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9月1日起,深圳將開始實施少兒醫保製度,“全民醫保”這張網的最後一塊兒“漏洞”被補上。至此,深圳的成年人、勞務工、少年兒童等各層次人群的醫療均“有‘保’可依”,該製度的出台被視為“全民醫保”到來的標誌。

作為一對雙胞胎的母親,在深圳務工的王女士心情好起來,她正期待著孩子新學年的到來。新學年一開始,孩子就可以買醫療保險了,家長少了不少後顧之憂。

多年來,王女士每年都得花好幾千元為兩個孩子買商業醫療保險。從當年起,她不用繼續為此支付高額保險費了。

2005年12月,廣州市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住院醫保的範圍,實現了本地戶籍勞動年齡人口“全覆蓋”。

此外,南京、貴州、重慶、太原、保定、張家口、汕頭、牡丹江、沈陽等城市都有相關政策的出台。

2006年3月,國務院出台了《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幹意見》,提出要積極穩妥地解決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

同年5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關於開展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專項擴麵行動的通知》,提出:

以省會城市和大中城市為重點,以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加工製造業、建築業、采掘業和服務業等行業為重點,以與城鎮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的農民工為重點,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全麵推進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工作。

2005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2005年4月民政部、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發布的《關於建立城市醫療救助製度試點工作的意見》,指出:

從2005年開始,用2年時間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部分縣(市、區)進行試點,之後再用2至3年時間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管理製度化、操作規範化的城市醫療救助製度。

《意見》指出,要認真選擇試點地區,要建立城市醫療救助基金,《意見》還規定救助對象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中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員、已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但個人負擔仍然較重的人員和其他特殊困難群眾。

我國一直鼓勵用人單位為職工建立補充醫療保險製度,《勞動法》第七十五條指出:國家鼓勵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為勞動者建立補充保險。

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製度的決定》還提出,超過基本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的醫療保險費用,可以通過商業醫療保險等途徑解決。

國務院啟動新一輪醫改

2005年11月,甘肅景泰縣,村民楊景林突然得了腦梗塞,住院花了3萬多元。

如果繼續治療,他很有希望站起來。但可能借到錢的地方都借到了,再到哪兒去借啊?沒辦法,他隻好回家,妻子上山刨點藥材給他煮著喝。

楊景林隻能躺在炕上,跟人打招呼時,喉嚨裏隻能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

北京豐台區李大媽腿腳不好,隻能拄著拐杖在小區附近走走,看到電視上兩會審議醫改的新聞。

她說:“和我一起的老姐妹,有的是農村戶口,得了病就別指望報銷醫藥費了,得了大病就更難了,兩會能不能為她們想想?”

老百姓的問題,引起了中央領導高度關注。

2006年2月,全國城市社區衛生工作會議召開,會後,國務院發布了《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會上講道:

中央在充分聽取各方麵意見的基礎上,決定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作為推進城市衛生綜合改革和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基礎性工作,擺到重要位置,集中精力,積極推進。這是城市醫療衛生體製改革思路的一個重大轉變。

6月,國務院籌劃啟動新一輪醫改。

國務院第一四一次常務會議決定,成立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衛生部牽頭,財政部、原人事部等部門參加的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部際協調工作小組。

小組的主要任務是:研究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總體思路和政策措施。這標誌著新一輪醫改研究製定工作正式啟動。

8月,工作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明確了第一階段工作將分為管理和運行機製、衛生投入機製、醫療保障體製和藥品市場監管四個專題研究組開展工作。緊接著,成立了有11個有關部委組成的醫改協調小組,由國家發改委主任和衛生部部長共同出任組長。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在衛生部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