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中央對台決策

●程思遠說:“10年前《告台灣同胞書》的發表,是改善海峽兩岸人民關係的起點……”

●唐樹備在談話中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製’是我們黨和政府解決台灣問題遵循的方針。”

●江澤民說:“我們主張由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對等商談。”

● 中央對台決策

共和國故事·統一主張聯誼委員會召開座談會

1988年12月31日下午,全國政協祖國統一聯誼委員會和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座談會,紀念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發表10周年。

座談會由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祖國統一聯誼委員會主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錢偉長主持。

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祖國統一聯誼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程思遠代表促進會和統一聯誼委員會,向參加座談會的人員致以新年問候。

程思遠說:

10年前《告台灣同胞書》的發表,是改善海峽兩岸人民關係的起點;自此以後,中共領導人又就統一問題提出了一係列富有建設性的具體建議;1984年鄧小平同誌明確提出用“一國兩製”的構想來解決台灣與大陸的統一問題。這些正確方針和構想得到台灣人民的積極支持,從而使海峽兩岸的關係發生了令人矚目的變化,開始出現了祥和的氣氛。這是兩岸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不可逆轉的曆史潮流。

程思遠說,台灣當局迄今仍囿於成見,對兩岸交往施加限製,其所作所為未盡人意,吾人對此深表遺憾。我們認為,中國是所有中國人的中國,民族振興,國家統一,是所有中國人共同關心的大事。

他介紹說,為了適應當前時代需要,特在3個月前,成立了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我們願與海內外各界人士,不分信仰、黨派,不分宗教、民族,大家坦誠相見,就統一問題進行接觸和會談,共同探索中國和平統一的途徑,以促進這一神聖使命的早日實現。

程思遠說:

我們努力促進兩岸人民之間的探親、旅遊、經貿、科技、教育、學術、文化、藝術、體育等各種交流廣泛全麵地開展,以增進共同的認識。我對祖國和平統一的前途充滿希望。

他最後指出:

讓我們同海內外各界人士聯合起來,集中華民族之大智慧,共建繁榮、富強、和平、民主、統一的中國。

接著,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祖國統一聯誼委員會副主任萬國權發言,他說:

近年來海峽兩岸各種民間貿易往來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現在,大陸和台灣都在謀求經濟發展的時候,台灣當局為什麼不能拋棄偏見,開放直接通商呢?海峽兩岸應當取長補短,互助互利,促進大陸和台灣的經濟發展,為祖國的統一、富強做貢獻。他希望海峽兩岸的各黨派、團體和工商界人士共同推進和平統一的進程,並能看到愈來愈多的台灣企業家到大陸經商和投資辦廠。

全國政協常委、老體育工作者鍾師統說:

《告台灣同胞書》是一篇具有巨大民族感召力的文告。在這篇文告的推動下,海峽兩岸體育關係的發展也在這10年中得到了很大進展。在世界性體育比賽中,兩岸運動員情同手足,互相祝福,彼此聲援,許多熱烈場麵令人難以忘懷。

他說,大陸主張兩岸體育往來不附加任何條件。大陸方麵熱情歡迎台灣體育工作者來大陸參觀、訪問,參加亞運會、全運會以及一切台灣同胞願意參加的體育活動;大陸也隨時願意派運動員去台灣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我們希望台灣當局以奧林匹克精神和原則為準繩,拆除人為樊籬,允許兩岸運動員、教練員和體育工作者自由往來,共同發展祖國體育事業。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京劇程派傳人李世濟說:

自《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以來,兩岸文化藝術交流便半公開地進行著。我們希望這種交流、往來公開化、直接化,希望台灣京劇工作者早日登上大陸舞台,而我們也能盡早地為台灣觀眾奉獻我們的藝術果實,共同保護和發展京劇這個民族文化遺產。

當年85歲的全國政協常委黃維在講話中說:

我銘記著孫中山先生的教導:“‘統一’是中國全體人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台灣當局現今小步開放,還不能適應世界趨向和平發展與改革的大潮流,更不適應炎黃子孫要求祖國統一的迫切心願。台灣當局以“反共拒和”、“敵我意識”自我設限,為兩岸關係的發展設置人為障礙,企圖維持長期分離局麵,這既有違國家民族利益,更不利於台灣的安定與發展。

他說,海峽兩岸應爭取現在國內、國際有利條件,完成統一大計。他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身份,希望台灣的黃埔同學爭做“統一派”,促進祖國統一。

全國政協委員李燕傑在會上即席賦詩一首,其中道“海峽難阻隔,元旦共相思。神州統一日,高歌祝酒時”。

郭平坦、錢三強、張廉雲、肖乾等先後在座談會上發言。

《告台灣同胞書》公開闡述了對台灣歸回和祖國統一的大政方針、基本立場和基本態度。

那是1979年1月1日,全國政協在北京舉行討論《告台灣同胞書》的大型座談會。在這次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首先發表講話,他說:

今天是1979年元旦,這是個不平凡的日子。說它不平凡,不同於過去的元旦,有3個特點:第一,是我們全國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四個現代化建設上來了;第二,中美關係實現了正常化;第三,把台灣歸回祖國、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提到具體的日程上來了。因此,今年這個元旦是值得特別高興的日子。

鄧小平還在講話中指出:

過去的一年裏,我們在國際事務中取得了許多重大的成就,集中反映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和中美關係正常化上。台灣歸回祖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事情能提到具體日程上來,也是由於在國內和國際的工作中取得重大成就的結果。在這個不平凡的日子裏,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任務是十分繁重的。我們還有很多東西沒有認識,缺乏經驗,需要好好學習,加倍努力。

《告台灣同胞書》的發表,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被看成是海峽兩岸關係由對立走向對話的第一步。

《告台灣同胞書》指出:

親愛的台灣同胞:

今天是1979年元旦。我們代表祖國大陸的各族人民,向諸位同胞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衷心的祝賀。

昔人有言:“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歡度新年的時刻,我們更加想念自己的親骨肉——台灣的父老兄弟姐妹。我們知道,你們也無限懷念祖國和大陸上的親人。這種綿延了多少歲月的相互思念之情與日俱增。自從1949年台灣同祖國不幸分離以來,我們之間音訊不通,來往斷絕,祖國不能統一,親人無從團聚,民族、國家和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損失。所有中國同胞以及全球華裔,無不盼望早日結束這種令人痛心的局麵。

《告台灣同胞書》,公開闡述對台灣歸回和祖國統一的大政方針、基本立場和基本態度。

《告台灣同胞書》特別強調:“早日實現祖國統一,不僅是全中國人民包括台灣同胞的共同心願,也是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和國家的共同希望。”針對台灣同胞的多種顧慮,《告台灣同胞書》說:

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已經表示決心,一定要考慮現實情況,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在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台灣現狀和台灣各界人士的意見,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不使台灣人民蒙受損失。

《告台灣同胞書》表示:“我們寄希望於1700萬台灣人民,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台灣當局一貫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反對台灣獨立。這就是我們共同的立場,合作的基礎。我們一貫主張愛國一家。統一祖國,人人有責。希望台灣當局以民族利益為重,對實現祖國統一的事業做出寶貴的貢獻。”

《告台灣同胞書》建議:“首先應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台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種軍事對峙狀態,以便為雙方的任何一種範圍的交往接觸創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環境。”

《告台灣同胞書》強調說:

希望雙方盡快實現通航通郵,以利雙方同胞直接接觸,互通訊息,探親訪友,旅遊參觀,進行學術、文化、體育、工藝觀摩。

《告台灣同胞書》還提出,“我們相互之間完全應當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

這是祖國大陸最初提出兩岸之間進行經濟交流與通郵、通航的主張。《告台灣同胞書》在海內外炎黃子孫中引起強烈的共鳴。0唐樹備重申中央對台立場

1989年6月27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唐樹備在北京就台灣問題發表談話。

唐樹備在談話中指出:

“和平統一、一國兩製”是我們黨和政府解決台灣問題遵循的方針。這一項從全體中國人民包括台灣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製定的基本國策,不會因一時形勢的影響而改變,今後也不會改變。

中國政府將根據上述方針和有關法律、政策,繼續保障在大陸從事探親、旅遊、投資、經商和其他一切合法活動的台胞的人身財產安全和正當權益,繼續促進海峽兩岸的“三通”和其他方麵的交往,努力推動國家和平統一事業的進程。

唐樹備說:

最近有些台胞來信,對祖國政府采取堅決措施製止反革命暴亂表示理解和支持。不少台灣實業界人士,對祖國大陸的安定和繁榮懷有信心,不為一時的現象所迷惑,繼續在大陸投資。我們讚賞他們這種有遠見的作為。

唐樹備指出:

令人遺憾的是,台灣當局對製造北京反革命暴亂的極少數人,一再表示“支援”,還采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個別人甚至發表推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言論。與此同時,他們還繼續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當局應當立即停止所有在兩岸關係上製造緊張、不利於和平統一大業的言行。

他同時指出:

當然,我們對台灣當局近年來所采取的鬆動兩岸關係、客觀上有利於“三通”的舉措是歡迎的。我們希望台灣當局以民族的長遠利益為重,順應兩岸人民的願望,為國家的和平統一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接著,唐樹備強調說:

今後,祖國政府將繼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進一步改革開放。一切有利於實現“和平統一、一國兩製”方針的政策法規,不但不會改變,而且將繼續充實、完善。對台胞在大陸的經貿業務,政府會一如既往地根據法律予以支持和保護。我們對遵照祖國政府的一貫政策,進一步做好台胞來大陸探親、旅遊的接待工作,繼續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關於《鼓勵台灣同胞投資的規定》,辦好台資開發區,加強兩岸經貿往來和合作,同時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從法規上為這一交往創造更好的條件。對兩岸開展的文化、體育、科技、學術等正常交往,也將按有關規定予以鼓勵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