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注”天寶二年三月壬子,親祀玄元廟,改西京玄元廟為太清宮,東京廟為太微宮,天下為紫微宮。據舊史改廟為宮,已在二年,題曰玄元皇帝廟,仍舊稱也。五聖聯龍袞,是天寶八載閏六月事,題雲《冬日》,當是其冬作。蓋天寶九載,公歸長安,進《三大禮賦》,不在洛陽矣。“朱注”此詩所詠,即太微宮也。作於加諡五聖之後,當在八載之冬。封演《見聞記》:高祖武德三年,晉州人吉善行,於羊角山見白衣老父,呼謂曰:“為吾語唐天子,吾是老君,即汝祖也,今年無賊,天下太平。”高祖即遣使致祭,立廟其地。《唐書》:高宗乾封元年,幸毫州,詣老君廟,追尊為玄元皇帝。開元二十九年,製兩京諸州,各置玄元皇帝廟。天寶元年,陳王府參軍田同秀上書:玄元皇帝降於丹風門之通衙,告錫靈符在尹喜故宅。上遣使就函穀關尹喜台西,發得之,乃置玄元廟於大寧坊,東都於積善坊臨淄舊邸,親享新廟。
配極玄都閟①,憑高禁篽長②。守桃嚴具禮③,掌節鎮非常④。碧瓦初寒外⑤,金莖一氣旁⑥。山河扶繡戶⑦,日月近雕梁⑧(首段,記廟製之尊嚴。趙曰:廟在洛城北,故雲配極。洙曰:廟在北邙山,故雲憑高。趙曰:尊老君為聖祖,故謂守祧。符驗以備非常,故得掌節。碧瓦外覆,寒氣先侵矣。金莖旁列,一氣上通矣。山河拱戶,形其雄壯。日月近梁,狀其高華。)
①《史記》:始皇為極廟,象天極。《索隱》曰:“為宮廟象天極,故曰極廟。”李嶠詩:“配極光輝遠”。康駢《劇談錄》:東都北邙山,有玄元觀,南有老君廟,台展高敞,下瞰伊洛。《道藏》:道君處大玄都,坐高蓋天。《雲笈七簽?三洞經》:玄都上有九曲峻贈鳳台瓊房玉室,處於九天之上,玉京之陽。張正見詩:“玄都府內駕青牛。”《詩》:“閟宮有洫。”注:“閟,深閉也。”
②王僧孺詩:“憑高且一望。”《羽獵賦》:“禁禦所營。”《漢紀注》:“篽者,禁苑之遮衛也。”《後漢紀注》:“折竹以繩懸連之,使人不得往來。”今作籞。
③《周禮》:“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廟祧。”注:“遷主所藏曰祧”。《唐書》:老君廟置令丞各一員。《史記》:蕭何曰:“王若欲拜大將,具禮乃可。”此借用字。
④《周禮》:掌節,掌守邦節而辯其用。注:“節,猶信也,行者所執之信。”《史記》:“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亦借用字。
⑤劉陶駼詩:“縹碧以為瓦”。碧瓦,琉璃瓦也。謝靈運《燕歌行》:“孟冬初寒節氣成”。
⑥《西都賦》:“抗仙掌以承露,擢雙立之金莖。”注:“金莖,銅柱也。”《郊祀誌》:“漢武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朱注”《曹子建集》:明帝詔有司鑄銅,建承露盤於芳林園,莖長十二丈,大十圍,使植作頌銘,則洛城金莖固有之矣。《莊子》:“通天下一氣耳。”《西征賦》:“化一氣而甄三才。”
⑦陳後主詩:“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舞影賦》:“耀金波兮繡戶。”
⑧檀約《陽春歌》:“白日映雕梁。”
仙李蟠根大①,猗蘭奕葉光②。世家遺舊史③,道德付今王④。(此推言廟祀之由。唐奉老君為聖祖,故言很大而葉盛。《史記》不載於世家,故雲“遺舊史”。明皇嚐注《道德經》,故雲“付今王”。)
①《申仙傳》: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樹曰:“以此為我姓。”《老子內傳》: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陽,其母見日精下落如流星,飛入口中,因有娠。七十二歲,於陳渦水李樹下,剖左掖而生。《述異記》:中山有縹李大如拳者,呼為仙李。又雲:瀨鄉老子祠有紅縹李,一李二色。唐太宗《探得李》詩雲:“盤根植瀛諸,交於倚天舒。”庾信《老子廟》詩:“盤根占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