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話最後,唐樹備表示,我們誠摯地期望同台灣各黨派、各團體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國家統一的進程;希望台灣當局在兩岸關係問題上采取明智的態度,使兩岸人員得以雙向、直接、對等的往來,使兩岸間的文化、體育、科技和學術等各種交流廣泛地展開。江澤民在新年茶話會上講話

1990年1月1日,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歡聲笑語辭舊歲,張燈結彩迎新年。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方麵負責人以及首都各界代表歡聚一堂,共慶1991年元旦。

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茶話會上來到各界人士中間,同大家親切交談,互致問候。

在會上,江澤民發表重要講話,他說:

在新的一年開始之際,我們大家在這裏歡聚一堂,感到非常高興。

當前,國際上正在發生著一些重大事件,存在著諸多矛盾、鬥爭和不穩定因素,世界並不太平。但是國際形勢的總格局沒有變。我們正在關注著國際局勢的發展。世界各國,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也在關注著中國的穩定和發展。我們要繼續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人類進步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我們要繼續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首先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這不僅關係到中國自身的前途和命運,而且對世界局勢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江澤民在講話中指出:

毛澤東主席曾講過,國事是大家的事。在我們這個11億人口的大國裏,國家大事更需要靠大家一起出主意想辦法,靠大家一起去做。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沿著社會主義的方向和軌道,實行政治體製的改革,加強民主和法製建設,使黨和政府的工作能夠更好地體現全國人民的意誌和利益,使各項方針政策能夠更符合中國實際。

江澤民最後說:

在新的一年裏,我們衷心祝願生活在台灣、香港和澳門的同胞及海外僑胞節日愉快,身體健康!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一切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一國兩製”的基本方針和有關政策,堅決反對任何企圖脫離祖國的離心傾向。

江澤民強調說:

一切損害祖國統一事業的行為都是違背中華民族和全國人民的利益和意願的。維護祖國的統一和尊嚴,是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讓我們共同為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繼續做出貢獻!

江澤民的講話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

江澤民在講話中重申了中央對台灣的一貫立場,受到兩岸人民的高度讚揚。其實在4年前,鄧小平就闡明了中央對待台灣問題的基本立場。

早在1986年9月2日,鄧小平在中南海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鍾”節目記者邁克·華萊士的電視采訪。

在談話中,華萊士問:“目前中美雙方是否存在大的分歧問題?”

鄧小平回答說:

有。如果說中蘇關係有三大障礙,中美關係也有個障礙,就是台灣問題,就是海峽兩岸中國統一的問題。美國有一種議論說,對中國的統一問題,就是台灣問題,美國采取“不介入”的態度。這個話不真實。因為美國曆來是介入的。在50年代,麥克阿瑟、杜勒斯就把台灣看作是美國在亞洲和太平洋的“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所以台灣問題,一直是中美建交談判中最重要的問題。

華萊士問:“美國在處理美台關係時是否未能按照它承擔的義務去做?”

鄧小平說:“我認為美國應該在這個問題上采取更明智的態度。”

華萊士問:“什麼態度?”

鄧小平說:

很遺憾地說,在卡特執政的後期,美國國會通過了《與台灣關係法》,這就變成了中美關係的一個很大的障礙。剛才我說,希望裏根總統執政期間,能夠使中美關係得到進一步發展,其中就包括美國在中國統一問題上能有所作為。我相信,美國特別是裏根總統,在這個問題上能有所作為的。

華萊士接著問:“他們在這個問題上能有哪些作為呢?”

鄧小平強調指出:

可以鼓勵、勸說台灣首先跟我們搞“三通”:通商、通航、通郵。通過這樣接觸,能增進海峽兩岸的相互了解。這就為雙方進一步商談統一問題,實現統一問題創造條件。

在談話中,鄧小平還闡明了中央對台灣的一貫立場和態度,鄧小平說:

凡是炎黃子孫,我們老祖宗是炎帝、黃帝都希望中國能統一,那種分裂狀況是違背民族意誌的。其次,隻要台灣不同大陸統一,台灣的地位,台灣作為中國領地的地位是不肯定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別人拿去了。第三點理由是,我們采取“一國兩製”的方式解決統一問題。大陸搞社會主義,台灣搞它的資本主義。這對台灣和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不會改變,對台灣人民沒有損失。至於比較台灣和大陸的發展程度,這個問題要客觀地看。差距是暫時的。

鄧小平認為,根據大陸的現行政策,發展速度不會慢,距離正在縮小。他表示相信大陸在若幹年內至少不會低於台灣的發展速度,道理很簡單,台灣資源很缺乏,大陸有豐富資源。

鄧小平指出,如果說台灣已發揮了自己的潛力,大陸的潛力還沒有發揮,肯定會很快發揮出來的。而且就整體力量來說,現在大陸要比台灣強得多。所以單就台灣國民平均收入比大陸現在高一些這一點來看兩方麵的優勢是不全麵的。

後來,鄧小平及黨的其他領導人多次對“一國兩製”作了類似的解釋。黨和國家職能部門依據這一構想,對台灣、香港、澳門分別製定“一國兩製,和平統一”、“一國兩製,港人治港”、“一國兩製,澳人治澳”等具體的方針、政策,順利地實現了香港1997年、澳門1999年回歸祖國的工作,並對台灣的和平統一工作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香港、澳門回歸後的事實充分證明,“一國兩製”方針是正確的,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這為兩岸和平統一樹立了光輝的典範。香港、澳門順利回歸以後的發展充分證明,“一國兩製”已經首先在解決香港、澳門問題中得到了成功的運用,人們有更加充分的理由相信,“一國兩製”同樣可以成為解決台灣問題的最佳方式。

“一國兩製”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成功實踐,對台灣同胞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從中理解了“一國兩製”的精神和益處,當時,台灣同胞中認同“一國兩製”的人數明顯上升就是最好的證明。江澤民出席統戰工作會議

1990年6月11日上午,由中共中央主持召開的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

江澤民、喬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環、丁關根、溫家寶、習仲勳、王任重、楊靜仁等領導人在會議開始前,同全體代表合影留念。

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黨委主管統戰工作的負責人、統戰部長,中央統戰部和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以及有關人民團體的負責同誌等,共200多人。

會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喬石主持。喬石說:

黨中央對統戰工作非常重視。這次會議的任務是要提高全黨對統一戰線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總結經驗,統一思想,明確今後統戰工作的方針和任務。這次會議對於動員全黨做好統戰工作,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領導,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熱愛祖國的中華兒女,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為實現黨和國家的各項任務而奮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會上,江澤民作題為《努力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講話。江澤民說:

統一戰線曆來是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的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統一戰線在我們黨的事業中同樣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今天,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統一祖國、振興中華,要挫敗國內外敵對勢力的顛覆、滲透與和平演變戰略,沒有一個包括中華民族絕大多數人在內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也是不可能的。

他在講話中強調,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宏偉事業,必須有一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江澤民說:

今後一個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任務是: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為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服務,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服務,為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服務,為促進“一國兩製”、和平統一祖國服務。

江澤民說:

全黨同誌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長期性必須有深刻的認識。我們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曆來立足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全局,高度重視統一戰線工作。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曆史經驗證明,團結絕大多數人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我們奪取革命和建設事業勝利、戰勝任何困難的強大力量源泉,是我們黨在政治上的一個巨大優勢。它不僅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個基本特點,也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大特色。

江澤民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進入了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中心的新的曆史時期。根據國內階級關係的根本變化和工作重點的戰略轉移,鄧小平同誌創造性地提出了新時期統一戰線的性質、方針和任務,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關於統一戰線的理論。

統一戰線由過去四個階級的聯盟發展成為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組成的,包括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國外僑胞在內的最廣泛的聯盟。統一戰線內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一致性更為增強,統一戰線的範圍空前擴大。形成了大陸範圍內以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為政治基礎的,團結全體勞動者與愛國者,以及大陸範圍外以愛國和擁護祖國統一為政治基礎的,團結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國外僑胞的廣泛聯盟。

江澤民強調說:

這一切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製定的統一戰線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是我們黨堅定不移的戰略方針,這個方針決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