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注”昭陵在醴泉,近涇陽,直京師之北。《草堂詩箋》序於《北征》詩後,良是。蓋省家鄜州,道經此也。黃鶴編在天寶五載,謂西歸應詔時作,大謬。今按:題雲“行次”,是便道經行,而次於陵前,當從朱說為正。《唐書》:京兆府醴泉縣有九嵕山,太宗昭陵在西北六十裏。
舊俗疲庸主①,群雄問獨夫②。讖歸龍鳳質③,威定虎狼都④。(首敘太宗戡亂之功。庸主,指六朝諸君。群雄,指李密、竇建德輩。獨夫,指隋煬帝。龍鳳質,真主出也。虎狼都,關中入也。疲,凋敝。問,問罪。讖,符讖。威,兵威也。)
①《國語》:“卒曆代之舊俗。”《史記?範睢傳》:“庸主賞所愛而罰所惡。”
②《世說》:喬玄謂曹公曰:“天下方亂,群雄虎爭。”李百藥《皇德頌》:定群雄之逐鹿,拯方割之為魚。”《書》曰:“獨夫紂。”“朱注”《隋書》:楊玄感謂遊元曰:“獨夫肆虐,陷身絕域,此天亡之時也。”
③《舊唐書》:太宗方四歲,有書生見之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
④隋都關中,即秦舊地。“張綖注”太宗得天下根本,在先據關中。《蘇秦傳》:“秦,虎狼之國也。”顧炎武《日知錄》:以虎狼為秦分野,蓋據《天官書》,西宮參為白虎,東一星曰狼。《秦本紀讚》:據狼弧,蹈參伐,此另一說。
天屬尊《堯典》①,神功協《禹謨》②。風雲隨絕足③,日月繼高衢④。文物多師古⑤,朝廷半老儒⑥。直詞寧戳辱⑦,賢路不崎嶇⑧。(此記貞觀致治之盛。《堯典》,《尚書》篇名,高祖諡神堯,禪位太宗,故曰“尊《堯典》”。《禹謨》言九功惟敘,太宗樂名九功舞,故曰“協《禹謨》”。“朱注”李靖、房、杜諸公,乘風雲之會,依日月之光。師古,如製雅樂,定律令,議封建之類。老儒,如用虞世南諸學士。直辭,如納王珪、魏征之諫。賢路,如召馬周、劉子翼皆是。許顗彥周曰:“文物多師古”四句,見太宗智勇英特,武定天下,而能如此,最盛德也。)
①《莊子》:“彼以利合,此以天屬。”洙曰:天屬,父子也。
②魏收詩:“導水逼神功。”
③《後漢書》論中興二十八將:“鹹能感會風雲,奮其智勇。”魏文帝《與孫權書》:“中國雖饒馬,其知名絕足,亦時有之。”
④《登樓賦》:“唯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沈約《齊安陸照王碑》:“氣蘊風雲,身負日月。”
⑤《左傳》:臧哀伯曰:“文物以紀之。”《書?說命》:“事不師古,以克永世,非說攸聞。”
⑥賈山《至言》:“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宋宗炳論:“柱下翁,直是知禮老儒。”
⑦《說苑》:晏子曰:“明君在上,下有直詞。”《後漢?鄧後紀論》:“建光之後,遂乃名賢戳辱,便孽黨進。”
⑧《前漢?劉向傳》:“通賢者之路。”潘嶽詩:“在疚妨賢路。”《南都賦》:“下蒙籠而崎嶇。”《廣雅》:“崎嶇,傾側也。”
往者災猶降①,蒼生喘未蘇②。指麾安率土③,蕩滌扶洪爐④。(此再敘當時仁政,以補上文所未備。自隋末大水,餓殍滿野,至貞觀初年,連遭水旱,是往者之天災猶降,而民困尚未蘇也。太宗則勤恤以安民,修省以回天,如吞蝗而畿輔不災,肆赦而所在皆雨,遂能安率土,撫洪爐矣。一說:此從天寶之亂,追想太宗,當祿山陷就,是隋末災殃再降於今,以致生民重困,故想太宗神靈,指麾而蕩滌之。今按:前說文意平順,本於張南湖、王右仲。後說語氣陡健,本於唐仲言、朱長孺。茲以前條為主。)
①“錢箋”班固《東都賦》:“往者王莽作逆,漢祚中缺,天人致誅,六合相滅,秦項之災,猶不克半,上帝懷而降監,乃致命乎聖皇,紹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蕩滌。”班賦序建武克命之事,幾二百言,此詩概括以二十言。《左傳》:“孤實不德,天降之災。”
②《書》:“至於海隅蒼生。”喘,氣疾也。蘇,息緩也。
③《漢書》:陳平對漢王曰:“去兩短,集兩長,天下指揮即定矣。”《詩》:“率土之濱。”
④歐陽公曰:“蕩滌撫洪爐”,謂陶成天下如洪爐。《漢紀》:陳琳曰:“此猶鼓洪爐燎毛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