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潮接著說:

今年是孫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兩岸同胞都以各種形式紀念、緬懷中山先生的偉大業績。在當前兩岸關係的新形勢下,紀念中山先生的最好行動,就是兩岸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反對和遏製“台獨”勢力的發展,推動兩岸關係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把中山先生畢生追求的中華民族統一、民主、富強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0連戰對中共江蘇省委的熱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謝。連戰說:

長久以來,我們都秉持中山先生天下為公、博愛、救國的精神,尤其是中山先生彌留之際“和平、奮鬥、救中國”的要求,為人民找出路,對曆史負責任。

連戰接著說:

兩岸之間不是距離問題,也不是江山阻隔、寸步難行。如何推動建立互惠互利、和平雙贏的兩岸關係,是我們大家都關心、都希望能早日實現的目標。大家如果能秉著理性、互信、尊重,鍥而不舍地來推動這個目標的實現,就一定能給兩岸人民帶來安定、繁榮和希望。

接著,李源潮向連戰贈送禮品,是一副南京特產雲錦織出的金絲團龍。李源潮說:“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連戰向江蘇省回贈禮品,是台灣的三羊開泰瓷瓶,連戰說:“以此祝願江蘇發展、興旺。”

在接下來舉行的宴會中,大家談笑風生,氣氛十分融洽。

當晚,中國國民黨發言人鄭麗文表示:

中國國民黨希望今天跨出的一小步能帶來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大步,讓大家體認到兩岸之間可以選擇互惠、和平、雙贏的道路,帶來更多的兩岸和平的訊息。

鄭麗文同時表示,訪問團一行在大陸之行的第一天裏,就感受到了大陸方麵非常熱情的款待,非常感謝相關的人士、朋友和工作人員。

中國國民黨另一位發言人張榮恭在記者會上答問時說,親民黨主席宋楚瑜26日上午前往台北桃園機場為連戰送機,連戰主席對此一定會心存感謝之意。宋楚瑜先生不久也將訪問大陸,中國國民黨認為,台灣的在野黨努力推進兩岸的交流,能夠促進雙方的了解,是正麵的事情。

為了歡迎即將來訪的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一行,祖國大陸有關省、市積極做好充分的準備。

當時,北京市接待連戰訪問的相關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中。連戰即將下榻的北京飯店已做好一切安排。連戰將前往發表演講的北京大學目前已成為眾所矚目的關注熱點,進入演講場的門票一票難求,北大學子們更為連戰將到訪北大及演講而感到興奮。

在上海方麵,為讓來自台灣寶島的客人能充分領略上海的城市建設、經濟發展,並感受“海派文化”的底蘊,上海機場、空港、海關及接待飯店都進行了積極的準備。

此次上海之行,連戰將應大陸各台商投資協會會長的邀請就兩岸經貿問題發表演講,屆時將有86位來自各地台商投資協會的會長或副會長,以及50位上海本地企業家參與此次與連戰的座談。連戰率團拜謁中山陵

2005年4月27日上午,南京中山陵將再度成為世人關注的熱點。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將率團拜謁在這裏長眠的“創黨之父”、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者孫中山先生。

中山陵位於南京的紫金山南麓,依山而築,坐北朝南,前臨平川,後擁青峰,西鄰明孝陵,東毗靈穀寺,崗巒前列,屏障後峙,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墓地全局呈警鍾形,麵積共8萬餘平方米。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於1929年6月1日奉安於此。

作為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連戰來到國民黨創始人的陵寢地,其意義和感情非同一般。剛剛到達南京的連戰,已多次在公眾場合表達過對中山陵的特殊敬仰之情。

連戰也將成為56年來第一位拜謁中山陵的中國國民黨主席。這是一次遲來半個多世紀的祭拜,更是華夏兒女一次特別而又意味深長的情感彙聚!海內外為之矚目,意義非同凡響。500多名記者與數千中外遊客將見證這一曆史性時刻。

中山陵園管理局負責接待籌備工作的副局長沈先金介紹說:“連戰率領的國民黨大陸訪問團將於今天上午9時到達中山陵下。中午11時30分左右他們返回市區,下午繼續前往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天妃宮、夫子廟、秦淮河等處遊覽。”

沈先金說,為了接待連戰一行來訪,中山陵做了精心的準備。在訪問團將要經過的線路上,他們又進一步做了清潔和裝飾,還為數百名中外記者的采訪做了相應的電力、通訊等方麵的安排,細致到連戰將要使用的無線麥克風和音箱放置等都要預先斟酌,以保證連戰在祭室內的講話能夠讓祭室外的眾人聽得清楚。另外,孫中山紀念堂還特意抽調8名最優秀的講解員為訪問團沿途講解。

中國國民黨方麵對於此次謁陵活動也非常重視,雙方經過多次電話和傳真的溝通。連戰將要在陵前敬獻的花圈,是委托中山陵園管理局代為準備的。

當時,國民黨方麵特意囑托,花圈全部使用黃菊花紮成,外徑90厘米,內徑40厘米,放置在一個12米高的架子上。花圈兩側,將各擺放一個高15米左右的大花籃,花籃上的飄帶,上款為:“總理孫中山先生靈鑒”;下款為:“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暨全體同誌敬獻”。

中山陵園管理局已經事先與各旅行社進行了溝通,建議旅遊團錯開連戰謁陵時間。不過連戰及訪問團謁陵期間,中山陵不會禁園,普通遊客仍可進入陵園參觀。

終於,曆史性的一刻到來了。

4月27日8時50分,連戰乘坐的豪華大巴出現在眾人的視線裏。當連戰等剛下車,等候在此的數百名記者立即蜂擁而上,爭相采訪參訪團成員。

掩映在蒼鬆翠柏間的中山陵莊嚴肅穆,陵園建築藍色的琉璃瓦屋頂在春光下流光溢彩,顯得格外美麗。參訪團一行首先走到陵門博愛坊前。

巨大的石坊上刻有孫中山手書的“博愛”兩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參訪團員們引頸凝視,無數的鏡頭頓時記錄下這一特殊時刻。

在眾人的簇擁下,參訪團一行開始沿著平麵距離700多米的墓道拾級而上,前往拜謁地中山祭堂與墓室。

道路兩旁,久久等候的市民熱烈地鼓掌,不時爆發出“歡迎,歡迎”的歡呼聲。

為迎接嘉賓,當天祭堂的正門首度開啟,道旁的石階、堂門四周排放著一盆盆鮮花,加上道旁栽植的數不清的樹木花草,到處彌漫著溫馨與縷縷花香。祭堂與墓室處於園陵的最高處。

在這裏,參訪團員們放眼望去,巍巍鍾山,虎踞龍盤,頓生無限感慨。

拜謁並沒有影響中山陵上午的對外開放。眾多的南京市民得知消息,一大早便趕來了,園內遊人如織,參訪團成員受到市民的熱烈歡迎。

當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及訪問團成員走過博愛廣場,踏上中山陵的墓道時,自發前來的南京市民和各地遊人早已等候在兩側。

人們有的拉著“連戰主席,歡迎您”、“熱烈歡迎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訪問”字樣的自製橫幅;有的不斷揮手向連戰致意。

連戰一行放慢腳步,頻頻揮手回應。一聲聲彼此問候,一張張熱切的臉龐,組成了激動人心的場麵。他們中有南京市民,有來自各地的遊客,有年逾古稀的老者,也有風華正茂的大學生,地域、身份不同,心願卻是一致的。

72歲的顧老先生對記者說,他清晨6時就從家裏出發,希望能向連戰一行表達大陸人民對台灣同胞的深情厚誼。他的姐姐、姐夫都在台灣居住,彼此之間經常電話聯絡,談得最多的就是兩岸關係的話題。

一位南京的中年女教師激動地說:

同胞親情是分割不斷的!

來自雲南西雙版納的一位小夥子說,能趕上這個有曆史意義的重要時刻,心情非常激動。他說:

我更期盼中國統一、兩岸團圓的那個時刻!

兩位南京工業大學的大學生身著白色T恤衫,上麵寫著“連則兩利,戰則兩敗”、“血濃於水”、“反對台獨”字樣。他們告訴記者,學校裏的同學們都很關心兩岸關係,今天來到這裏,就是要表達大陸年輕一代盼望國家統一的心聲。

出租車司機王師傅,早上開車送遊客到這裏,為一睹這一具有特殊意義的時刻,幹脆停業參觀。他說,南京對於中國國民黨來說,是個有著特殊意義的地方,國民黨早就應該回來看看。因為都是華夏兒女,他們的根在大陸。都有著推動和平,振興中華的曆史責任。

68歲的許啟鸞老人,淩晨3時便步行從光華門來到中山陵。她激動地告訴記者,連戰的“和平之旅”,讓人熱淚盈眶,象征著兩岸人民骨肉相連。我們要熱烈歡迎,更要感謝他,他帶來了和平與希望,隻有和平才有幸福。

廣場到祭堂共有392級台階,連戰一行拾級而上,人們也一路隨行,在碑亭、牌樓前注目仰望。

在現場,還有很多熱烈而親切的條幅,“戰哥,加油!”,“歡迎,連戰”。

麵對熱情的南京市民,一向感情內斂、表情嚴肅的連戰說:

我們以莊嚴的心情來到這裏,看到這麼多群眾來這裏共襄盛舉,我的內心無比振奮。令我們非常非常地感動。

9時20分,連戰一行進入祭堂,他接過隨從遞上的梳子,整理了一下頭發。

9時25分,祭奠開始,連戰上前一步,手捧黃色菊花紮成的花圈,高擎過頭,向中山先生座像行鞠躬禮。司儀宣讀祭文。

9時30分,連戰率全體訪問團成員行禮三鞠躬,默念一分鍾,進入墓室拜謁,由於墓室狹小,所有記者被擋在了門外。

兩分鍾後,連戰走出墓室,在門口早已準備好的簽字台前,揮毫題詞:

中山美陵

連戰

2005年4月27日

接著,連戰發表簡短的談話,他說:

麵對今天兩岸的局勢,尤其這種可以說是稱為嚴峻的一個僵局,我們免不掉會回憶到中山先生彌留的時候,一再地昭示國人不要忘記和平、奮鬥救中國。