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

2002年11月23日14時許,西部大開發十大標誌性工程之一的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實施大江截流,14萬立方米的拋投物將龍口“鎖”得嚴嚴實實。

此番截流成功,標誌著紫坪鋪工程建設完成了第一個裏程碑目標,即將轉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

16時20分,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省委書記周永康宣布“截流成功”的喜訊時,岷江峽穀沸騰了。

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資源,水利工程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早在2260年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滋養出一方天府之國。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都江堰無壩引水已遠不敷需。

都江堰灌區1000多萬畝農田每年春耕農忙季節缺水近6億立方米,成都市一般年份缺水5億立方米。興修水利,合理配置岷江上遊水資源勢在必行。

紫坪鋪,一個岷江不經意拐彎的地方,令幾代水利人魂牽夢繞。1958年6月,作為岷江上遊7個梯級工程之首,紫坪鋪被納入新中國水電建設的規劃藍圖,可惜當年即被迫停建,從此成為水電建設者心中的一個夢。

走過40年風雨曆程,紫坪鋪翻開新的一頁。

1984年,水電部下達了岷江映秀至都江堰河段開發規劃和紫坪鋪工程複建可行性研究任務。

勘測設計單位共同編製完成了紫坪鋪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和環境影響報告。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審查批複了這兩個報告。勘測設計單位編製完成了工程初步設計報告。

從地質勘探、建築設計、工程功能,到庫區移民安置、環境保護、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麵,進行了反複研究評估,廣泛聽取各界意見,經過了15年!

世紀之交,2000年3月國家計委印發了紫坪鋪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12月水利部批複了工程初步設計報告,批複認為:

興建紫坪鋪工程對促進四川省的水資源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據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盡快建設該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2001年1月,國家環保總局審查批複了工程環境影響報告;2月,國家計委批準工程開工。

早在1998年,經四川省政府批準,紫坪鋪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成都市委書記王榮軒表示:砸鍋賣鐵也要把紫坪鋪搞上去。正是川投集團與成都市的強強聯手,沉寂40年的紫坪鋪工地又迎來了隆隆機聲。

紫坪鋪打響的是一場世紀攻堅戰。

開工伊始,難題便迎麵而來。

大江右岸,一條含有大量砂岩、粉砂岩和煤質頁岩的山脊綿延而下,國內水電工程洞挖史上罕見的五大地質難題在此“會合”:岩石結構鬆散,岩性軟弱,瓦斯煤洞采空區分布廣,地下水含量高,地質破碎帶跨度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靖夷考察施工現場後感慨:這裏可謂是個“地質博物館”。

怎麼辦?建設者膽大心細,瓦斯隧洞施工所能運用的強支護手段,悉數使上。

“短進尺,弱爆破”的新技術,“強支護、慢通過”的施工法,創下在軟弱斷層破碎帶開挖隧洞日進尺6米和洞身襯砌月進尺90米的兩項紀錄。

在瓦斯濃度超標、多次發生塌方的考驗中,沒有發生一起人員傷亡事故。

站在導流洞口,紫坪鋪公司總工程師宋彥剛心緒難平:1958年,正是由於導流洞洞挖中瓦斯爆炸,改用導流明渠導流,在汛期被衝垮,從而導致工程下馬。

這次建設以史為鑒,終於攻克了複雜地質條件下的洞挖和高邊坡開挖等係列難題。

2005年9月10日,受水利部委托,長江水利委員會、四川省水利廳共同主持召開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蓄水前階段驗收會,通過了蓄水前階段驗收鑒定書。

曆經5年建設,紫坪鋪工程取得了下閘蓄水的“通行證”。

青藏鐵路開工與建成通車

2005年10月15日,是一個讓曆史永遠銘記的時刻,首列“雪域神舟”列車穿越千山萬水,滿載祖國人民的美好祝福和西藏各族兒女的世紀夢想,抵達拉薩。

這標誌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全線鋪通。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公路等一條又一條連接漢藏民族的生命線穿越高原,把西藏與內地、北京與拉薩的距離越拉越近。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僅靠公路運輸,西藏豐富的資源得不到有效開發,落後的交通成為製約西藏經濟發展的瓶頸。

2001年6月29日,在經過了半個世紀的探索和醞釀之後,青藏鐵路這條凝聚著黨中央領導關懷和西藏人民期盼的“世紀金橋”正式開工。

這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誌性工程之一。

武警水電官兵參加青藏鐵路建設的請戰書,送到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令鐵道部和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的領導頗感為難:水電官兵的實力不容置疑,遍布祖國南北的一座座電站,一處處大壩,記錄著他們攔江截流、治水發電的輝煌業績。但是讓一支部隊、一支水電施工隊伍參與青藏鐵路這樣一條現代化的鐵路建設,在鐵路建設史上還沒有先例。

沒有先例就讓實力說話!水電部隊積極參與投標,決定讓激烈的市場競爭來檢驗自己的實力。

2001年底,在強手如林的競標隊伍中,水電部隊一舉中標,拿下了位於唐古拉山南麓的第十九標段。

於是,數百名水電官兵浩浩蕩蕩,帶著大型機械設備,迎著高原風沙,碾碎千年冰雪,唱著嘹亮的軍歌,在唐古拉山無人區安營紮寨,擺開戰場。

剛進施工點時,生活條件很差,山上白天氣溫零下10攝氏度,晚上達零下30多攝氏度;七、八級的大風從早刮到晚,一出門臉上就像刀子割一樣;空氣含氧量隻有內地的一半,整個人像被拋上岸的魚,上氣不接下氣。

指揮長周春青,一個鐵塔般的山東大漢,但自從踏上唐古拉,身體就不怎麼聽使喚了。然而,他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