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然而,7月20日,李登輝在接見國際扶輪社代表時,再次鼓吹“兩國論”,毫無顧及地大肆從事分裂行徑。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說:
李登輝“總統”今天再度重申,自民國80年修憲以來,兩岸關係即已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個中國”的內部關係。所以,中共將台灣視為“叛離的一省”,完全昧於曆史與法律上的事實。
“總統”強調,我們將持續慎重推動兩岸間的交流,積極促成彼此以對等的關係進行對話與協商;並繼續促進我們民主製度的完善,追求穩定的經濟成長;同時積極加強與國際社會的接觸,以保障我們的生存發展。
7月22日,李登輝在接見菲律賓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時,又詭稱“兩國論”對兩岸關係“有正麵意義”。
8月3日,李登輝再次鼓吹“兩國論”,他在會見加拿大的國會議員時說,就曆史及法律兩方麵來看,“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存在於國際社會,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李登輝進一步表示:
因此,當《德國之聲》在專訪中問到北京政府視台灣為“叛離的一省”時,本人即明確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
8月10日,李登輝在一個研究班講演,鼓吹將“兩國論”愈鬧愈大愈好。他說:
這次我提出兩岸關係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全世界每個國家對這個問題鬧得很厲害,我想非常好,愈鬧愈大,可以讓大家知道,“中華民國”在台灣困難的情況,“中華民國”已被逼迫到房子的角落,沒有辦法生存,這個問題“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有人說,是幕僚工作做不好,所以全世界才鬧的。我說,愈鬧愈好,引起全世界對“中華民國”遭遇困難的關切,讓大家知道實情,明年這個時候已換人做“總統”,我把“國家定位”說出來以後,任何人做“總統”,事情會好做一點,對不對?
……
10月,李登輝又在美刊發表文章,再次兜售“兩國論”。李登輝在美國《外交》雙月刊11至12月號發表題為《了解台灣:縮短認知與事實的差距》的專文,這是台灣的“在任領導人”,第一次在此具有決策影響力的美國重量級刊物上發表政論性專文。
有評論認為,李登輝在這時拋出“兩國論”,絕非一時的即興之作,而是一個精心策劃的分裂行動,具有其險惡的政治圖謀。
1999年9月,在東海某海區,數萬精兵渡海登陸聯合作戰演習後,張萬年強調指出:
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仍然是“和平統一、一國兩製”,但我們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堅定不移地以國家意誌為最高意誌,以民族利益為最高利益,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有辦法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分裂祖國的圖謀得逞,絕不坐視任何一寸土地從中國的版圖上分裂出去。
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密切注視著事態的發展,隨時準備粉碎任何分裂祖國的罪惡行徑。遲浩田說解放軍嚴陣以待
1999年7月31日,解放軍舉行建軍72周年招待會,軍委副主席遲浩田上將在慶祝會上強調指出:
中國人民解放軍嚴陣以待,時刻準備捍衛祖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粉碎任何分裂祖國的圖謀。
遲浩田說:
我們正告李登輝和台灣當局,不要低估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尊嚴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意誌,不要低估我們反分裂、反“台獨”的巨大勇氣和力量。
9月1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何魯麗說,李登輝拋出“兩國論”不僅是對自己曆史和中華民族的背叛,也是在葬送國民黨的前途,是在將台灣人民一步步推向戰爭的深淵,理所當然要遭到全體中國人的嚴厲譴責和強烈反對。
9月1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孫玉璽表示:
台灣當局要想真正維護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和兩岸關係的穩定,收回李登輝所謂的“兩國論”是唯一出路。
9月30日,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慶祝50周年國慶招待會上講話時說,依靠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台灣問題一定能夠繼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早日得到解決,中國的完全統一一定能夠實現。
朱鎔基在講話中,專門談到台灣問題,他說: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崇高願望和神聖使命。
50年來,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為此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堅定地維護了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有力地促進了兩岸經濟、文化等方麵的交流和人員往來。
朱鎔基指出:
我們正在進行的反對李登輝“兩國論”、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鬥爭,完全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外經貿部也在京舉行座談會,批判和聲討李登輝妄圖分裂祖國的“兩國論”。
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指出:
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基石。李登輝拋出“兩國論”、“特殊兩國論”,極大地破壞了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已經並將繼續遭到台灣廣大工商界人士的強烈反對。李登輝必須立即停止一切分裂言行。
石廣生說:
李登輝的“兩國論”已經嚴重危害了台灣的社會穩定,衝擊了台灣經濟的發展,導致了兩岸關係的惡化和緊張,蓬勃發展的兩岸經貿交流也受到了損害。台灣有人說,兩岸關係隻要定位為“國與國的關係”,兩岸“三通”問題就能順利解決。我們不禁要問: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一切交往、交流的基礎與前提,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兩岸和平的局麵不能維持,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得到保證,“三通”還能實現嗎?
另外,其他社會團體、駐外機構、海外華僑等也紛紛召開座談會,或發表文章,對李登輝拋出的所謂“兩國論”進行嚴厲譴責。
《香港商報》刊登晨昃寫的評論,題為《政治豪賭必敗》。
晨昃指出,李登輝的分裂言行由來已久,絕非偶然。李登輝主政台灣以來,打著“民主改革”、擴大“台灣國際生存空間”等幌子,相繼提出了“一國兩府”、“兩個對等政治實體”、“兩岸分裂分治”等政治概念,並從“獨台憲改”、“務實外交”、“獨台教改”等方麵,大搞分裂祖國的活動。
晨昃說,1999年5月,李登輝在表白其心跡的專著《台灣的主張》一書中,公然主張將中國分成“七塊”,緊接著就肆無忌憚地將兩岸關係歪曲為“國與國的關係”,企圖加快“台獨”步伐,力爭在僅剩幾個月的任期內使事實上的、法律上的“獨台”變成現實的“台獨”;即使任內難以達到目標,也可利用其政治地位,在島內培植、凝聚“台獨意識”,把島內民眾捆綁在其“台獨”的戰車上。可以說,李的所作所為,其目的首先是加快“台獨”步伐,確保“李登輝路線”在“後李時代”得以延續。
晨昃說,李登輝的第二個目的是阻撓兩岸關係的順利發展,拖延兩岸政治談判,延緩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基礎,也是兩岸交流、對話乃至進行政治談判的基礎。在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即將訪台、國際社會敦促台當局與大陸談判、兩岸關係出現新的轉機的時候,李登輝祭出所謂“兩國論”,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破壞兩岸兩會接觸交流對話的基礎與氣氛,以達到阻撓兩岸關係的穩定與發展,尤其是拖延兩岸對話與政治談判的目的。
晨昃說,李登輝的第三個目的是誤導國際輿論,圖謀拓展“務實外交”,加速台灣問題國際化。李登輝借助國際媒體,企圖以兩岸“國與國”的新定位來“喚起國際社會以兩德、兩韓模式看待兩岸關係”,並迎合國際反華勢力“以台製華”的戰略需求,加速台灣問題國際化。
晨昃說,李登輝的第四個目的是提前繃緊島內“總統”選情,為其培植的候選人造勢。在下一屆“總統”選舉形勢混沌不明的情況下,李登輝有意將選舉基調由不利國民黨的內政議題,拉高至相對有利的“國家定位”議題。
國際社會也因擔心李登輝分裂言論破壞亞太地區和平與安定,因而表示出對該問題的極大關注。美國務院和日本外務省相繼表示,其“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
在台灣島內,民眾輿論為之震驚,紛紛抨擊李登輝不負責任的做法,並對台灣前途表示極為擔憂。孫玉璽說美國重申一個中國
1999年9月1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孫玉璽說,美國領導人和美國政府一再重申他們堅定執行“一個中國”的政策,並且向中國莊重提出了“三不”的承諾,美國現在的做法應該包含這些內容。
孫玉璽重申:
台灣問題曆來是中美之間最突出、最敏感的問題。在此次中美元首會晤當中,江澤民主席全麵闡述了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克林頓總統也再次重申了“一個中國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