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二、揭露錯誤情報
●江澤民鄭重地說:“船上沒有危險化學品。”
●沙祖康說:“你們一再撕毀原先達成的協議,出爾反爾,不守信義!”
●沙祖康憤怒地告訴美國人:“經徹底的核查,斷然的表明,根本就沒有。也就是說,你們美國錯了!”
● 揭露錯誤情報江澤民說船上沒有化學品
1993年8月13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中南海會見美國眾議院亞太小組委員會主席加裏·艾克曼。
全國人大外委會主任委員朱良,外交部副部長田曾佩和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等參加了這次會見。
江澤民對艾克曼的來訪表示歡迎並希望能有更多的美國朋友來華訪問。江澤民說:
親自了解一下中國的實際情況和發展前景,對促進雙邊關係的順利發展有好處……中美雙方應增加往來,增進了解,消除誤解。
這是艾克曼第一次訪問中國。艾克曼說,訪問中,他看到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很受鼓舞。他說,美國有句成語,“眼見為實”,如果能有更多的美國人來中國訪問以增加與中國人直接接觸的機會,將會使美國人能更為全麵地了解中國。
在談及中美關係時,江澤民說:
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確立了指導中美關係的最根本原則,是中美關係健康發展的保證。隻要遵循這三個公報,中美關係就能得到順利的發展。
在談及亞太地區問題時,江澤民說,中國一直十分關心並高度重視本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中國現在和將來都是維護亞太和世界和平的積極力量。他說:
我們願同各國一道為維護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繼續作出積極的努力。
會見是在友好和坦率的氣氛中進行的。雙方還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地區問題交換了意見。
在接下來的談話中,江澤民和艾克曼自然談到了“銀河號”的問題,江澤民鄭重地說:
船上沒有危險化學品。
可惜的是,這一消息沒有被傳達出去。
實際上,江澤民在1992年已經預測到了中美關係會發生波折。
1992年12月11日晚,江澤民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
中國駐美國大使朱啟禎和外交部副部長劉華秋會見時在座。
在會見中,江澤民說:
在中美關係問題上,中國政府采取向前看的態度,願意與美國新政府共同努力,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基礎上,使兩國關係逐步得到改善與發展。
接著,賓主雙方就國際形勢和中美關係廣泛地交換了意見。
江澤民稱讚基辛格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能夠以政治家的戰略眼光和從長遠的角度看待中美關係,為維護和發展兩國關係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江澤民指出:
兩極格局已經終結,各種力量重新分化組合,世界還很不太平。中美兩國都要認識到,在當前國際局勢麵臨的曆史性轉折時期,如何全麵估價並正確處理中美關係,是一個重大而迫切的課題。
江澤民說:
國家與國家之間,都不應該企圖把自己的意誌和模式強加於人。我們認為,國際局勢變了,但中美之間廣泛的共同利益沒有變。在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麵,中美兩個大國都負有重要的責任。在處理政治、經濟、科技、環保等一係列國際事務中,中美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可以加強和擴大合作。在雙邊經貿關係上,中美之間的互補性突出,潛力巨大。
基辛格說:
美國政府現處於過渡階段。
他認為今後的中美關係仍將是重要的,在許多方麵甚至比以往更重要。美中雙方都應該從各自國家利益出發,努力改善兩國關係。
會見後,江澤民設宴款待基辛格一行,朱啟禎、劉華秋和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出席了這次宴會。
當時,美方仍然沒有重視江澤民在話中傳達的信息,致使美國新政府與中國之間存在的分歧越來越大。
可以說,“銀河號”事件的發生並非偶然,它充分反映出了中美關係在這一時期的波動。江澤民重申中方立場
1993年8月18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中南海會見由主席薩姆·吉本斯率領的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貿易小組委員會代表團。
江澤民同他們就發展中美關係等問題進行交流。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佟誌廣、副秘書長王書明、外交部副部長田曾佩等會見時在座。
江澤民說:
中美關係必須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之上。中美互給最惠國待遇是雙方根據兩國貿易協定所作的一種對等、互惠的安排,多年來對兩國經貿關係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事實表明,保持這一互惠待遇有利於促進兩國經貿關係的發展。
吉本斯說,他曾於1977年首次訪華,這次再度來訪,親眼看到了中國在各個方麵取得的重大進展。他希望中美兩國之間繼續保持友誼、促進貿易和商業等方麵的聯係。
接著,江澤民直接向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提到“銀河號”事件。
江澤民說,他“個人關注了此事”,他再次重申船上沒有危險化學品。
江澤民的這個講話表明:
“銀河號”事件已經引起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注意。
芮效儉本能地相信江澤民的表態,並致電國務院表示,既然江主席已經這樣表示,美國政府還是低調處理事情為好。
但芮效儉的意見再次為中央情報局所否決。狂妄自大的中央情報局隻相信自己,不相信任何人。
但是,中方仍希望用誠意去化解中美之間的矛盾。
8月20日下午,江澤民在中南海會見美國參議院環境和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席馬克斯·鮑克斯參議員時,意味深長地說,處理中美關係應“站得高,看得遠”。
會見開始時,江澤民對鮑克斯首次訪華表示歡迎。他說,近年來鮑克斯參議員在對華最惠國待遇問題上采取了積極立場,為維護中美關係作出了努力,“對此我們表示讚賞”。
江澤民指出:
中美是世界上兩個有影響的大國。兩國保持和發展穩定的合作關係,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而且對世界和平和穩定也具有重大影響。
江澤民表示相信,經過共同努力,雙方最終是可以消除分歧、找到更多的共同點的。中美關係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江澤民還說,美國國會在美國內外事務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希望美國國會議員多來中國看看,了解中國的實際情況。
鮑克斯說,美中兩國應增加交往,增進相互了解。為此,他建議中國的省份與美國的州加強聯係,同時應該讓更多的美國議員來訪華,更多地了解中國。
他認為,美中兩國現在麵臨著改善關係和發展合作的機會。他表示相信,兩國關係會在更高的水平上向前發展。
盡管這次會見是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的,但中方對美方傳達的友好信息仍然沒有引起對方的重視。
“銀河號”事件仍在僵持著,沒有任何進展。中方坦然麵對美方質疑
1993年8月底,中國與美國之間就中國貨輪“銀河號”是否裝載了準備運往伊朗的化學原料的問題,引發爭議,而“銀河號”已抵達沙特阿拉伯達曼港,並將接受沙特阿拉伯當局的檢查。
8月25日,美國政府宣布,由於中國與巴基斯坦之間進行與M11型飛彈“相關的交易”,將根據美國法律,對這兩個國家進行為期兩年的“相關製裁”。
由於美國政府指控中國出售飛彈技術及零件給巴基斯坦始自1992年5月,即布什政府時代,而且,一直到現在,美國政府內部對於中國是否真的有此出售行為,尚有許多爭議,克林頓政府在此時實施製裁行動,是不是另有原因呢?
美國此項製裁行動將使中國長城公司損失約4億美元的生意,而美國休斯公司及其他製造衛星的公司也將損失上億美元的生意。
對於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經貿關係而言,這項製裁行動影響不大。從1992年5月即困擾中美關係的這個問題,如此輕易地告一段落,有點令人費解。
因為根據美國法律規定,美國政府當局也獲授權在“有利”於美國的時機,取消製裁。那麼,在中國出售飛彈技術給巴基斯坦的問題上,美國政府雖然已亮出底牌,但顯然還想玩兒下一局。
美國政府之所以在當時公布製裁中國的措施,事實上與“銀河號”事件有密切關係。
早在8月24日,美國政府曾透過一些新聞媒體放出空氣,“銀河號”貨輪可能已在海上把所裝載的化學原料倒入海中。但是,這種謠言隻能唬住一般百姓,瞞不過內行人。
“銀河號”是全貨櫃貨輪,這類貨輪本身並未有吊櫃設備,要在有貨櫃裝卸設備的碼頭才能卸下貨櫃。貨櫃輪船在吊裝貨櫃時,通常把終點目的地的貨櫃裝在最底層,而且為安全起見,每個貨櫃都是“門口”對“門口”堆放,並用靠貨櫃外的四個角落的卡栓卡住。
因此,一旦吊裝完畢,不到靠岸,用吊車吊卸,船上人員既無法吊起貨櫃,也打不開底層貨櫃。
基於這種原因,再加上“銀河號”航至中東水域時,即有美國及法國軍艦與軍機監視,該輪不可能在海上把大批數以噸計的化學原料倒入海中而不為美、法軍方獲知。
同時,若“銀河號”真的傾空所載運的化學原料,船上必有為數極多的空貨櫃,這些空櫃在靠岸接受檢查時,等於“此地無銀三百兩”,無法遁形。
8月14日,當“銀河號”駛進達曼港時,美國當局心中即有數,雖然“銀河號”船上有近千個貨櫃,逐一檢查至少需時1周,但1周後,真相必大白。
而且中國方麵的態度坦然,該輪載運化學物品的可能性不大,看樣子美國政府這個洋相出定了。
於是,克林頓政府乃決定以聲東擊西的方式,轉移美國民眾及國際的視線,推出目前毫無新情況、且無急迫性的製裁行動。
“巴基斯坦飛彈案”之所以被克林頓政府用來作為對“銀河號”事件的絕地反攻手段,原因是這個案的起源不在克林頓政府時代,具備“兩黨均同意”的色彩。
美國政府以此向中國實施製裁,對克林頓而言,比較具有“中立性”,使受損失的美國公司及存疑的國會人士比較容易接受。
這樣,美方又轉移了美國民眾的視線,又在“銀河號”事件上占據了一定的優勢,不過,隨著事態的發展,美國的如意算盤打錯了。沙祖康赴沙特參與談判
1993年8月24日,“銀河號”按照中國遠洋運輸公司的指示,起錨駛向達曼港。
達曼港是沙特阿拉伯東部大商港,位於臘斯塔努臘油港正南。東南距巴林首都麥納麥約50公裏,有鐵路經胡賽夫至沙特首都利雅得。除鐵路外還有公路連接首都和東部工商重鎮。
港口建在一水下峽穀的南端,4個突堤向北平行伸展,船舶順峽穀由東北轉向西北入港。港內東港池因水域麵積狹窄,水深僅45到60米,隻用於小船停泊,遠洋船進出中、西兩大端池。
26日中午,“銀河號”安然停靠在達曼港,等候接受貨物檢查。
8月26日,拋錨公海漂泊24天之後,“銀河號”終於獲準通過霍爾木茲海峽進入達曼港,但它已經無法回避一場檢查。
檢查由中國與沙特的政府代表共同主持,並且限於發往伊朗的集裝箱。美國人如願以償,得到直接登船的許諾,但卻隻是作為沙特方麵的技術顧問參與檢查。
經過一場漫長的“拉鋸戰”,兩個國家都給對方留了一點情麵,又都給自己找了一個台階。不過,真正的較量還剛剛開始。
張如德指揮“銀河號”經過數道關卡進入達曼,他們驚訝地發現泊位已被層層疊疊的集裝箱圍了起來,中間留下一片巨大的空地。
向著海洋的一側,有沙特的快艇遊弋穿梭,有一艘軍艦,岸上還有全副武裝的士兵來回巡邏。
當天,中國、沙特和美國三方檢查人員先後抵達達曼。中國政府代表、中方檢查組負責人是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沙祖康。
為了澄清事實,向國際社會說明真相,盡快解決“銀河號”受阻問題,避免中方和各方貨主蒙受更嚴重的損失,使“銀河號”船員少受磨難,早在8月4日,中國政府就向美方提出,由第三國與中方一起,對“銀河號”有關貨物進行檢查。
經過多方努力,沙特阿拉伯王國政府表示願意接受中國“銀河號”貨輪進入其達曼港,由中國檢查組與沙特代表一道進行檢查,美國派專家作為沙特方麵的技術顧問參加檢查。
當年,沙祖康46歲,是當時外交部最年輕的副司長之一。當他接受任務前往處理“銀河號”事件時,外交部國際司傾巢出動,來給他送行,這種場景前所未有。後來,沙祖康回憶這一幕時,還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