的“險情”,製定了相應的措施。

據當時參加會議的小崗生產隊隊長嚴俊昌、副隊長嚴宏昌後來回憶:

大約是在11月底的一天,我們在村西嚴立華家開了一次秘密會議,一家一個戶主參加,20戶除2戶單身漢外流外,其餘18戶全到了會。主要是談分田單幹,並強調,第一是土地分到戶後要瞞上不瞞下,不準任何人向外透露,包括自己的至親好友都不能說;第二是保證上交國家糧油,該給國家的給國家,該交集體的

交集體,任何人不準裝孬。大家紛紛議論,認為要這樣幹,我們一定能搞到吃的,保證能超額完成國家和集體的任務。萬一幹不到,我們摔鍋賣鐵,或再外流要飯,也要完成國家和集體的任務。但是,大家又擔心,如果搞單幹被捅出去,幹部是要坐牢的,可不是鬧著玩的。

大家紛紛賭咒發誓,保證秘密不外露。有的說,要是你們幹部因分田到戶坐牢,我們就是要飯也要給你們去送牢飯。也有的提議,萬一走露了風聲,你們坐了牢,全體社員共同負責把你們的小孩撫養到18歲,絕不反悔。隨後就由嚴宏昌執筆,寫了包幹合同書。

0於是,在鳳陽,在安徽乃至全國,小崗生產隊農民自發的組織起來商議對策,並率先闖關了。

合同簽訂後,18戶農民爭先恐後地用食指按上鮮紅的印泥,一簇簇沉重的指紋按在16開白紙自己的姓名上。

這份保證書內容如下:

1978年12月地點嚴立華家

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後能幹,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在(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幹部作(坐)牢殺頭也幹(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十八歲,

嚴宏昌

關廷珠關友德嚴立苻嚴立華

嚴國昌嚴立坤嚴金昌嚴家芝

關友章嚴學昌韓國雲關友江

嚴立學嚴俊昌嚴美昌嚴宏昌

嚴付昌嚴家其嚴國品關友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