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割稻日(1 / 2)

日子不緊不慢的溜達著,轉眼就了七月底,頭天兒晚上張老二就拿著大喇叭在村裏喊,說著第二天收水稻,叫晚上吃好點兒,免得幹起活兒來沒力氣。

這夏天天亮得早,往往五點鍾左右亮得差不多了,四點左右也有些麻麻亮,不說多亮堂吧,至少路是看得清的。

各家各戶兩點多不到三點就起來了,拎著個煤油燈就去了大隊部集合,等著張老二分配工作,誰誰誰割稻子,誰誰誰挑擔子,誰誰誰打稻子的,誰誰誰曬稻子,誰誰誰捆草垛子之類的,又誰誰誰負責在大食堂做飯啥的,誰誰誰送水之類的,利利落落分配好了,大家夥兒就呼啦啦的拿了工具往稻田裏邊兒去了。

像趙二牛張家兄弟並趙家兄弟等壯漢,那當然分配的是最重的活兒計,不過工分也高,像趙老大老二張老大老二這樣的,幹起活來又利落又賣力氣,就是挑擔子或打稻子,一天工分滿滿十工分,累積起來到了年底要憑著工分分糧的,多了工分年底為正,到時候不僅糧分得多,還能領到錢呢!若到了年底工分為負的,不僅沒錢沒糧領,還得拿錢買糧,所以大家夥兒對著這工分,可一點兒也不敢大意,畢竟都靠著這玩意兒吃飯呢!

當然也有偶爾不來幹活的,比如說病了,有急事兒要幹的,就不來上工分了,這種情況下,就得看情況看關係,正經事兒呢張老二也會睜一眼閉一眼的,工分就不扣了,如果純粹是偷懶,那他也不會客氣,該扣就得扣,不過二隊的人,基本也沒有偷奸耍滑的,不像其它隊的,每年到了年底,總有那麼幾個賴子,一年上不了幾天工,負著工分沒糧吃,就東家混西家混的。

趙二牛因為頭次在這兒下地幹活,還得做出來讓大家夥兒瞧瞧,記多少工分,得今天這一天活幹完了,張老二才能尋摸著讓記分員記了,這樣就算他稍稍偏向著點兒,隻要大麵兒上幹的活計跟其它人差不多,村裏人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人都是有個親疏遠近的嗎,不過分就行,頂多背後說兩句小說,再過的事兒也不會有。

小媳婦之類或大嬸子之類的,多是分到割稻子,一行一行的割了,有一把抓了抓不住,就順著放到稻茬頭上,再割上幾把放在一起,堆著能兩手合拿的樣子。再割就再起一堆放著。這割稻子也不是個輕鬆活兒,一天下來能累得人腰酸得直不起來,那手也能顫得拿不動東西,所以等割著累了的,也會歇上一會兒喝喝水,等勁兒緩差不多了再接著割。像趙家張家嬸子趙保國便宜媽年紀的,差不多就是割稻子這活兒了,一天兒下來,手腳麻利的工分也有個八九分,滿分的少有女人能得到的。

像捆草垛的,大食堂做飯的,給地頭裏人送水的,這種輕鬆活計基本上都肥水不流外人田了,就年紀上了五六十的大娘,譬如張老二他娘,張老二他舅娘,帶著幾個年紀差不多大,又說得來的老娘們兒就給把大食堂做飯的事兒給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