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從師兄的身上,馬化騰得到了某種啟示。馬化騰是潮州人,潮州人那種深入到骨髓裏的商業細胞開始在馬的身上“激活”。

在當時,正是股市最紅火的年代,聰明的馬化騰於是與朋友一起開發了針對股民的“股霸卡”,結果這個軟件一炮而紅,在賽格電子市場甚至賣到斷市。

同一時間,馬化騰亦弄潮股海,並在1994年完成了一次飛躍,為其後來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那時馬化騰最精彩的一單是將10萬元炒到70萬元。

從1998年開始,馬化騰就考慮獨立創業,卻一直沒想清楚要做什麼,但創業的想法並沒有起伏,他知道自己對著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

工作經曆使馬化騰感到,可以在尋呼與網絡兩大資源中找到空間。

1998年11月,27歲的馬化騰創辦了深圳騰訊計算機係統有限公司。

1999年2月,深圳騰訊計算機係統有限公司自主開發了基於英特網的即時通信網絡工具,即騰訊即時通信TencentInstantMessenger,簡稱騰訊QQ。

於是,一個網絡神話開始了。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成了騰訊最大的問題。

“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件又跟不上。”這就是馬化騰創業之初的寫照。

就這樣,這家由10多個人組成的公司,力量單薄得可憐,創業的艱難讓馬化騰和他的同事們疲於奔命。

在當時,馬化騰的名片上也僅僅印了一個“工程師”頭銜,當時的主要業務隻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台做項目,QQ隻是公司的副產品。

公司創建3個月後,馬化騰和他的同事們終於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OICQ,這就是QQ的前身。

然而,這個後來風靡全國並為騰訊公司創造巨大財富的聊天工具,當時並沒有給騰訊人帶來太多喜悅,因為那時國內也有好幾款同類的軟件,用戶也不多,沒有人看好馬化騰的OICQ。

麵對殘酷的競爭現實,倔強的馬化騰不肯服輸,他認定這個聊天工具中隱含著巨大的商機。

就這樣,馬化騰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把QQ放到互聯網上讓用戶免費使用,可是就連馬化騰本人也沒有料到,這個不被很多人看好的軟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發展了500萬用戶。

大量的下載和暴增的用戶量使馬化騰興奮的同時,也讓騰訊難以招架,因為人數的增加就要不斷擴充服務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服務器托管費,讓小作坊式的騰訊公司不堪重負。

麵對困難,QQ隻好去偷用人家的空間和寬帶,沒有錢來買服務器,而市場上ICQ的中文版OICQ特受歡迎,下載的人特多,2000年,OICQ的冬天到來了,第一次網絡泡沫席卷了整個中國互聯網,騰訊終於要出手讓賢了。

2000年,QQ的團隊找到了剛剛臨時成立的聯想投資籌備小組,結果報告都還沒遞到聯想在深圳的負責人朱立南手裏,下麵的員工以看不太懂為理由,就把騰訊的人打發走了。

接下來,馬化騰找到網易,但網易的負責人丁磊也沒有看上QQ,因為丁磊當時更看好郵箱,他認為QQ技術含量太低。

與是,馬化騰又找廣東電信,在談價格時,廣東電信隻願意出60萬,馬化騰最初還答應了,但當廣東電信的人來辦公室收拾桌椅板凳的時候,馬化騰後悔了,就這樣,公司沒有賣。

此時,馬化騰下定決心留下這個給自己帶來麻煩的“孩子”,並把它培養長大。

於是,馬化騰就開始四處籌錢,國內籌不到就尋找國外的風險投資。

幾經周折,功夫不負有心人,馬化騰遇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騰訊220萬美元的投資,分別占公司20%的股份。

利用這筆資金,馬化騰給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服務器。

多年以後,馬化騰還喜不自禁地回憶:“當時放在桌上,心裏別提有多美了!”

當然,馬化騰很清楚,光靠國外的風險投資是不夠的,他開始想辦法從客戶身上掙錢,因為如果每個用戶願意花一至兩元的話,騰訊就有近4億元的收入,這可是一筆大收入啊。

有一次,馬化騰發現韓國有種給虛擬形象穿衣服的服務,於是馬化騰把它搬到了QQ上。

為此,馬化騰還找來了諾基亞和耐克等國際知名公司,把這些公司最新款產品放到網上,讓用戶下載。

這樣一來,所有注冊用戶都可以得到他們一如既往的免費服務,以滿足其即時通信需求,而想享受到更具誘惑力的體驗性增值服務,就必須付出相應的費用。

這一措施使騰訊逐步走上了健康發展良性循環的軌道。當時,騰訊的這一塊業務增長很快,有超過40%的用戶已嚐試過購買。

2004年前3季度,騰訊盈利達328億。不久,騰訊成功在香港上市,又募集了兩億美元的資金。當年弱不禁風的小樹苗終於長成了參天大樹。

熟知馬化騰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玩也是一種生產力。”從玩中找到樂趣,把玩的心態和現實結合起來,不僅是馬化騰發展事業的原則,也是他開發聊天軟件的一個宗旨。

對創業者來說,樂趣重要;對QQ的用戶來說,樂趣也同樣重要。

馬化騰經常對別人說:“QQ有兩個用途,一是商用,一是娛樂。”

因此,除了精心強化QQ本身的通信功能外,馬化騰還一直希望QQ能往娛樂方麵發展。

而在娛樂化方麵,QQ也可以孵化並開發出很多種個性化的產品和功能。馬化騰覺得在這方麵騰訊人重視的程度還不夠,所以他決定把用戶的興趣點定為公司的重點發展方向。

很快,騰訊成功了。後來,騰訊QQ已經擁有超過16億的用戶群和730萬付費會員,同時擁有1310萬的注冊短信用戶,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即時通訊運營商。

然而,隨著免費即時通訊的不斷開發和推廣,即時通訊工具如微軟的msn、網易的泡泡、UC、ICQ、Yahoo Messenger等等,層出不窮,他們紛紛向QQ的壟斷地位發起進攻。

麵對競爭,馬化騰並不擔心,因為即時通訊市場非常特殊,並不是簡單地賣一個軟件產品就可以了事的。產品、服務、運營任何一方麵缺位,都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

騰訊在國內運營了幾年,這方麵的優勢已經凸顯出來。而其他的新產品從構築運營、服務體係,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對此,這位年輕的CEO舉重若輕地說:“在戰略上我們歡迎競爭,但在戰術上我們非常重視競爭對手。我們會做很多具體的分析,比較各自的優劣短長,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

事實上,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騰訊早已采取了相應的策略。

2005年,騰訊公司在北京舉行了一個活動,慶祝他們剛剛推出一年的QQ遊戲突破100萬用戶。而QQ遊戲的推出,正是騰訊挖掘用戶在即時通訊以外的娛樂需求,以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一個重點。

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騰訊QQ的用戶群已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注冊用戶群,注冊用戶高達291億,活躍用戶7100萬,最高同時在線用戶達600萬,騰訊QQ已成為亞洲最大的即時通信服務網絡,而QQ的標誌,那兩個憨態可掬的企鵝更是風靡了無數年輕人。

互聯網是個新興的產業,騰訊、網易等一大批私營經濟的加入,為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同時,互聯網的發展,也為中國私營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又一個新的戰場。私企推動製造業大發展

2000年11月8日,李鵬到重慶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出席會議的民營企業家隻有一人,他就是尹明善。

會後,李鵬又親切對尹明善說:“尹明善,過來,過來,我倆單獨照個相,表示我對民營企業家的支持。”

2001年3月,朱鎔基在一次全國政協會議中,更是欣然對尹明善大加讚揚:“你是一位成功的民營企業家!”

受到如此多國家領導人看好的尹明善,確實創造了巨大的業績。

尹明善生在重慶涪陵鄉下的一個小地主家。1950年,12歲的他和50多歲的小腳母親,便被“運動”到荒山頂上一間被棄用的茅草屋,僅憑一塊薄地,幾個鍋碗,生存甚為艱難。

很小的伊明善就體現出了經商頭腦。當時,伊明善因體力不足,隻能靠智力養家糊口。

於是,他決定“做生意”:從一個好心人手裏借了5角錢,步行到城裏把錢批發成針,再回到鄉下沿村叫賣。

就這樣,每天5角錢的針能賣一塊多錢,每天賺得的錢,買夠米後就存起來做“流動資本”。

幾個月後,伊明善就“富裕”得擁有了好幾塊錢。

尹明善後來回憶說:

最值得記住的就是,通過賣針,我居然懂得了今天所說的資金調用及拆借。

生意做了一年多,賺了10多塊錢。伊明善就把錢都給了母親,赤手空拳地到重慶求學讀書。

在以後的20多年裏,由於當時特定的環境,伊明善遇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但尹明善卻實實在在地看了20多年的書,久而久之,甚至養成了為學習而學習,陶醉在學習的過程中,而並不奢望讀書肯定能有一個最後的結果。

1979年,伊明善的命運終於發生了曆史性的轉折,已過不惑之年的他也落實了政策。

一位官員向他宣布平反決定時說:“尹明善,你還年輕,你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了!”

當時,尹明善想:是的,我還年輕!薑子牙81歲出山,我今年41歲,一切都並不算晚。

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頭,不久,尹明善當了重慶電視大學英語教師。

1982年,重慶出版社恢複,伊明善前往應聘,又成為出版社的一名編輯。

兩年之後,重慶外辦下屬一個涉外公司出現虧損,數十萬的窟窿想找個能人去填上。

當時,市外辦副主任是尹明善的朋友,這位副主任看伊明善平時交談頭頭是道,就認定伊明善是經商之材。於是,這位負責人就調伊明善去出任該公司的法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