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舊書》:高適,字達夫,渤海人,解褐授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遊河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見而異之,表為左驍衛兵曹,充翰府掌書記,從翰入朝,盛稱之於上前。據此,則適為書記,在翰未入朝之前,其入朝稱適,亦必在十一載時。蓋適同至京,而公作詩以送之也。若十四載,翰以風疾還京,闔門不與朝請,豈暇薦士君前乎。《通鑒》謂:十三載五月,翰奏前封丘尉高適為掌書記。此特遙奏授官,恐適未必至京,何緣送贈詩章耶。明與《舊書》、杜詩不合。
崆峒小麥熟①,且願休王師②。請公問主將,焉用窮荒為③。(首戒邊將窮兵。天寶之亂,由當時黷武所致,公已先見其兆矣。高為書記,軍事皆得參謀,故以休兵息民告之。贈哥舒翰詩,先從朝廷發端,寄高書記詩,先從主將發端,起局正大。)
①黃希曰:《寰宇記》:禹跡之內,山名崆峒者三:一在臨洮,一在安定,一在汝州。黃帝問道之所,專指汝州,此當是指臨洮。蓋河西節度治涼州,而洮、涼在唐並隸隴右。古詩:“高田種小麥。”桓帝初童謠:“小麥青青大麥枯。”《通鑒》:積石軍每歲麥熟,吐蕃輒獲之,邊人呼為吐蕃麥莊。天寶六載,哥舒翰先伏兵於其側,寇至,斷其後,夾擊之,無一人得返者。自是不敢複來。此詩正指其事。《唐誌》:崆峒山在岷州,積石軍在廓州,廓去岷不遠。
②《詩》:“王師之所。”
③《江賦》:“竭南極,窮東荒。”詩言不必窮兵於荒外也。
饑鷹未飽肉,側翅隨人飛①。高生跨鞍馬②,有似幽並兒③。脫身簿尉中,始與捶楚辭④。(此原其遠行之故,窮而依人,有似饑鷹,且素負鞍馬之才,豈肯羈身一尉。鮑欽止曰:捶楚,謂鞭撲有罪者。)
①“朱注”《魏誌》:陳登喻呂布曰:“登見曹公,言待將軍,譬如養虎,當飽其肉,否則噬人。公曰:‘不如卿言,譬如養鷹,饑則為用,飽則颺去。’”又《晉?載記》:“慕容垂,猶鷹也,饑則附人,飽則高飛。”
②吳質《答東阿王書》:“情踴躍於鞍馬。”
③梁簡文帝詩:“少解孫吳法,家本幽並兒。”師氏曰:幽並二州,其俗習騎射也。《史記?張耳傳》:耳是時脫身遊。
④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被捶楚受辱。”《後漢?陳寵傳》:“宜滌蕩煩苛之法,輕薄捶楚,以濟群生。”《說文》:“捶,以杖擊也。”捶與捶同,皆木名。
借問今何官,觸熱向武威①。答雲一書記②,所愧國士知③。人實不易知④,更須慎其儀⑤。(此誌其初為書記。設為問答,本於古詩。不易知,見事人之難,慎其儀,見行己之難,此朋友規箴之義也。)
①程曉詩:“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舊唐書》:涼州,屬河西道。武德二年置總管府,天寶元年改武威郡,督涼、甘、肅三州,乾元元年複為涼州。洙曰:前漢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太初四年開。
②《魏誌》:太祖以陳琳、陵瑀為司空軍謀祭酒,掌書記室。
③《國策》:豫讓曰:“智伯以國士遇我。”庚信詩:“疇昔國士遇,生平知已恩。”
④《範睢傳》:侯贏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
⑤《詩》:“敬慎威儀。”“黃庭堅注”《陶侃傳》:諸參佐當正其衣冠,攝其威儀,何可亂頭養望,自謂曠達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