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月,海林縣建起了楊子榮紀念館。
楊子榮的團參謀長曲波,根據楊子榮的事跡,創作了京劇《智取威虎山》,讓楊子榮的英雄事跡家喻戶曉,聞名遐邇,感動著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
在2009年清明節前夕,許多群眾來到了楊子榮陵園,來祭奠這位“特級偵察英雄”。
進入陵園的正門,爬了幾十級的台階,來到了半山腰的下沉式廣場。隻見這裏依山建有一座規模很大的楊子榮紀念館。廣場前已經聚集了很多學校的學生。
沿著石階路繼續往山上爬,到了山頂,便看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
在高大的紀念碑上,鐫刻著42位革命烈士的英名,他們幾乎都是20幾歲左右,在現代人眼裏,他們還都是孩子!
但是,烈士們為了祖國,為了黨,他們傾灑了自己的熱血,換來了今天人民幸福的生活。
此時,紀念碑的四周已經擺放了很多花籃。後麵的空地上呈田字型,排列著四座烈士墓,右邊第一個就是楊子榮墓。
在楊子榮紀念館,主要展示的是1947年,東北牡丹江地區剿匪的情況,以及楊子榮等人的事跡。
一幅幅圖畫,一張張照片,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
在館內,可以看到楊子榮烈士的一段話:
憑我老楊這條槍,這身力氣,一定要在黨的領導下,和階級兄弟一起打出一個共產主義來,把階級剝削,階級壓迫的根子挖淨,使它永不發芽!
烈士們胸懷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充滿了革命的理想。
“共產主義”的信仰,“為祖國的獨立統一而戰”的革命理想,永遠在他們心中是第一位的。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一直都是英雄們的豪言壯語,他們為理想而死,死也光榮。
瞻仰陵園,令人不禁心潮激蕩,滌淨心靈的絲絲塵埃。
楊子榮雖然隻走過短暫的30年人生曆程,但是,楊子榮和他為了全國解放而浴血疆場的戰友們,卻永遠沒有走出後人的記憶,沒有走出林海雪原。
無論時空怎樣轉換,雄奇蒼茫的林海雪原,都會因為擁有了他們,而熠熠生輝。
楊子榮陵園每年接待全國各地領導、各界群眾達20多萬人次,對於緬懷先烈,激勵後人,弘揚革命精神和愛國情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人民英雄紀念碑研究》殷雙喜著河北美術出版社
《聖地延安》延安革命紀念館編陝西人民出版社
《南京路上好八連》解放軍南京軍區政治部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馬本齋的故事》馬龍著中國社會出版社
《蘇中七戰七捷》金冶主編中共黨史出版社
《楊子榮》穀辦華等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烏魯木齊市烈士陵園》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主編新疆人民出版社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建館十周年紀念文集》唐金鳳主編天津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