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家聽到這裏,淚水也禁不住落了下來!
大家都為這樣的場麵感動,都為這老人家的覺悟感動!
這一走,老太太可能永遠不能重回生她養她的故鄉;這一走,老太太可能再也不能看見她朝夕為伴的長江。這一走,老太太帶走了她兒時的夢,帶走了她眷戀的土,帶走了她熱愛的山林。
故鄉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事一物,都是她的魂牽夢繞,都是折磨她的思念!
可是,為了國家的建設,她毅然走了。
有人說:“作為一個老百姓,她不是國家的棟梁。可是作為一種深明大義的犧牲精神,卻是民族的脊梁!這樣的精神世世代代相傳,造就了偉大的中華民族!”
2001年開始,江津市慈雲鎮先後成功安置雲陽移民316戶,共1147人,超過計劃數近40%,成為江津市安置三峽移民最多的一個鎮。
依照“搬得出、安得穩、逐步能致富”的移民安置政策,在當地幹部、群眾的幫助下,1000多名三峽移民在新家鄉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開創著新的幸福生活。
1999年3月,當第一批三峽移民來到慈雲鎮對接,興高采烈地選地時,一位30多歲的婦女卻在一邊偷偷抹眼淚。
當時正在現場的鎮黨委書記廖貴欽忙上前詢問。不想這位婦女開口就是冷冷的一句話:“廖書記,對接書上的字,我不簽!”
廖貴欽一打聽才知道,這位移民叫黃守珍,丈夫長期在外地打工,黃守珍在雲陽老家時做點小生意,從沒種過地,麵對分給她的5畝地,她覺得無所適從。
任憑廖貴欽怎麼勸說,黃守珍還是主意不改。
正在左右為難的時候,廖貴欽靈機一動地問道:“你姓啥?”
黃守珍說:“我姓黃。”
廖貴欽馬上高興地說:“我們是幹親呢!”
黃守珍疑惑地問道:“為啥?”
廖貴欽說:“我愛人也姓黃,你看,你就是我妹子了,你留下來吧,有什麼事,我跟你姐會幫你的!”
黃守珍半信半疑地說:“說話要算數喲。”
黃守珍止住了淚水,在對接書上簽了字。
黃守珍來到慈雲鎮後,平時一有什麼困難,廖貴欽和愛人總是給她無微不至的關心。
後來,黃守珍才知道她“上了當”,原來廖貴欽的愛人並不姓黃。
盡管這樣,黃守珍還是挺高興,她說:“我們跟廖書記家現在不是幹親勝似幹親呢!”
2001年春節前夕,慈雲鎮涼河村移民劉昌明來到鎮裏的廣播站,誠懇地要求道:“我要點首《為了誰》,獻給李副書記和鎮裏的幹部們。”
1999年7月,滿懷憧憬的劉昌明從雲陽搬到慈雲鎮後,用僅有的數千元積蓄養起了鴨子。
沒想到,因為沒有經驗,一場鴨瘟下來,幾千隻鴨子死了沒剩下幾個。
正當劉昌明陷入困境的時候,李國玉和鎮裏的幹部們來到他家,耐心開導他,幫他出主意、想辦法。
在幹部們的幫助下,劉昌明又開起了一家豆腐店,可是第一天趕場,他卻隻賣了幾塊錢。無奈的他又想到了李國玉。
李國玉熱情地接待了劉昌明,第二天還親自陪他上街賣豆腐。
李副書記賣豆腐的廣告效應,引得街上群眾爭相購買,劉昌明的豆腐很快打開了銷路。
2000年,劉昌明又承包了10畝魚塘,還種上了花椒,年收入上萬元。
劉昌明說:“我在這邊沒有親戚,李副書記和鎮裏的幹部就像親人一樣對我,我實在想不出什麼辦法感謝他們。”
站長與移民共同創業
2005年12月11日,三峽移民百步鎮百聯村14組翟茂安剛從於城農貿市場回來高興地說:“今天我賣掉了兩頭豬肉!”
翟茂安是2001年從重慶奉節縣移民到百步鎮的,也是海鹽接受的第一批三峽移民。
當年8月19日,翟茂安帶著妻子、女兒和兩個兒子及他的老母親,從中原來到海鹽,在海鹽開始了從頭創業。
翟茂安想:“火鍋是重慶的‘特產’,何不在海鹽開家火鍋店?”
翟茂安在海鹽武原鎮街頭兜了一圈發現,街上已經有很多四川老鄉開了火鍋店,如果再擠進去,顯然掙不到錢的。
於是,翟茂安決定到嘉興新豐鎮去開店。然而店開起來後碰到了很多難題。4個月後,火鍋店關了門。
之後,翟茂安又擺起了生豬肉銷售攤,最終又因各種原因停業了。
曾經當過獸醫的翟茂安感覺到,海鹽生豬養殖有著很好的前途,但一直苦於沒本錢。他在嚐試了幾次創業的失敗後,他決定走生豬養殖之路。
翟茂安說:“說起生豬養殖,我要感謝兩個人:一個是百步鎮獸醫站站長薛留鬆,另一個是飼料店店主董月鬆。”
當年,翟茂安來到了鎮獸醫站,向站長薛留鬆訴說了自己想養殖生豬的想法。
薛留鬆熱情地給翟茂安介紹了這些年來海鹽在生豬的品種改良、目前的狀況以及政府對全縣生豬養殖的扶持政策等。
聽著薛站長的介紹,翟茂安的心中又開始升起了創業的希望。
2004年7月份,翟茂安從親戚處籌集了4萬多元錢,建造了340平方米的豬舍。
薛留鬆對豬舍的分布、通風以及豬舍內排水溝的高低、通暢等都一一給予指導。
9月,翟茂安又在獸醫站的幫助下,引進了10頭二元母豬和62頭肉豬。
一下引進70多頭生豬,能否賒購飼料成為難題。翟茂安又找到了村飼料店店主董月鬆。
董月鬆想,對方是一個移民,又是舉債在身,如果飼料給他拿去了而不能及時回款怎麼辦?
而看到急想創業的翟茂安,董月鬆覺得自己有義務幫他一把,便同意了賒賬賣飼料給翟茂安。
由於氣候、地理等方麵的原因,海鹽的生豬養殖比四川的要求高,在飼料搭配等方麵都比較精細,一時不知怎麼做好。
薛留鬆三天兩頭往他家跑,有時一天還要跑幾趟,手把手教他養殖技術。
按照四川的養殖習慣,母豬產崽後,一般都要個把月才能斷奶。但為了提高母豬的產崽周期,海鹽是產崽後不超過一個星期斷奶。
薛留鬆就指導翟茂安,苗豬斷奶後飼料如何搭配。翟茂安順利地渡過了創業初始期的難關。
2005年4月,翟茂安成為科技入戶示範戶。已經基本還清了投資的債務。
翟茂安說:“目前我最大的希望是也能加入元通生豬合作社,並希望百步鎮也能成立生豬合作社。自己一定要好好幹,做個像樣的海鹽人,也是對當地人民幫助他的一種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